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丨北师大第25届“十佳大学生”风采展示

B站影视 2025-01-14 19:21 3

摘要:我从小就有一个教师梦,在我眼里,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优雅又大方。2021年的夏天,我如愿来到梦寐以求的北师大。“入学识门庭”,对我而言,“识门庭”不仅是欣赏校园景色,更是深刻领悟学校教育理念的契机。

他们用青春的激情和汗水

讲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生动展现北师大学子

深潜学术的刻苦态度

开拓创新的进取之心

无私奉献的公益精神

为国为民的拳拳之忱

他们是——

这里回荡着铿锵有力的青年声音

激扬着砥砺前行、无负青春的壮志豪情

让我们一起听听“十佳”的声音

学习榜样的力量!

1

乐育书院 蔡沁彤

我从小就有一个教师梦,在我眼里,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优雅又大方。2021年的夏天,我如愿来到梦寐以求的北师大。“入学识门庭”,对我而言,“识门庭”不仅是欣赏校园景色,更是深刻领悟学校教育理念的契机。

“十佳”是对过去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未来征程的期许。前三学年,我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公费师范生、京师一等奖学金、竞赛一等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健康运动之星等校级、国家级荣誉。所修读课程中,44门课程90分以上,三年综合排名第二。在北师大的学习过程中,我领悟到,真正的旅途在于不断突破自我,探索未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古训一直激励着我不断追求知识和实践的结合。为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到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我踏上了前往河南、云南、甘肃等多个省份的征程,深入到832个脱贫县中去。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提升教育质量任重而道远,更让我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实现了从书本知识到实际应用的质的飞跃,真正完成了“涉世始今日”的蜕变。

初到支教地学校,比起到处飞的苍蝇和受其干扰“自动翻页”的屏幕,更令我难忘的是那里的孩子。他们多数为留守儿童,人手一部的手机代替了父母的陪伴,孩子们开口说话时仿佛带着“抖音体”。我明白,物质的缺乏远不及精神上的匮乏。自三岁起,我的母亲便带我朗读英文绘本,而我为孩子们讲故事时,他们却是第一次听。从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育人兴邦”肩任之重。

在那个酷暑,我给支教地的孩子们带来了小提琴,在英语课上为他们伴奏,让他们跟着旋律唱《孤勇者》英文版。孩子们眼睛都泛了光,课后,他们围住了我,说之前最丰富的课堂活动是看视频,从那张泛黄的屏幕中了解世界,在这之前他们甚至没有见过真正的小提琴。当问起他们的理想时,班里最调皮的小女孩站起来说,“我之前的梦想是赚大钱,但我现在想和你一样,做一位老师!”言传身教,身教胜于言传。支教的时光辛苦而短暂,临行前,那个小女孩怯怯地向我跑来,塞了张签满全班名字的纸条,写着——“蔡老师,谢谢您让我们爱上英语,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

支教结束,我不禁自问:我能否成为一个好老师?我担心自己才疏学浅,便以拼搏求心安,考取雅思8分,任学习委员,主持三项课题,过程中也曾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公费师范生等荣誉的眷顾。但是这还不够,我渴望继续进修。本研衔接师范生的政策让我如愿以偿,能够学习更多本领,到需要我的地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心之所向,一苇以航。我愿带着在师大的所学所思,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即将开启新篇章的我,不仅要“涉世”更要“立身”,让学与行成为终身实践!

2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郭谨诚

我来自河南省兰考县,这里是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从小到大,我亲眼见证了兰考从“国家级贫困县”到提前实现脱贫,再到如今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历史性变化,深刻感受到兰考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生长在这片红色沃土,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名兰考人,也作为一名师大人,我应该如何践行“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呢?

作为一名经管人,我勤学善思,笃行致远,筑牢专业基础。入学以来,我以专业、综合排名双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多项荣誉。以数理模型为基础的经济思想和数据思维,也为我的发展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石。此外,作为学院“攀登计划”的朋辈导师,我也积极与同学们分享学习和实践经验,共同进步,收获成长。

作为一名师大人,我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尝试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之上。我不断探索,在实地调研中想点子,在科学研究中找答案。从兰考县的乐器小镇、桑蚕小镇到金融小镇,我在假期中用脚步丈量家乡的产业集群,将所见所闻凝炼成学术论文,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智慧。加入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组后,我更是致力于探索“三农”企业数字化治理的新路径,探究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资本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柱作用。

作为一名兰考人,我矢志不渝,初心不改,把个人所学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将个人成长融入到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中去。在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和中国银行总行等机构的实习经历中,我深入探索农林牧渔等多个行业,结合国家普惠金融政策,因地制宜为乡村产业兴旺贡献妙招。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明确了未来选调返回家乡,投身金融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事业的职业规划。

从师大经管毕业后,我将继续踏上金融硕士的求学之路。我会始终铭记学院“经邦济世,励商弘文”的院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知识和智慧架起金融与实体经济间的紧密桥梁,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的力量。

谨于心,诚于行,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笃定前行之路,开拓未来新篇!

