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夏时节,巴中市平昌县凘岸镇先锋村退耕还林地的150亩金银花喜获丰收,亩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这是平昌县退耕还林工程提质增效的生动样本。近年来,平昌县锚定“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径,推动退耕还林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
初夏时节,巴中市平昌县凘岸镇先锋村退耕还林地的150亩金银花喜获丰收,亩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这是平昌县退耕还林工程提质增效的生动样本。近年来,平昌县锚定“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径,推动退耕还林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
一是产业驱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一村一品”布局退耕还林特色产业,创建的“平昌青花椒”“平昌青芽茶”地理标志品牌远近闻名,3万亩青花椒、0.5万亩油茶、0.2万亩金银花、1.2万亩茶叶、2万亩桑园持续提质增效,2025年预计可实现综合产值5亿元。
二是机制赋能。以退耕还林政策为引领,以发展特色产业为载体,构建“政策+农户+村集体+国企+社会”“五位一体”的发展共同体。农户除享受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外,还可以赚取务工报酬、入股分红等,年均可增收5000元左右。村集体通过资产入股等方式,年均增收超过1万元。引进山东邑安药业等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培育本地龙头企业2家,开发相关产品10余种,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三是效益融合。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24%以上,年减少水土流失量20万吨,碳汇增量突破3万吨,相关特色产业吸纳脱贫人口就业占比超40%。2024年,“平昌青花椒主题公园”“浙川茶旅融合产业园”等生态游线路接待游客超7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300万元。
本文来自【绿色四川】,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