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涛,博士,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新商科专委会主任。主要研究和实践领域包括创新创业管理和领导力发展,为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多家成熟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创新管理咨询与员工领导力发展服务。主持国家级创新创业管理与人才培养项目8项,
个人介绍
许涛,博士,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新商科专委会主任。主要研究和实践领域包括创新创业管理和领导力发展,为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多家成熟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创新管理咨询与员工领导力发展服务。主持国家级创新创业管理与人才培养项目8项,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出版创新创业管理与员工领导力发展等译著4本、专著3本。
企业应该如何认知创新,又该如何打造创新文化并把创新融入企业战略与运营之中?AI时代,企业如何以正确的姿态拥抱AI,用AI赋能员工创造力和企业创新?为解开疑惑、避免焦虑?本刊对创新管理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专家许涛教授的采访,或许能够给予读者不一样的启发。
01
万物皆可为创意来源
2024年7月13日,特朗普在竞选演讲中遭遇枪击的新闻轰动了世界,全世界都目睹了特朗普在保镖的簇拥下,面流鲜血但仍然高举右手紧握成拳对着选民们大喊道:“fight!fight!fight!”五个月后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成功再度入住白宫之际,推出了“Success”品牌系列香水,并以“fight!fight!fight!”为传播口号,特朗普更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他和拜登夫人吉尔拜登坐在一起聊天的照片,并配以文字道:“A FRAGRANCE YOUR ENEMIES CAN'T RESIST!”(你的敌人也抵挡不住的香水),瞬间拉爆产品传播力和品牌知名度。
“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未遂事件居然能够被特朗普转化为爆款产品,不得不感叹个体在创造力方面的独特性与创意的魅力。”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教授、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新商科专委会主任许涛博士对此评价道,“这也是一次值得各领域借鉴的创新。”
02
世界、国家与企业对于创新的推动力
作为一项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事物”——创新,在随着全球化发展经历了集中爆发期,这一方面是技术自然演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创新政策、创新引领型企业、创造性个体和力促成了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大爆发。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于创新的认知是逐步且加速升级的,从早期的以市场换技术,到如今在多个方面引领全球,中国只用40年就让世界看到了创新的奇迹。“这对于中国人而言带来了强大的鼓舞和信念。”许涛郑重地表示,“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于创新驱动的高瞻远瞩进一步推动了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落到企业层面,不同领域的巨头企业在时代变迁中受到技术创新的浪潮冲击退出了历史舞台,例如曾经的柯达再到如今的传统汽车企业都已经或开始走下神坛,而对创新拥有深刻认知的企业,正在成为一代又一代掀翻“前浪”的“后浪”。此外,根植于企业生命中的创新基因,也将是这些企业持续迸发出发展新动力的关键。
如何植入创新基因?
那企业该如何植入创新基因,并且能够持续让员工创意和创造力成功转化为创新的成果呢?对此许涛表示,企业要致力于营造创新氛围,打造创新文化,激活员工创造力。谷歌在此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为了激活员工创造力,谷歌与学术界联合共同研究影响员工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内外部因素,经过对高绩效团队、最具创新力的团队或个人的性格特质、心理状态、人际网络、组织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之后,结论是信任文化是激发员工创造力和创意的强大驱动力之一。
这种信任文化的打造需要一个优秀的激励制度,这种制度不仅可以明确企业对员工创意和创新想法的支持程度,同时在创新面临失败时也要给予足够的宽容和鼓励。“我们看到了那些引领创新的企业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失败’,甚至设立‘失败庆祝日’,这种颠覆传统的做法体现出了成功背后是无数次失败的道理,也让员工感受到了尊重。”许涛说道,“企业能够真正地尊重敢于试错的人和举动,将宽容和鼓励失败作为创新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也就为激活并释放员工创造力建立了基础。”
在外部积极引入科学创新体系
