摘要:2000年9月,里德·哈斯廷斯和马克·兰道夫试图将他们刚刚起步的网飞公司(Netflix)卖给百视达视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安提奥科。结果非常糟糕。安提奥科问了一个关键问题:「需要多少钱?」「5000万。」 双方陷入沉默。然后,安提奥科突然大笑起来。10年过
封面图 | 《破·地狱》剧照
你是不是一个痴迷于效率的人?具体来说,你是不是总想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
但你有没有发现,越追求效率,可能会让你越疲惫,日复一日,你越难从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乐趣。
芒格不止一次地说过,他很享受自己的工作,巴菲特也说,他会每天跳着踢踏舞去上班。怎么才能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能量,而非消耗能量?有一个秘诀:增强你的权力。
获机械工业出版社授权,今天我们分享一篇解释如何把权力作为能量来源的文章。你并不需要成为政客才能获得权力,你可以为自己创造权力。
2000年9月,里德·哈斯廷斯和马克·兰道夫试图将他们刚刚起步的网飞公司(Netflix)卖给百视达视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安提奥科。结果非常糟糕。 安提奥科问了一个关键问题:「需要多少钱?」 「5000万。」 双方陷入沉默。然后,安提奥科突然大笑起来。 10年过去了,曾经市值达60亿美元的百视达公司申请破产,原因是公司跟不上从传统视频向网络视频转型的步伐。又过了10年,网飞公司已经变成一家在线流媒体服务公司,其市值高达3000亿美元,被广泛誉为全世界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也是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这个过程看起来不可思议。他们怎么做到的? 有几种解释。有人将其归功于哈斯廷斯和他团队的远见卓识。有人将其归功于该公司抓住了互联网起步腾飞的时机。 但是对于网飞的成功,最常见的解释非常简单:企业文化。 网飞刚起步的时候,里德·哈斯廷斯就聘请了帕蒂·麦考德担任公司的首席人才官。麦考德不喜欢传统的管人方法,她想创造一种企业文化,让员工感觉自己能掌控自己的工作。哈斯廷斯和麦考德一起制定了一套价值观来引导企业文化,包括对自由和责任的关注。 这种细微的转变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麦考德率先彻底改变网飞对待员工的方式,她废除休假、固定工作时间和绩效考核等传统政策,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只要员工能完成自己的目标,他们就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情。 网飞的企业文化不仅帮助公司吸引并留住了顶尖人才,还为公司带来更好的创意:网飞公司不依赖市场调研和焦点小组访谈等传统方法,而是让创意团队主导新节目和电影的开发与制作。结果,他们制作出当时最精彩的电视和电影作品。 麦考德用一个简单的词概括了她对自由和责任的关注:权力。这个词有点难理解,而且它可能具有一些负面含义——容易让人联想到极权主义的独裁者、让人厌恶的老板和幽暗的走廊,人们在这里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要抓住你、控制你。所以,有些人可能一看到「权力」这个词就会想:「我可不想成为这样的人。」 如果你是这样的人,我希望你可以用一种不同的方式看待权力。 麦考德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指的是人的一种力量感,那种能够掌控自己的工作、掌控自己的生活、掌控自己的未来的感觉。 这种权力不是我们施加给别人的那种东西,而是我们自己感觉到的一种能量,它让我们想站在屋顶上大喊:「我能行!」 权力是我们的第二个能量源(第一个是玩),这是让我们拥有好心情并提高效率的关键因素。 最好的一点是,这种权力不是你从别人那儿获取的,而是你为自己创造的。2.自信,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设法增强我们的自信心是增强权力感的主要途径。 我们的自信心对我们实际表现的影响程度非常大。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充满信心,会让我们完成任务时感觉更好,也会让我们做得更好。 上述观点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加拿大裔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班杜拉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这种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提出的一个理念: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提出:对人类的工作表现和幸福健康而言,我们的能力很重要,我们对自己能力的感觉更重要。「自我效能感」是他创造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这种感觉,也就是我们对自己能够实现目标的信心。 