3

文学院 管真

执笔书弘文,行远以励教。身处北师大——这个紧邻北京城市轴线的学术殿堂,想与大家分享一段我与北京中轴线,从“研究者”“实践者”再到“传播者”的成长故事。

一线中轴传古今,它是我中文学科研究的灵感源泉。无论是课堂上深入认识的“大京派”文学建构,还是作家笔下深切的北京记忆,无一不启发着我以学术视角探索北京中轴线。在保持着综测全院前三的基础上,我大一初次主持本基,大二参与北京市社科基金,主持国家级创新项目(“中轴线”与北京城市现代性叙事研究)结项优秀……三十余项院、校及以上荣誉见证着我把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融入现代语境的努力。

一线中轴关民生,它启发着我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党支部书记到新生辅导员,多份学生工作的角色转换都伴随着我成长的脚步,给予我走出校园、开展实践的勇气。南至永定门,北到钟鼓楼,我带领组员们实地行读:走进居民老范的家中听他动情讲述作为中轴保护监督员的故事;站在先农坛前向外国友人介绍“一亩三分地”的含义;开设“数说中轴”栏目,发放千余份问卷……在无数个日夜研究中,最终形成多元成果共计29项。我不仅参与到北京市“双百行动计划”之中,还得到了光明网、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及沿线政府官方媒体的聚焦报道。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也有幸作为本校唯一的本科生获评2023年度“北京雨燕奖学金”一等奖。

一线中轴立天地,它给予我勇担教育传承的责任与使命。我始终在思考:如何才能以青春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北京中轴线”。于是,我精心设计,反复打磨中轴线系列宣讲课程,借助北师大青春讲师团、白鸽青协开展宣讲与支教,传递师大声音。今年年初,我还带着这段与中轴线的故事走上首届全国职规赛的舞台,拿到了北京市金奖。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青年,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给予我与北京这条古都之脊一同成长的平台和可能。未来,我会在北师大文学院攻读当代文学,继续关注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转化的议题,以文学之名,勇担青年之责,书写时代华章!

4

心理学部 刘慕义

我校心理学巨擘张厚粲教授说,心理学是让人幸福的科学。怀抱着让每个人都获得幸福的梦想,我来到师大开始了四年心理探索之旅。

为了夯实专业基础,我扎实学习每一门课程,56门课程达到90分,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为了拓宽国际视野,我前往世界名校伯克利交流,取得全科满绩的成绩;为了探索知识边界,我参加各领域竞赛11项,在国际赛事为北师大取得历史最优成绩;为了走近学术前沿,我在4个课题组轮转汇报,精读文献四百余篇。

三年来,陪伴我梳理课程知识的是后主楼彻夜未眠的灯火,勉励我精读百篇文献的是京师广场熠熠生辉的木铎。日积月累,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我有能力亲身参与科研,揭开心理世界的神秘面纱。

在9项前沿课题中,我完成7篇学术论文。针对学业环境,我主持国家级本基,自学脑成像和眼动技术,建立百万级数据库,首次识别网课中的群体同步现象,最终获评优秀项目。针对生活细节,我解析了“路怒症”的心理机制,产出论文以学生一作身份发表在领域第一的高分期刊。

“知而不行,是为不知”。百余年来,北师大人的知与行始终与国家民族紧密相连。我想,在钻研学识之余,我更应该努力探寻心理学之于社会、之于国家的意义。

为了推广心理学知识,我自发组建公益团队,补充修订六百余项网络词条;为了心理健康建设,我在全校组织科普问答,通过心理学社开展朋辈互助;为了将知识落地转化,我完成国家级创业立项,为家庭健康问题设计解决方案。为了帮助需要的人,我组织志愿者前往听障中心,为数百名儿童提供辅导。我参与暑期支教,将科研中探索得到的记忆方法整理为特色课程,将前沿的科学学习法带给了远方的孩子们。

