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男子钓到小鳜鱼,竟给它灌白酒后放生,网友:酒壮怂鱼胆?

B站影视 2025-01-14 10:00 2

摘要:近日,IP地址为江西的某位先生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一则视频,展示的是他在钓到一条鳜鱼之后的做法。我只是看到了视频的片段,没找到来源出处,因此不确定具体是哪位博主发布的。

信息来源于网络,popsci,Theregiste,Chemistryworld,纽约大学理工学院,挪威奥斯陆大学。

江西男子给鳜鱼灌白酒后放生

近日,IP地址为江西的某位先生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一则视频,展示的是他在钓到一条鳜鱼之后的做法。我只是看到了视频的片段,没找到来源出处,因此不确定具体是哪位博主发布的。

总之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这个男子捏着一尾可能才小几两的鳜鱼对着镜头展示,随后它掏出一瓶白酒,用瓶口将鱼嘴撬开,往里面灌入了一些白酒。接着又拿起白酒,对着鱼嘴随意的撒了一些,然后就将鱼给丢进了浅水中。

不知道是水太浅,鱼无法游正还是白酒太烈了,这尾鳜鱼一开始压根就直不起来身子,侧着在水中挣扎了一小会儿,然后就想着河中快速游走。

我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那个帖子下面只有一条玩梗的评论:“酒壮怂鱼胆。”

感觉这个视频发布者可能是想给这条还小的鳜鱼被鱼钩刺穿后的伤口,它这种“留大放小”的行为还是蛮值得肯定的。不过我相信肯定有人会好奇鱼喝了酒会怎么样吧?其实我是确实好奇,因此就写了今天这篇文章。

如果鱼喝了酒?

尽管鱼与人类可能是有久远的共同祖先的,但演化到今天,我们跟鱼的相似之处就所剩无几了。不过对于想要研究酒精影响的科学家来说,鱼可以成为方便的实验对象,毕竟要让鱼醉的话,你不用劝酒,只要往鱼缸里加入酒精就完事儿了。

纽约大学理工学院副教授Maurizio Porfiri在2013年就曾以此进行了实验。他以斑马鱼为实验对象,让它们在三种不同的酒精浓度下活动一段时间,分别是0.25%、0.5%和1%。

其实在以前其他科学家的实验中,科学家们就发现适量的酒精会让鱼更加活跃,而高剂量的酒精会让它们行动迟缓。但在这项研究中,Porfiri想看看当一条接触酒精的鱼被清醒的鱼包围时,它会有什么表现。

在不同浓度酒精中活动后,这些醉酒的斑马鱼会被放入装有4条清醒斑马鱼的水缸中,然后观察它们之间的互动情况。

结果显示,0.25%、0.5%级别中适度醉酒的斑马鱼变得过度活跃,它们抑制力下降,变得更具攻击性,并且不那么害怕陌生的东西。而且游动速度变得很快,而4条清醒的鱼并没有忽视它们在鱼缸里快速游动的醉酒同伴,它们反而会紧紧跟着它。

Porfiri表示,对此有几种可能的解释。也许醉鱼与其他鱼的一对一互动让整个群体朝同一方向移动。或者清醒的鱼看着它们不清醒的同伴,认为是领头鱼。Porfiri说:“很可能醉鱼的无拘无束的行为被视为一种大胆的特质,从而赋予了它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当它们跟随醉鱼时,清醒的鱼也会加快速度以跟上步伐,游得比平时快大约三分之一。

然而,1%浓度中,醉得最厉害的斑马鱼却跟适度醉酒的鱼完全不同。它们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斑马鱼,它们只能尽量跟着鱼群。Porfiri说,高剂量的酒精有“镇静作用”,醉得最厉害的斑马鱼于是在各方面都变得反应迟钝。

感觉跟人类是有些共同性的,确实是“酒壮怂人胆”,但喝得过头就只能变得反应迟钝。实验中喝酒的鱼在一两天后就会完全恢复正常,就跟人类的宿醉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实验中的鱼的喝醉程度是受到控制的,不至于对它们造成生命上的威胁。但如果鱼喝酒过度,酒精可能会对其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影响其神经系统和生理机能,甚至导致死亡。

鲫属鱼类会主动“喝酒”

那些斑马鱼是被迫喝酒的,但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鲫属鱼类,比如金鱼和鲫鱼能够通过无氧代谢产生能量,从而耐受无氧环境。它们的做法就是会产生在骨骼肌中将乳酸转化为乙醇,然后通过鳃排出。科学家表示这意味着它们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与我们喝一两啤酒时的酒精含量大致相同。

虽然知道鲫属鱼类会这么做,但具体原理是什么,受到当时技术的限制,那个时候科学家们没找到答案。不过2017年,挪威奥斯陆大学的Cathrine Fagernes和Göran Nilsson及其同事已经解决了这种向乙醇生产的转变如何发生的分子谜团。

果然是适度喝酒有益,过度喝酒伤身。

来源: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