简单地说,自我效能感就是「自信」的心理学表述。自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以来,在半个世纪时间里,数百名研究人员已经证明,我们对自己的能力越有信心,自我效能感就越高,我们的能力就越强。 相信自己能行,是确保自己实际能行的第一步。 实验 1:自信开关 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很吸引人,但并不那么令人惊讶。你可能会认为,我们的自信心当然会影响我们的能力。谁都见过那种自负的人,他们仅仅因为坚信自己的才能就能做到魅力四射,这就足以证明这一理论。 但自我效能感更令人惊讶之处也许在于它的可塑性。从班杜拉开始研究自信科学的那一刻起,他就注意到了另一个惊人的现象:自我效能感很容易学会。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他得出结论: 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革命性理论几年以后,班杜拉又发现了对自我效能感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些简单工具。比如言语说服的力量,简单概括: 你说了什么,就会相信什么。 因此,听到「你能行」或「就要成功了」这种简单的鼓励性话语,就能让我们的自信心水平显著提升。 通常我们会认为,这些振奋人心的话应该来自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或私人教练。有趣的是,我们也可以向自己传递这些信息。 2014年,班戈大学的科学家公布了一项有关自我对话力量的研究成果。每位参与者都接受了「力竭时间」测试,即他们骑行多长时间后会感到精疲力竭而无法继续下去。然后,实验人员让他们冷静两周。两周后,当参与者回到自行车旁时,他们被分成了两组。 一组接受了积极的自我对话干预,实验人员向他们展示一系列激励性的话语,比如「你做得很好」或「你能做到」,并让他们选择其中的四句话在骑车时说给自己听;而另一组人则没有得到这种提示。 科学家们以为,仅靠这种微小的自我激励行为肯定不能改变参与者的表现。但事实证明,真的可以。接受了特定「自我对话干预」的那一组,在骑行里程达到50%时,他们的RPE(「感知消耗率」,或骑行时感觉到的费力程度)明显降低,而TTE(「力竭时间」)明显拉长。另一组人的表现则与之前完全一样。 这项研究表明,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你就可以大幅提升生产力。 我还提出了几个具体的操作方法,比如我最喜欢的方法,被我称为「打开自信开关」。换句话说,努力让自己表现得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即使实际上你并没有信心。 这个方法做起来比听上去还简单。下次当你感觉不够好,不敢冒险的时候,只需问自己:「如果我真的对这件事充满信心,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我有信心完成这项任务,会是什么样子?」 我常常为这个方法的影响力感到震惊。转眼间,它就能把一个业余魔术师变成专业魔术师,把一个糟糕的业余乐手变成吉他英雄,把一个害怕公众演讲的人变成最有魅力的演说家。 下次当你觉得某项任务或某个项目特别困难时,问问自己:「如果我对这件事很有信心,会是什么样子?」 只要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你就能想象出自信地处理手中任务的样子。自信的开关就被打开了。 实验 2:社会榜样法 言语说服并不是班杜拉提出的唯一增强自信的方法。他对于如何从周围人那里获得自信也很感兴趣。 关于这种方法,我最喜欢的一项研究是在克莱姆森大学户外实验室进行的。多年来,这个实验室一直是许多开创性心理学实验的场所。2007年,一项研究邀请了38名6岁~18岁的儿童参加实验,实验中使用了克莱姆森大学的攀岩墙。 孩子们刚到实验室时,就被告知他们当天的目标是攀登到攀岩墙的顶部。这一目标令人生畏,因为他们大多数人甚至从未见过攀岩墙。开展这项研究的科学家想看一下哪些孩子能够完成任务,以及是什么因素让他们更有可能完成这项任务。 孩子们在不知道实验内容的情况下,到达之前就被分成了两组。第一组观看了一段简短的视频,视频里有人正在攀登一面攀岩墙,它和现场的攀岩墙看上去很像。第二组没有观看任何视频。除此之外,两组完全一样。 令人惊讶的是,仅仅观看那段视频就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尽管两组攀岩者在刚开始时得到了同样的指导,但看过「榜样」攀岩者登上这面攀岩墙的那一组,最终取得了更好的成绩。他们对自己的攀岩能力更有信心,更享受这项活动,最后成绩也更好。 为什么这个小小的改变会带来如此大的差别?用班杜拉的理论来说,这就是所谓的「替代性成功体验」。 当你看到或听到别人在与你类似任务中的表现时,这种体验就会发生。看到别人的示范,会增强你的信心。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种替代性成功体验。 想象这样一幅图景。你正在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而努力。作为独立承担项目的人,你有些担心、害怕。经过几天效率极低的工作之后,你开始得出结论:这个任务不仅艰难,而且绝不可能完成。当你越来越确信你为之努力的事情完全不可能实现时,你离自己的目标就越来越远了。 现在想象一下这样的情况:还是同样的任务,只是这一次,在开始项目之前,你观看了另一个人展示的类似主题的研究项目。