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宣传 | “弹”着看春晚?弹幕里到底有啥

B站影视 2025-01-16 10:39 2

摘要:“不敢想到时候弹幕有多精彩”“弹幕内容我已想好”……一些网友对弹幕功能充满期待,认为它能带来“弹幕过年”的新体验。不过,也有网友担忧弹幕或引发矛盾,毕竟有人看不惯,可能会觉得“吵”“乱”“低俗”。

最近,#B站拿下春晚转播权#的词条登上了微博热搜。

“不敢想到时候弹幕有多精彩”“弹幕内容我已想好”……一些网友对弹幕功能充满期待,认为它能带来“弹幕过年”的新体验。不过,也有网友担忧弹幕或引发矛盾,毕竟有人看不惯,可能会觉得“吵”“乱”“低俗”。

这几年,弹幕悄然兴起,人们只要追剧、刷视频,就免不了与之打交道。对待弹幕的态度,则两极分化。有人从偶尔打开,到专门来看,感叹“神评论比剧情还精彩”;有人爱不起来,觉得“无聊又挡画面”,坚决与之保持距离。

究竟弹幕为何而“飞”?我们又该怎么“弹”?

弹幕,顾名思义,是像子弹一样弹出的评论性文字和符号。一项面向全国1976名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61.34%被调查者观看视频时经常选择开启弹幕。弹幕类型不断丰富,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正在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

完善效果的“工具人”。一些弹幕有着较强的功能性,对视频内容能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这类弹幕的“创作团队”人才济济。

比如,“高能君”闪着“前方高能”“高能预警”等弹幕,提醒大家即将出现刺激性场景。“科普君”会从专业角度,讲解视频中涉及的常识、规范等,帮助理解剧情。“字幕君”会翻译“外语”视频,贴心地将字幕一条条打在屏幕下方;还会补充画面内容,如剧中出现“夜色好美”的台词时,为夜空添加星星图案。

“科普君”弹幕示例

烘托情绪的“嘴替”。部分弹幕的存在就是为了营造气氛、增添趣味性,“飞”在视频画面中掀起一场文字狂欢。

比如,当影视剧的“名场面”出现时,观众敲下“打卡”“啊啊啊”等,表达对经典瞬间的高度认同与热烈反应。当跨年晚会老歌旋律响起时,满屏的“爷青回”“破防了”,抒发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还有,用“666”表示赞同,用“awsl”表达激动……这类弹幕没什么实质内容,但能起到渲染情绪、自娱自乐的效果。

《甄嬛传》中的“名场面打卡”

诞生爆梗的“富矿”。网友针对视频内容花式吐槽、恶搞,即兴创作的弹幕,经常金句频出、造梗不断。

比如,《西游记》的弹幕里,八戒被卷在席子里是“表演《卷猪帘》”,唐僧被小蜘蛛精围困是“幼师现状+1”;《水浒传》的弹幕里,“108位主角”引发魔幻穿越,“刘姥姥风雪山神庙”“林黛玉倒拔垂杨柳”……经创意改编、趣味解读,这些脑洞大开的“神评论”往往比剧情还精彩,甚至不少“热梗”从中诞生,像“臣妾做不到啊”“yyds”“蓝瘦香菇”等,成了风靡一时的网络流行语。

“弹幕这个东西,真的越看越上头”“刚开始看不习惯,结果很快就‘真香’了”……不少网友着了迷,从“围观”到参与,自然而然地成为弹幕文化的一员。究竟它的魅力何在?

B站2024年度弹幕——“接” 图源:B站截图

“快乐就是最大的意义了”。有网友说,“看剧情可能不需要弹幕,但看乐子,可太需要弹幕了”。“梗”力十足的弹幕打造了轻松愉悦的虚拟空间,人们在这里释放压力、寻找乐趣:一方面,会因别人一句有趣的评论笑得前仰后合;另一方面,可以用幽默、调侃的方式参与视频讨论,让自己的“灵光一闪”给他人带来快乐。

“打破孤独,连接你我”。弹幕就像家里的“赛博客厅”,天南海北的好友围着电视插科打诨,主打一个陪伴。看视频时,你开心,弹幕陪你笑;你感动,弹幕陪你哭;你表白,弹幕替你说愿意……弹幕的存在,证明屏幕背后有很多网友在与你共看共享。它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建立起情感连接,塑造了关于“我们”的想象,大大消除了人们的孤独感。

电子时代的“我手写我口”。在弹幕的世界里,人们可以反“沉默的螺旋”。无论是对剧情的看法、角色的评价,还是对细节的发现,都能实时地自由表达。这种即时性、碎片化和开放性,很容易激发观众的表达欲,使其主动参与,发表观点、输出感受、宣泄情绪。同时,弹幕中的即时反馈,提供了认同感,进一步鼓励人们创造弹幕。

《西游记》聚集了几百万条弹幕

“在云端偶遇知音同好”。今天的大众语境里,弹幕好比一场云端的兰亭雅聚,一场线上的推杯换盏,满足着人们对社交的需求。

当弹幕发出的一瞬,“你就有机会与无数陌生人一起,产生跨时空的共鸣”。比如,那些有小众爱好的人,在相关视频中看到“终于有人懂了”的弹幕,感觉彼此距离被拉近,未曾谋面也能形成兴趣圈子,产生集体归属感。又如,追一部大片,看一场线上音乐会,人们以弹幕对话的方式“在剧情高潮时呐喊”“在乐章之间疯狂鼓掌”,彼此交流呼应,寻求共情。

经过多年的引进吸收,弹幕已然从一种“二次元”特有的亚文化走进公众视野。到今天,它不仅是能带给受众网感体验的重要元素,还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网络评论方式、大众网络文艺现象和文化传播形式。

它像调味料,让看剧更有滋味的同时,也在调剂我们的生活;它像“试金石”,“弹幕互动量”正成为衡量文艺作品是否受欢迎的指标之一;它还为热剧、老剧提供新的解读视角,在它的加持下,一些视频的内容实现了“二次传播”,产生了超出视频本身的传播力。

网络上流传的神级弹幕

弹幕所“飞”出的正向意义不少,但“飞”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网络匿名化的“保护”下,在弹幕即时性特征的“推波”下,一些观众容易情绪上头,在弹幕中发表不当言论,甚至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这些话不仅影响他人的观看体验,也污染了网络环境,阻碍弹幕文化的健康发展。

有些弹幕同质化内容过多,会遮挡画面,影响观赏效果,还掩盖了真正有价值的弹幕。有些弹幕的内容“跑题”,偏离视频本身的主题和内容,可能会干扰其他人观赏,引发误解和反感。

“飞而不乱”,让弹幕文化良性发展,还需多方发力。

平台要当好“把关人”。一方面,完善审核机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关键词过滤、语义分析等,对弹幕内容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拦截不健康的发言。另一方面,明确弹幕规则,对违规者予以相应处罚。

用户要守好“底线”。弹幕作为一种低门槛的创作,话语虽小,但也是网络公共空间的一部分。网友要牢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做到理性发言,避免情绪化表达,自觉维护弹幕的健康生态。

监管方面,国家网信办已经明确,弹幕是跟帖评论服务的一部分,将其纳入规范管理的范围之中。

工具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对弹幕这一新生事物,我们既要看到它的好,包容它的不足,去尊重去鼓励;也要严格监管、正向引导。希望每个参与者都能心怀善意地表达、互动,让弹幕文化在网络世界“飞”得更高更远。

来源:青岛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