同时,企业可以积极地打造产学研体系,如安踏秉持的开放式创新,通过各种方式与政府、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包括建立联合实验室等,邀请不同行业的领军人物来共同对具体问题进行研发,例如在新材料方面安踏就与东华大学相关院士及其团队共建实验室,研发新材料,让自身从传统的鞋服企业打造为一个创新引领的运动企业。“本质上企业要在最大程度上真正地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人才的优势。这也体现在企业自身的愿景与价值观。”许涛认真地说道。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不少企业规划了创新战略,也制定了创新举措,甚至还印发了创新文化手册,但是仍然没有取得创新成果,这背后有种种原因,但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将创新作为企业生命力的做法,是导致创新失败的关键根源之一。
融合“个体化过程”与“群体智慧”
另外企业也要用更融洽的方式让“个体化过程”与“群体智慧”进行融合,可以通过打造一个公开透明的文化,促进创意在不同员工之间的自由分享,这恰恰是目前不少企业的弱点之一。在企业层面负责创新的一定是组织全员而非个人,在这点上谷歌再次成为代表性企业之一。谷歌企业文化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不同的员工在进入公司后就意识到自身是创意和创新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并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创意碰撞活动,以及打造有助于产生创意的工作氛围与环境,将员工与企业创新文化融合,从而持续强化全员创新能力。
让员工感受安全感,自主形成使命感
企业一定要从更多元的角度来为员工和团队提供有助于创意和创新的环境,如从员工的心理出发,给员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从企业愿景出发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和意义感。前者需要企业为员工提供可观的发展空间和足够的自主决策权,释放员工的自主性从而让员工勇于承担职责、敢于挑战现状,善于开拓创新。
在这样的基础上,企业除了为员工提供匹配的报酬,还能够让其拥有事业感、使命感和成就感,让其感受到工作带来的正向反馈,帮助员工体会到工作的意义感。许涛进一步解释道:“要帮助员工意识到,我做这件事不只是为了收入和职位,更是创造社会价值与财富,形成全社会共赢的结果。”
03
积极拥抱AI时代
AI是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生产力工具
当然,除了从“人”的角度,企业也要积极拥抱新技术。随后,许涛以近年来最为火热的AI技术讲述了企业可以如何看待和应用AI技术的方法。许涛对于AI技术的发展给予了足够的肯定,他认为AI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生产力工具。“所有企业和个体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经济社会的持续繁荣取决于人类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以人机共生、相互赋能的心态打造新未来。”
加快实施AI赋能的转型
首先,对企业而言可以思考如何在现有流程包括创新流程中,利用AI打造一个全新的业务、管理、服务等流程。其中也有企业正处于自身的数字化进程或刚提上日程,或已经进行大量投入还未产生回报,如今AI的到来也会让其感到焦虑和疑惑,甚至措手不及。“我们可以从正面去看待这个情况,所有过去的一切都是为未来所准备,那么AI的到来将会缩短准备期,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意味着新的机会。”许涛以营销环节为例继续道,“AI赋予了企业在营销层面获得了更高的个性化和精准度,能够洞察每一个市场的每一个用户,从而事半功倍。”
注重“人”的功能,与AI形成互补
对于个人而言,AI可以是一个数字助手,也可以是一个数字同事,企业则更可以将其视为数字员工。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势不可挡,作为更先进的生产力工具,企业可以借助AI将重复性、体力性、危险性和繁杂性的工作交给数字员工,而让人类员工好整以暇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发挥创造力和创意,从而让企业的创新基因不被埋没。
在这过程中,个人必然要将一部分工作让渡于AI,那作为碳基生命的人类员工也要去努力培养硅基生命体所不具备的特质,即可以让AI去负责输出成果,我们可以让这个成果更有感情和温度,无论是在产品还是服务,都能够让受众感受到额外价值的传递。“所以AI并不会压缩人类的空间,反而是人类可以依靠AI走得更远,我们要有足够乐观的态度对待AI。”许涛总结道。
04
学会“通过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回到AI对创新的推动作用,许涛对此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创新的成本在下降。AI大模型的诞生和日益增多的智能体,为企业和个体的创新提供了便利性,因此企业的创新成本得以持续下降。另一方面,还要认识到创新往往发生在边缘,例如AI真正的技术突破并不是来自传统的科技公司,而是来自OpenAI等新兴企业。
“任正非老先生常说,通过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其核心在于鼓励员工能够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甚至是竞争者进行交流,以一杯咖啡这种低成本的方式构建、丰富创意网络,获得更多的想法,同时辅以卓越的外部智慧输入,把企业打造成持续学习、持续成长、持续创新的生命体。”许涛最后说道。
来源:现代物流MaterialF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