他展示的内容和你的项目完全不同。但这时你明白了,这项任务并非无法完成——你刚刚看到别人已经完成了。你变得更加自信,相信这项任务可以完成。这就是替代性成功体验。 班杜拉认为,如果你周围有一些在遇到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的人,那么你的自我效能感也会提升,因为他们向我们证明了这些挑战是可以战胜的。用班杜拉的话来说就是: 「看到与自己相似的人通过持续努力获得成功,会让观察者相信他们也拥有完成类似活动的能力,从而获得成功。」 就像积极的自我对话一样,我们可以将替代性成功体验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我最喜欢的方式是欣赏我的榜样们创作的各式作品。在那些我希望变得更加强大的领域,我发现,当我阅读有关他们成功故事的书籍、收听相关播客或观看相关视频时,我的自信心会大大增强。 这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的方法。寻找与你经历同样挑战的人,与他们共度一段时光,或通过其他方式聆听他们的故事。 通过让自己沉浸在替代性成功体验中,你将在自己的心里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信念:如果他们能行,我也能行。3.做得越多,控制感越强
在《星球大战》这部影片中,阿纳金·天行者以一个8岁小孩的身份开始星际之旅,后来他成长为银河系中最强大的绝地武士之一。 在《饥饿游戏》这部影片中,凯特尼斯·伊夫狄恩以一位16岁少女的身份开始了她的旅程,最终她成为整个国家希望和反抗的象征:传说中的嘲笑鸟。 在动画《降世神通:最后的气宗》中,主人公安昂一开始只是一个来自小村庄的孩子,但在最后,他通过与火烈王欧宰的史诗般决战,拯救了世界。 这三个故事,以及几千年来成千上万的故事和传说,都展示了我们增强权力感的一种方法:每个主角最初都是一个年轻、缺乏经验的学徒。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都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成长。 他们的每一次成功都为下一次及以后每次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班杜拉为这种学习体验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直接性成功体验,它是替代性成功体验的反面。按照班杜拉的理论,直接性成功体验就是「在做中学」。 「在做中学」是人类心理学中最强大的力量之一。它是我们建立权力感的第二个关键策略。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做得越多,我们的控制感就越强。在做的过程中,我们学习新知识,提高技能,增强自信,也为自己赋能。 实验 3:初学者心态 直接性成功体验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它们很容易融入你的生活。即使在那些你感觉很难取得进展的领域,你依然可以发挥直接性成功体验的作用。 我最喜欢的方法是从菲尔·杰克逊的故事中学到的。 大多数篮球迷都对杰克逊有所了解。你们可能知道,作为公牛队的教练,他在20世纪80年代改变了这支球队的文化。你们可能还知道,作为主教练,他在90年代带领这支球队获得了那么多NBA总冠军(一共6个),在帮助迈克尔·乔丹成为传奇的道路上,杰克逊起的作用比其他任何教练都大。 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杰克逊体育哲学的起源是禅宗。 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分支,强调通过冥想来获得精神上的启迪。 禅 宗鼓励人们向内看,去找到自己的方法来理解世界的本质。 据杰克逊说,这种思想对他每一次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在杰克逊的教练实践中,有一个禅宗概念反复出现,大致可翻译为「初学者心态」。所谓「初学者心态」,就是指我们以初学者好奇、开放和谦逊的心态来对待每一项任务和每一种情况。 拥有初学者心态能够帮助你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这事听上去可能有点儿奇怪。初学者,顾名思义,不就是那些什么都不懂的人吗? 然而,初学者心态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它能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事物。 试想一项你已经练习了多年的技能,大概率你已经建立起一些固定的套路。比如说你喜欢画画,你知道自己喜欢先从哪个部分开始画一幅肖像画。如果你喜欢运动,你可能早就确定了运动场上哪个位置最适合你的天赋。你的经验使你做事的方式变得比以前更加固化。 而初学者没有这些成见。初学者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即使这些尝试可能会以失败告终。画人物肖像时,初学者会从任何一部分开始,只要他们觉得有趣就行。运动时,初学者乐意从运动场上的任何地方开始,即使他们可能会出丑。他们更愿意去试错,而这些错误恰恰是他们学习这项技能所必需的。 当我们尝试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时,我们就能长期保持这种学习的过程。 