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最近举办的第38届NeurIPS 2024大会上,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情感计算研究组的创始人兼主任Rosalind Picard教授提及了一位因学术不端被MIT开除的“中国学生”。
在最近举办的第38届NeurIPS 2024大会上,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情感计算研究组的创始人兼主任Rosalind Picard教授提及了一位因学术不端被MIT开除的“中国学生”。
此事在网络上迅速传播,部分网友指责Picard教授在演讲中特意强调某中国学生的不当行为涉嫌种族歧视。面对公众的压力,Picard教授随后发表道歉声明。
然而,网络上的讨论并未因此停止。网友们很快锁定了Picard教授所指的这位“中国学生”,确认其为来自浙江大学的严同学。同时,严同学在MIT实验室的同学也公开了一些证据,进一步证实了她的学术造假行为。
根据潇湘晨报的报道,严同学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回应此事。她承认,在2023年的一次课程作业中,自己使用了ChatGPT修改数据。“当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一切都太迟了。”
关于网络上流传的说法,即该女生声称自己从本科阶段开始就一直用这种方式收集数据,并认为这导致MIT对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产生质疑,严同学进行了澄清,明确表示从未发表过此类言论,并请求不要对她的母校及现就读学校产生质疑。
据了解,严同学曾获得浙江大学最高荣誉“竺可桢奖学金”。
随着AI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AI辅助撰写论文。虽然AI作为工具可以提高效率,但其滥用也引起了争议。许多期刊撤回了含有明显AI痕迹的文章。
例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一位教授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SCI论文,由于包含ChatGPT的常用提示词而遭到质疑。
随着AI的普及,多所高校发布了针对AI使用的具体规定。复旦大学发布了《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提出了“六个禁止”,明确了AI工具的使用范围和原则,旨在规范AI在学术写作中的应用。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学生使用指南》同样对AI的使用提出了规范要求,鼓励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合理利用AI提升学习效率。
这些举措反映了高校对于新技术挑战的积极探索和对学生学术诚信的严格要求。总体而言,正确、合理地使用AI仍然是当前学术界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来源:研究生的酸甜苦辣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