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广东省深圳市制定实施全国首个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在国际评审领域发出“中国声音”。目前,已有4家境内外医院通过“中国版”国际医院评审认证。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广东省深圳市制定实施全国首个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在国际评审领域发出“中国声音”。目前,已有4家境内外医院通过“中国版”国际医院评审认证。
医院评审是国际通用的促进规范医疗行为、改进医疗管理、提升医疗质量的工具手段,一般由权威第三方专业机构按照其制定的评价标准,周期性地对医院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并划定等次,引导医院不断加强自我改进。自1994年《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建立较为完备的医院评审体系,发布全国统一的医院评审标准,组织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具体实施,有力促进我国医疗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评审工作公信力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可,最高评审结果“三级甲等”成为医疗行业标杆。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定价、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国内商业医疗保险定点、各类入职入学体检定点等,均将医疗机构取得一定的评审结果作为重要的前置条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国际交往不断深入,大量在华外籍人士和购买国际商业医疗保险的国内居民在就医时,需要使用国际商业医疗保险进行支付。而国际商业医疗保险对医院的支付认可主要依据是医院通过国际化医院评审认证。虽然我国医院评审工作体系和标准十分严谨、精细,但由于没有获得国际认可,国内医院不得不参加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化医院评审认证。
目前,国际医疗质量协会(简称ISQua,全球唯一的专门认证医疗评审机构的组织)已经认证60多家第三方医疗评审组织,包括美国JCI(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德国KTQ(德国医疗透明管理制度与标准委员会)、澳大利亚ACHS(澳大利亚卫生服务标准委员会)等。其中,以美国JCI最具影响力。此前,国内已有多家医院通过美国JCI评审认证。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公立医院着手研究制定本土医院国际化评审标准,指导深圳市于2020年成立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批准作为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研究试点单位。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指导该中心对标国际通行规则,融合国内评审实践,总结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国际、境内医院评审“双认证”成功经验,在我国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基础上,按照“标准只升不降”原则,编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涵盖“医院功能与任务”“患者安全、医疗服务与医疗质量”“医院管理”等3个维度186个评价条目。2022年2月,《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以97%的得分率高分通过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ISQua EEA)认证,成为全国首个经国际认证的医院评审标准。
2023年3月,国际医院评审认证启动。2024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3家医院通过国际医院评审认证。2024年12月,香港首家医院(香港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通过评审认证,标志着“中国版”国际标准正式走向境外。
经《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评审认证后,国内医院直接获得国际商业医疗保险机构认可,患者可以在医院直接“刷国际商保”报销费用。港澳医院通过该标准融入国际的同时,也与国内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对接,有力推动各类国际医疗服务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效便捷流动和医疗服务跨境融合发展,更好支撑我国对外开放战略。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医疗领域的参与度和影响力。面向国内公立、民营医院和外商独资、合资医院,鼓励其参加评审,进而引进对接国外商业医疗保险,为国内居民提供更多层次医疗保障。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C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