三年来,14项社会工作,6项调研实践。我看到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们,更深刻意识到在提升心理服务水平,增强社会幸福感的路上,我们新时代的心理人大有可为。未来,我将在博士期间继续研究社会组织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尽我所能让研究落地实践,扛起师大心理人的担当。

5

新闻传播学院 孙诗涵

大一时,作为学校官方微信的学生记者,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凡星灿烂”栏目的采访。宝钢奖学金得主、十佳大学生……一个个闪着星光的故事折射出同一个词语: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向新闻工作者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使命。大学期间我不断思考,怎样用青年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凭借三学年专业成绩与综合成绩双第一、北京市三好学生等二十余项荣誉的积淀,我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引下努力扛起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

从身边落笔,我以青年话语讲师大故事。深化一体两翼,我连续三年联动珠海校区共创新媒体作品;服务强师工程,我带领近百人团队报道“四有”好老师终身成就奖、金质奖章获得者的育人故事;担任全媒体学生记者团团长、校广播台台长的两年来,我采编稿件140余篇,审核稿件340余篇,党代会的庄重时刻、百廿校庆的欢腾瞬间、教博会的璀璨画面……我用笔与镜头描绘学校发展,和北师大一起奔跑在路上。

从社会万象着墨,我用学术话语讲国际传播故事。在国际传播的“他塑”与“自塑”中讲故事,我对北京冬奥会的外媒报道进行话语研究,对182所大学的海外传播力进行分析;在国际传播的内外宣联动中讲故事,我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会发表论文,研究政策主流报道与网民议程的差异;在国际传播的数智时代讲故事,我主持1项国家级项目和4项省级创新竞赛,以人工智能生成广告助力中国企业出海。

从独奏曲到交响曲,我希望让更多人加入讲好中国故事的合奏中来。我主持共青团课题研究新媒体育人思路,作为军训团团部专干参与新生军训工作,希望让高校青年的生活热度贴近中国故事的思想深度。四个省份,七段实践,我带领团队在国家级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评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当收到教育部和团中央的表扬信,听到藏区孩子们纯真地说,“老师,下次见面我要将洁白的哈达送给你们”,我愈加坚定了传播学学子的使命担当。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使命,青春中国期待青春声音。未来,我将继续做师大故事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国际传播的转译者,为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砥砺前行,为讲好中国故事挥洒青春汗水,书写时代华章!

6

数学科学学院 杨秉晔

2021年秋天,我满怀憧憬地踏入师大的校门,开始追求数学梦想。热爱数学的我在大学比高中更加努力。在师大求学的三年多里,我几乎每天都从早晨八点学到晚上至少十一点,仅仅第一年就用掉几公斤的草稿纸,这不仅仅是纸的重量,更是热爱的重量。

在前两年知识的积累中,我侧重分析方向的学习,并圆满完成了国家级项目中的定理证明,但我在交流讨论中逐渐对随机数学的应用产生了兴趣。此时已临近升学,要在如此紧迫的时间里找到并转换新的方向困难重重。我在这段紧张的日子里不断摸索,每天坚持在焦虑和疲惫中学习,直到凌晨两三点。得益于不懈的努力,老师们耐心负责、高水平的指导与同学的帮助,在短短五个月内,我成功掌握了本科和研究生的近十门概率统计核心课程。与此同时,我从零开始,在一位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独立完成了一项高维统计课题的全部理论证明。三年来,我扎实地掌握了修读的任何一门数学课,有14门数学专业课都取得了98分以上成绩,并连续两年以超过100分的综合成绩获国家奖学金,同时还斩获了数学建模国赛国家级一等奖,美赛特等奖提名奖等11项竞赛大奖。不懈的奋斗让我的热爱开花结果,我成功推免到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统计学方向,如愿以偿继续在数学的应用领域深耕学习。

在师大的三年里,我从老师们身上体会到了什么是“四有”好老师,师大人朴素的学风,数学人甘坐冷板凳的精神一直滋养着我不断前行。我也不忘将朋辈互助的精神传承下去。担任数科的学生会主席时,我倾听同学诉求,在期末考试前一天帮大家三小时速通高难度课程;担任OM学社社长期间,面向全校同学开展数学学业帮扶,组织开展前沿讨论班为拔尖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在三十余项独具特色的活动中传承了数学人的担当与奉献。我还曾在师大主办的中学数学建模展示活动中担任宣讲者和志愿者,用我们的热爱和奉献鼓舞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奉献,让我在奋斗中汲取力量,奉献让我在奋斗中从未迷失方向。

学于师大,感恩师大。热爱、奋斗、奉献,我将把在师大学到的每一课都深藏心底,在专业报国和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7