对芝加哥公牛队来说,这意味着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每一刻,不偏向任何既定的路径或策略。杰克逊认为,这是球队成功的基础。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将这种初学者心态融入生活中呢?首先是给自己一些简单的提醒。 如果你在商业领域工作,初学者心态可能意味着你要拥抱创新和实验,你要提醒自己:大师们会被他们过去的经验所束缚,而初学者更愿意尝试新的解决方案,探索新的市场或机遇。如果你正在从事写作或音乐等创造性工作,初学者心态可能意味着你要刻意保持对各种新技术的兴趣,要求自己与不同风格的人合作。初学者并不会坚信哪些方法一定有用,他们就是不断地尝试。 要放弃这种想法:我们什么都懂,或者某些人应该什么都懂。 这样,我们会感觉更有力量,初学者心态就能帮助我们以更加好奇、更加谦逊、更加坚韧之心应对挑战。 如此,我们也能学到更多。 实验 4:学徒效应 在攻读心理学学位时,我了解到,一个家庭中哥哥姐姐的智商通常略高于弟弟妹妹。 多年来,科学家们尝试着对这一现象给出各种解释。会不会是因为父母在第一个孩子身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通常会多于更小的孩子?会不会是第一个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更加密切,从而帮助他们发展了更大的词汇量?还是父母对第一个孩子的期望值更高,从而促使他们在学业上更加努力? 目前尚无定论,但其中一个有趣的解释来自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于2009年开展的一项研究。 研究人员安排62名八年级学生在同一班级上生物课,并把他们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学生被告知,他们要像平时一样学习课程材料,目标是在课后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第二组学生被告知,他们将为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人讲授这些材料,他们最终的成绩将取决于这些虚拟「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参加了同样的考试,以测试他们对课程材料的掌握程度。奇怪的是,研究人员发现第二组学生,也就是那组向虚拟学生讲授课程的学生,比第一组那些只为考试而学习的学生学习效果要好。在完全一样的环境中,两组学生学习完全一样的材料,那组不得不教别人这门课的学生最终自己也学得更好。 研究人员将这种现象称为「学徒效应」。 此后几年,研究人类智力的科研人员指出,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现象,哥哥姐姐的平均智商更高,学习成绩也更好。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扮演着老师或导师的角色:哥哥姐姐经常在弟弟妹妹做作业时给予帮助,回答他们关于世界的各种问题,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尽管哥哥姐姐们对自己的答案毫无把握。 「学徒效应」暗示了另外一种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增加学习经验的方法。正如哲学家塞内加所说:「教就是学。」 你一旦理解了「学徒效应」的力量,你就能非常轻松地在各种场合担负起教师的职责。 比如说你从事的是软件开发工作。你可以主动提出辅导一名初级开发师或实习生。通过给别人解释复杂的编码概念和最优操作方法,你自己不得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结果你的理解更深入了,技能也提升了。 再比如说你从事的是销售工作。你可以主动提出培训新入职的销售代表或者为你的团队举办工作坊。通过与别人分享你的技巧和策略,你自己的技能会得到提升,对销售过程也会有新的认识。你也能帮助同事提高技能,最终使整个团队受益。 如果你担心以自己的资历还不足以教别人,那么你应该记住,能教给我们最多的人往往是那些只比我们领先一步的人。 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老师。你不需要成为大师,做个向导就够了。4.掌控你的工作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对一个简单的问题产生了兴趣: 是什么激励人们去做那些很难的工作? 从他开启职业生涯时,这个问题就让他着迷。1970年,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位。仅仅一年之后,他就发表了一篇很有影响力的论文,这篇论文是关于他做的一个实验。实验中,他让人们解决一个名为索马立方体(有点像魔方)的谜题。他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与那些不给予任何奖励的人相比,那些被承诺成功后能获得物质奖励的人,喜欢上这项任务的可能性更低,而且在奖励取消后放弃这项任务的可能性更高。 物质奖励似乎降低而非提升了人们投入一项任务的意愿。这让德西得出一个结论: 提供物质奖励本身就会降低人们的动机。 1977年,德西遇到了另一位年轻的心理学家理查德·瑞安,两人的合作改变了整个世界对动机的看法。