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沉浸式情景党课《红色驿站》获好评

B站影视 2025-01-15 09:08 3

摘要:近年来,以革命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资源大放异彩,各方精心挖掘红色资源,创新开展各项活动,让人们借助游览感悟榜样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培根铸魂明志,厚植家国情怀。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推出的沉浸式情景党课《红色驿站》,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为大思政课和党课教育注入了全

近年来,以革命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资源大放异彩,各方精心挖掘红色资源,创新开展各项活动,让人们借助游览感悟榜样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培根铸魂明志,厚植家国情怀。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推出的沉浸式情景党课《红色驿站》,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为大思政课和党课教育注入了全新的精神力量,成为红色教育领域又一创新佳作。

从2024年9月开始,情景党课《红色驿站》正式上线并进行演出,一经推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据统计,仅2024年9月至12月就演出了12场次,参与人数400余人。

实景演出: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对话

“把日寇赶出中国去!”“赶出中国去!”“赶出中国去!”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的原址小院里,参加《红色驿站》演出的高校青年学子们,振臂高呼着。“这种沉浸式情景党课感觉很真实、很深刻,就像‘穿越’到20世纪30年代,那些青春色彩、红色记忆、家国情怀全部被呈现出来,是一堂集红色文化、红色艺术、红色历史为一体的生动的艺术党课。”

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酒泉路旧址上演的沉浸式情景党课《红色驿站》是以《谢觉哉日记》为创作蓝本,原创打造的沉浸式情景党课。它以独特的艺术视角,深入挖掘兰州“八办”的历史故事,将尘封的历史记忆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在剧中,通过现场讲述和实景表演的方式还原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在党代表谢觉哉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进行后方发动、转运苏联援华物资、输送进步青年、组建各类救亡组织等一系列工作。这些情节不仅是对历史的真实还原,更是对革命先辈崇高精神的深情致敬,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

“最初,这个剧本是我们纪念馆内部的一个节目,后来逐步充实完善,发展到了如今的四幕剧。角色也从只有固定的主演到如今可以接纳几十人同时参演。从编剧到导演,从服装到音乐都是“八办”的工作人员……”说起《红色驿站》的创排,作为主创人员的兰州“八办”宣教部潘洁主任颇为感慨,“在小院里实景演出,这是《红色驿站》得天独厚的优势,古朴的小院、珍贵的文物,现场的一切都让观众可以迅速沉浸到红色历史的情境中,更直观生动地去感受。”

“从推出到现在,已经进行了三次改版,不断地打磨充实内容,紧扣细节,力求最大程度还原历史。”潘洁介绍道,“第三次改版,新加入了‘同吃八办一锅饭’‘上俄语课’等内容,这些就是真实发生在这座红色小院里的历史,我们如实地将它演绎出来,不仅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性,还提高了党课的生动性。”

生动的场景还原、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设置,在剧中,讲解员、志愿者是主角,生动演绎着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这座红色小院里的故事,真实而接地气,完成着一次次历史与时空的对话。

沉浸式体验: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红色驿站》情景党课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便是其沉浸式的体验模式。与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参观展览不同,这部情景党课打破了观众与历史之间的“第四堵墙”,让观众真正成为历史的参与者。

走进演出现场,观众们换上精心准备的服装道具,摇身一变成为进步群众、办事处工作人员、进步青年等角色。在兰州“八办”参演工作人员的引领下,他们亲身参与到剧情之中,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紧张刺激的情报传递,到热血沸腾的抗日宣传,每一个环节都让观众深刻体会到革命斗争的艰辛与不易,以及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思政教育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他们在亲身经历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红色文化的内涵,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

“为了让参演观众更有代入感,参演过程中是不允许参演人员自行拍照,这既是保证演出效果,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并且,我们还新购置了50余套冬装、200余条羊毛披肩、100多双黑布鞋、100多双一次性袜子,甚至是剧中喝小米粥用的粗瓷碗等等,可以说从头到脚,从剧本到舞台,再到服化道,都是真真正正地做到了沉浸式。”潘洁说道。

据悉,沉浸式红色情景剧《红色驿站》创全省沉浸式情景党课先河,是高校、企事业单位最受欢迎的红色大思政课和情景党课。

针对不同群体,《红色驿站》也有不同的演出版本,比如面向青少年的少儿版,为的就是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厚植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宋致远是来自兰州东郊学校五年级的学生,在兰州“八办”当小小志愿讲解员有两年多的时间。在出演少儿版《红色驿站》时,他毛遂自荐报名“谢觉哉”的角色。“在以往的讲解中,我就了解到了谢觉哉,并且被他的故事深深感染,所以,这次我想尝试扮演他。”宋致远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演出时,宋致远字正腔圆、沉稳大气,将“谢老”谢觉哉的形象演得惟妙惟肖。

协同育人:构建红色教育新格局

早在2021年,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大思政课教育实践基地,也是甘肃省、兰州市大思政课教育实践基地。

纪念馆在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育人作用,全面展示纪念馆所蕴藏的丰富资源,拓展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途径,深化馆校“双向赋能”、思政课改革创新、实现大思政课资源最大共享与使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为大思政课指明方向,红色党课的排演,就是最生动的范例。如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4年10月31日组织研究生赴兰州“八办”参加《红色驿站》演出活动。同学们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深刻诠释了红色文化内涵,不仅展现了表演才能,更通过剧本对话与情节,思考当代青年如何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兰州理工大学、甘肃政法大学等院校的学生也参与其中,这种将思政课理论与实践课堂有效结合的方式,使党史“活”起来、思政课“趣”起来、信念“燃”起来,充分发挥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育人功能。

除《红色驿站》之外,目前兰州“八办”还有《红色特派员》《为革命何惜少年头》《格桑花开》《兰州1925》《王定国巧救刘瑞龙》《谢觉哉的皮箱》《南滩街54号》《西路军女战士的回忆》等多部原创红色情景剧。

接下来,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将继续擦亮“情景党课”的招牌,充分发挥全国首批大思政课教育实践基地职能,践行甘肃省大思政课兼职讲师使命,让红色情景剧成为高校大思政课、党员党史学习教育的有力载体。让红色文物“活”起来、红色遗址“火”起来,为宣传红色文化履职尽责。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言文 文/图

来源:观澜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