地理科学学部 于佳睿

“黄河水哟,从我家门前过,一朵朵浪花哟,一个个传说……”这首歌总在我耳畔回响,我家就在黄河下游,从小听着黄河故事长大,故事里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为什么黄河会断流?为什么黄河一碗水半碗沙?新时代的黄河精神又是什么?带着一个个问题,我在北师大地理寻找着答案。

如水滴汇入,要找答案,就要过了壶口抢险滩。为学好书本知识,我看过凌晨从木铎上空升起的太阳,走过深夜悄无声息的京师路。为掌握野外技能,我野外实习近100天,曾坐在黄河边啃冷冰冰的馒头,被突然的暴雨淋透全身。但正是这些狼狈的经历,磨练了我坚强的意志。自强不息的奋斗之魂,何尝不是黄河精神呢?

如涓流探索,要找答案,就要敢闯九曲十八弯。为解释黄河断流问题,我耗时两年,在黄河7个子流域构建了2688个模型,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视角去评估黄河的水文干旱,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我在北师大的第一篇SCI论文。务实开拓的拼搏之魂,何尝不是黄河精神呢?

如浪花奔腾,要找答案,就要忍得泥沙行路难。为了祖国,去行万里路吧!从黄河下游出发,我访谈1600多家农户,深入了解农民对人水关系的看法,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国家战略。溯流而上,我来到黄河中游,给河南周庄小学600多名学生进行地理科普,洪水是如何爆发的?如何应对洪水?希望地理知识能让孩子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化险为夷。到达黄河上游,我追随总书记的脚步,在巴彦淖尔展开草原生态恢复调查;我瞻仰“三北精神”,深入毛乌素沙地,评估不同生态工程的防沙治沙效果,立志变“万里风沙”为“绿色长城”,让黄河水变绿变清。胸怀天下的坚韧之魂,何尝不是黄河精神呢?

每个人就像是一朵浪花,汇聚在一起就是波涛滚滚的黄河。在未来,相信会有千万个与我一样追求卓越的师大学子,会有千万个与我一样久久为功的炎黄子孙,我们一起发扬黄河精神,唱响黄河大合唱,迎来繁荣的生态中国!

8

乐育书院 杨卿

中学时代,为了得到更优质的教育,我开启了长达六年的异地求学之旅。每当假期往返于学校和家的时候,我总在想:家门口为什么就不能有好学校?其他没有机会跨市求学的学生又该怎么办呢?

在这段跨地区的求学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地区教育之间的差距。我想,读书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让家乡不再贫困。我想让县域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好的教育,想从亲历者变成改变者。因此,我报考了北师大“优师计划”,学做一粒种子,四年之后将优质的教育理念带回家乡,立志做县域教育的大先生!

为了追求心中属于自己的那道光,这三年来,我学业总成绩专业第一,1项省级科研课题结项,累计获部属师范院校教学技能大赛等14项教学技能比赛奖项,获评国家奖学金、自强之星等36项荣誉奖励。从原国家级贫困县的多次支教实践到远赴英国中小学的实地实习,从和一线教师、教材编写者、高考命题专家深度交流教育改革方向,再到和“四有”好老师启功教师奖获得者共度一周,共话基础教育实况。九个省份,十余所学校,我从一个个鲜活的教育现场去感受着祖国的教育脉搏。

一路走来,感谢社会各界对“优师计划”学子的关怀和帮助,饮水思源,心怀感恩。我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大会服务媒体接待、宣传发布等工作,用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为大湾区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获评珠海市优秀青年志愿者表彰。在校积极服务同学,担任校区青年劳动教育发展协会会长,组织策划各类劳动教育活动五十余场,获评“优秀学生干部”“劳动之星”。曾前往四川省巴中市等地给中学生开展暑期夏令营;随北师大团队赴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开展数字化乡村教师研修,辅导乡村教师学习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到河南焦作大南坡小学给乡村儿童们上甲骨文美育课,共同庆祝六一儿童节……所在队伍获暑期社会实践特等奖,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教育实践优秀队伍,相关内容受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教育报、黑龙江省教育厅等报道。

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作为教育部特邀优秀师范生参与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向祖国汇报首届优师计划学子师范报国的决心。第三十八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首届“优师计划”师范生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勉励我们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一路走来,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师范学子的殷切期待,这成为我从教路上不竭的动力。

三年里付出过怎样的努力,见证过多少真实,我希望就会有多少站稳讲台的底气。大先生之“大”,优师之“优”,不是一个北师大毕业生来到县城教书,反而是通过自己的所学,让县域的孩子也得到优质的教育而成长成才,因学生的出彩成就我自己的精彩。三年磨一剑,这就是我的首届优师答卷!