1981年,他们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 在此之前,大多数科学家都以为动机主要由奖励和惩罚等外部因素所驱动。但德西和瑞安的发现截然不同。 德西和瑞安希望读者把动机看成一个谱系,谱系的一端是「外在动机」,另一端是「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来自内部:由自我实现、好奇心和真正的学习欲望等所驱动。外在动机来自外部:由加薪、物质奖励和社会认可等所驱动。但不同形式的动机作用大小不一样。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要强大得多。持久的动机来自内心。 德西和瑞安的理论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们还证明,内在动机是可以培养的。 内在动机可以通过几种力量来增强,其中最主要的是我们的「自主权」。用外行话来说,就是一种控制感。 控制感是提升我们权力感的最后一个贡献因素,而权力感又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能量。 德西和瑞安认为,当人们感觉对自己的行为拥有自主权时,他们更可能受到内在激励去做这些事。这就是为什么索马立方体实验证明物质激励反而降低了人们的动机。他们并不觉得自己能够掌控这项任务,他们只是为了一些外在的激励去完成它。他们的控制感降低了,动机也就降低了。 这一点也适用于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控制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讨厌老板和父母事无巨细地管理我们。我们需要控制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小时候那么喜欢装饰自己的房间(长大以后则喜欢设计自己的家)。当我们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被剥夺时,比如不得不从事一项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这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问题是控制权并不总能轻易获得。 诚然,有些人对自己的日常工作有很大的自主权。成功的企业家可以自主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数字游民」可以自由地在全球各地旅行,还可以坐在世界上任何一家咖啡馆里工作。 有的人并没有这样的权力。酒店接待人员不得不站在前台迎接和欢迎客人,他不能选择居家工作。医院病房的初级医生不得不照顾所有病人,也不能拒绝给那些态度粗鲁的病人看病。 但是,控制权的概念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你可以将它应用到几乎任何情况。 很多时候,当我们处于对自己不利的境地时,我们会开始产生一些听天由命的想法。「我不喜欢我住的地方,但是我没有能力搬家。」「我不喜欢这段关系的发展方向,但是我没有能力改变它。」「我觉得这份工作很无聊,但是我没有能力做出改变。」 有的时候我们是正确的:我们确实无能为力。但我们通常拥有超出意识之外的能动性。 即使我们不能控制整个形势,至少可以控制它的一部分。 其实我们一直都拥有控制权,即使我们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 实验 5:掌控工作的过程 关于人类对不利形势拥有非凡控制能力的证明,我最喜欢的一个事例是FiletOfFish1066的故事。 2016年6月,社交新闻网站Reddit(美国版知乎)贴吧上账号为FiletOfFish1066的版主被解雇了,这件事登上了新闻头条。作为软件开发师,他已经在这家公司工作了6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质量保证部门测试软件。这个工作非常无聊,就是在同样的软件上重复同样的测试,运行同样的脚本。 所以,FiletOfFish1066想出了一个计划。在没有告知老板的情况下,他利用入职以后的前8个月时间编写了一个软件,将他的工作自动化。 从此,他编写的这个定制程序自动运行,完美地进行着质量保证测试工作。 他的老板从来没有检查过他的工作,因为一切都进展顺利。 正如他被解雇后在Reddit上发的一条帖子所说:「从大约6年前到现在,我什么工作也没做。我不是在开玩笑。我每周上班时间是40小时,其实就是在办公室打《英雄联盟》,浏览Reddit网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过去6年时间,我真正的工作时间可能只有50小时,所以基本上什么都没做。 而且也没有人真正在意我在做什么。」 不幸的是,他的天才计划实施5年多以后,信息技术部门的人发现了真相,并报告给了老板。他被解雇了,因为他大胆地把自己的工作进行了自动化。 当然,我并不是说FiletOfFish1066的工作策略无懈可击,也并不认为他是美德的典范。但我觉得FiletOfFish1066的行为确实暗示了我们建立控制感的第一个方法,即使在我们缺乏自主权的情况下这一方法依然有用,那就是: 当我们不能掌控整个形势时,我们还可以掌控做事的过程。 FiletOfFish1066意识到他可能主导不了自己的工作,因为他必须按照老板说的去做。但是他选择自主决定如何去做这个工作。 有许多东西是他无法掌控的:他所要测试的软件、经理的关注重点,以及他需要完成的工作量。