9

历史学院 张桄玮

三年前,初入师大的我曾在木铎前久久驻足,大学将如何度过是彼时萦绕脑海的思绪。三年来,一项项拼搏换来的成绩无疑是青春耀眼的注脚。但履历的堆砌远无法涵盖生活全部,荣誉背后的成长心路更加难忘珍贵。

大学,是一段探索与成长的旅途。我始终勤勉地奔跑,连续三年位列专业前二,总成绩专业第一,蝉联国家奖学金。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我在大一便获得白寿彝史学论著一等奖。在此后主持的国创项目,励耘论坛、“京师杯”比赛中,对近代中国劫后复兴的关切促使我在该领域不断深耕,未来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学业之外,我在理论宣讲中传递时代之声,通过暑期调研寻访红色基因,为两岸交流贡献青年力量。一点一滴,都是镌刻在成长路上的闪亮坐标。

大学,更是一段感恩与奉献的故事。我连续四年担任班长,同时担任学生会主席、党支部副书记。正因如此,常有朋友戏说我是学工铁人:防疫关键时刻主动请缨,连续数百日提醒健康打卡;秋招黄金期,毅然担任就业联络员,整理转发百余条就业资讯;以创新与服务为基,见证院会从常年“三等”到获评“一等”的历史飞跃;担任党支部副书记,以高度责任心主持日常工作,获评“京师先锋党员”。

当年木铎下思索的小伙子,从未料想过今日的成绩,但那时心头的答案,依旧坚定铿锵:成为一名质朴勤劳、不负青春的师大人!这是我一以贯之的青春信条,更是不敢辜负的人生坐标!正是师大这片热土,给予了每一位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寻梦生长的无限可能,愿我们都能立足这片坚实的土地,继续探索和追求充实精彩的人生!

10

艺术与传媒学院 赵恬

我时常思考,新时代的数媒人应该如何用专业所学回应社会需求?三年多来,我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索着答案。

业精于勤,我励志做一名兼具传媒理论素养与技术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科期间,全部主修课程成绩排名专业第一,同时辅修了传播学学士学位。基于艺术、科技、传媒和心理学应用,我以独作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5篇跨学科论文,并3次作为唯一本科生参与学术论坛。荣获6项国家级及以上、15项省部级及以上跨学科竞赛奖项。未来,我将继续留在师大攻读硕士学位,在师大的学术涵养中探索学科交融的魅力。

服务大局,我励志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成长融入学校发展。我现任校学生会执行主席、全媒体学生记者团音视频中心主任。从开学迎新到毕业典礼,从百廿校庆到第四十个教师节,我一直努力传播师大声音、讲好师大故事。犹记得凌晨会议室的头脑风暴,记得学业与三场校园大型活动并行的焦虑,也记得每一次反复沟通、尽力开拓资源后的柳暗花明……向内,我致力于把学生会建设成为同学们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自家人”;向外,我精心打造校园宣传窗口,累计主责创作发布视频播放量超过5000万,推动全平台官方视频账号涨粉40万+。1161天、103G文件,服务16000余人,我以实际行动,用数媒人的青春力量为学校发展建设作贡献。

强化责任,我励志用专业所学为社会发展挺膺担当。我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通过自主设计开发的AR交互系统改善孤独症儿童核心障碍。一次实验后,一位孤独症小朋友的妈妈突然抱住我说:“相信你们”。我猛然意识到这句话的分量,和这份信任背后的责任。三个月后,项目获评优秀结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一等奖和2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六个月后,论文发表在EI检索国际会议,并作为北师大唯一双入选项目,参与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入学以来,我带队或参与12项校级实践项目,连续两年获得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称号,获评海淀区星级志愿者等30余项荣誉。当孤独症孩子们戴上AR眼镜看着我,当留守儿童们拿着画冲过来朝我比心,我想,这就是师大数媒人的教育使命与担当。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未来,我想成为什么样的数媒人?站在数字化与智能化交汇的新时代,师大的平台给予我们众多荣誉,更助推我们立于时代的潮头。我定将奋辑笃行,努力用青春实践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新力量!

潜心耕耘 勤学笃行

奋发有为 锐意进取

听“十佳”声音 感悟榜样力量

衷心祝愿每位BNUer都能找到心之所向

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成为更好的自己

-bnuweixin-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