但是也有许多任务是完全由他来掌握的:如何完成任务清单,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以及如何使用手中的工具。 就这样,他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可以自动化,然后他花了8个月的时间建立这套体系和流程来实现他的目标。 他的经历给我们每个人都上了一课。 即使一项任务的最后结果是由别人决定的,我们也几乎总会想出办法掌控工作的过程。 如果你从事的是客户服务工作,你可能无法左右公司的政策,但你可以掌控与客户互动的方式。你可以努力倾听他们的关切,体谅他们沮丧的心情,并为他们的问题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如果你是一位老师,你可能决定不了学校的课程设置。但你可以决定如何讲授这些课程。你可以找到创新的方法吸引学生,创造一些有趣的活动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且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帮助每位学生成功。 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你会获得一种非凡的力量,即使在你最没有权力的情况下。 实验 6:掌控你的心态 最后一个建立内在动机的方法是我作为初级医生的时候发现的。那时我在妇产科病房值了一个很长的班,就在我准备下班的时候,一位护士拦住我说:「阿里医生,请你给4床那位女士插上静脉输液管好吗?」 我的心一沉。我知道这位病人的静脉血管很难找,至少耽误我半小时才能离开医院。整理器械的时候,我感到一阵怨气涌上来。如果我早走几分钟,这就是夜班医生的工作了。那样的话我早就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了,顺便买一份麦当劳,听一听有声读物。现在,我却不得不留下来处理这个麻烦的任务。 就在那时,我无意中听到一个病人和她丈夫说的话。她滔滔不绝地说着她在医院的体验是多么美好,对照顾她的医生和护士是多么感激。我的情绪平复了。我意识到,我正在利用我的医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给一位怀孕12周的年轻女士插上静脉输液管,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晚上给她输液,帮助她缓解恶心的症状。这会让她感觉好一点,也会帮助她体内的胎儿成长。 对此,我怎么可能抱怨呢?这就是我选择的工作呀。我接受了8年的医学训练,如今才能够帮助面前这位正在受苦的病人。现在终于有机会真正发挥作用了,我却在抱怨多工作了几分钟。 我意识到,尽管我不能选择是否为病人插输液管,但我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 我想起了在采访作家塞思·戈丁时萌生的一个想法。当时,我可以选择皱着眉头四处徘徊,心里想着:「为什么我必须要做这件事?」但我也可以选择换个方式看待这件事。我可以告诉自己「是我选择做这件事」「我要做这件事」,甚至是「我很荣幸能做这件事」。 从「不得不做」到「我选择这样做」,我的心态转变了。我迈着轻快的步伐,面带微笑走进病房,准备好给她插上静脉输液管。 我不是第一个使用这种方法的人。 2021年,一些学者精心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方法,用于测试人们掌控自己的行为对其观念和行为的影响。 一半的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一组,按要求写下前一天所做的三个选择,例如,「我昨天选择早起」「我午餐选择吃方便面」「我选择在第二个闹钟响的时候起床,继续我的一天」。 另一半参与者只需要写下他们前一天做的三件事,例如,「我吃了早餐」「我去购物了」「我去了健身房」。 两组参与者都写完以后,研究人员让他们更广泛地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作为实验的一部分,参与者需要通过回答一些问题,比如「你的肌肉有多发达?」「你的身体有多强壮?」以及「你的体格有多健美?」等,为自己的体力进行评分,满分是5分。结果是,与对照组相比,写下自己选择的那组认为自己肌肉更发达、更强壮、更健美。 正如论文的作者所说: 「突出强调『这是自己选择的』会导致一种自我膨胀感……一种比别人更好、更强的感觉。」 简单地将他们的思维模式从「必须做」转变为「选择做」,就增强了他们的控制感、权力感,而这反过来又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你也可以这样做。「必须做」是一种强制性语言,让你感到无力。 「选择做」是一种肯定自主权的语言,它会让你感到强大。 当你觉得必须做某事时,再多想一想:你的选择是如何让你走到今天这一刻的?有没有办法把这个「必须做」变成「选择做」?如果你所做的事情不是你自己选择的,那么关于做事的方法你有哪些选择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说得特别好: 人所拥有的一切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一样东西不会,那就是人类最后的自由——在任何境遇下选择自己的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来源:面包财经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