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乡土作家程贤富作品“龙洞的传说”等四篇以飨读者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6-01 22:22 4

摘要: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乡土作家、云阳县龙洞小学退休教师程贤富,对家乡云阳县特别是他曾经工作过的龙洞镇,怀有深厚感情。近年,程贤富笔耕不辍,发表了《故乡的一号桥》《巴乡村轶事》等作品,引起良好反响。现将他撰写的四篇传说发表于后,以飨读者。

程贤富作品四篇

编者按: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乡土作家、云阳县龙洞小学退休教师程贤富,对家乡云阳县特别是他曾经工作过的龙洞镇,怀有深厚感情。近年,程贤富笔耕不辍,发表了《故乡的一号桥》《巴乡村轶事》等作品,引起良好反响。现将他撰写的四篇传说发表于后,以飨读者。

(一)龙洞的传说

从前,小龙山与寨子山是连成一体的。在两山交接处的下方,有一长长的石洞,小溪自三号桥潜入地下,流经石洞,而后汇入长江。

有一天,一个远道而来的叫花子,见洞口有一根锈得不成样子的铁柱。铁柱上还拴着一根生锈的铁链。他想把这些废铁拿去卖钱,就从洞里拉起铁链,一连拉了三天三夜,在洞边堆起了一座小山,还是没有全部拉上来。铁链咋这么长呢?他心虚了,便打着篾丝火把去洞里察看。来至洞底,见铁链顺着一道小石梁一直朝里,他也顺着小石梁一直朝里走。火把燃去一半了,还未走到尽头。火把燃烧后火石附着在篾丝上,亮度便慢慢减弱。叫花子想在石梁上将这些火石挠去,红红的火把刚触着石梁,那石梁就动了一下。叫花子睁眼细看,才发现这不是一道石梁,而是一条长长的蛟龙。那蛟龙的鳞甲比铜锣还大,吓得他边哭爹喊娘,边跌跌撞撞地向洞口奔跑。跑出洞子后,吓得三魂丢了二魂的叫花子,只得战战兢兢地将铁链放进洞里,又一连放了三天三夜。

被铁链缚住的这条蛟龙,原来是从长龙山偷偷跑来的。来到这里后,能呼风唤雨的它便与当地百姓对着干。庄稼需要太阳时,它偏给你来一场大雨;庄稼需要雨水时,它偏给你来一场大风。粮食颗粒无收,百姓只得背井离乡,四处逃荒要饭。

当土地公公把这个情况向观音菩萨禀报后,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不禁连声自责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当年瞿塘孽龙犯上作乱,把白岩山撞开一道大口子(即今天的三峡)。邀请秦始皇赶山筑峡的是我,后来决定把长龙山留在奉节县公平镇境内的,还是我。留下长龙山后,明知山中有一蛟龙,我却忘了采取相关措施。”说完,观音菩萨便立即邀请正在取经途中的孙悟空,前来降伏蛟龙。在交战之初,张牙舞爪的蛟龙,还想凭借洞内复杂的地形优势,与来者决一死战。但当它看清对手竟然是以降妖伏魔而闻名于世的孙悟空时,便乖乖地举手投降了。蛟龙被擒后,孙悟空便拔起一撮猴毛变成一副脚镣手铐,将它锁了起来;再拔起一撮猴毛,变成一串铁链和一根铁柱,将铁柱钉在洞口,而后用铁链把蛟龙牢牢地拴在铁柱上,让它困在洞底,永世不得翻身。

做完这一切,孙悟空正要离开时,蛟龙却流着悔恨的泪水开口了:“齐天大圣,我犯了弥天大罪,接受惩罚理所应当,可何日是个尽头呢?”

“这个,我也做不了主,得问菩萨去。”

孙悟空说完就腾云驾雾来到观音殿。“菩萨,那问何日释放它?”

“江水倒流,洪水淹洞。”

孙悟空返身来到洞口:“菩萨说了,‘江水倒流,洪水淹洞。’”

世上无水不朝东,江水怎么可能倒流呢?再说,洞口距离江面那么高,洪水又怎么可能淹没洞子呢?蛟龙当即大哭起来:“天哪,这分明是判了我的终身监禁嘛!”

哭了一阵后,蛟龙抬起头,看见孙悟空正趴在洞口做鬼脸取笑它,就又问了一个问题:“齐天大圣,假设真有那么一天,我如何与菩萨联络呢?”

孙悟空又去请示观音菩萨。不久,蛟龙又听见孙悟空在洞口向它喊话:“畜生听着,菩萨说了,对着洞口连喊三声‘观音菩萨,快来救我。’”

此后,蛟龙便每天躺在洞底,虔诚地悔着过。

许多年过去了。那一年夏天,蛟龙忽然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这水声跟以往大不相同,凭经验判断,滔滔向东的江水陡然掉头向西了。一会儿,洪水涨到洞口了,若无人前来搭救,躺在洞底动弹不了的它,要不了一支烟的工夫便会命丧黄汤。万分焦急中,它不由自主地向着洞口一连喊了三声:“观音菩萨,快来救我!”

“虽说只是个误会,但已达到释放你的条件,我得说话算话。你到东海以后,一定要永保这一方风调雨顺!”观音菩萨站在云端,俯身对蛟龙说。

观音菩萨身后,孙悟空手搭凉棚,正在用他的火眼金睛搜索关押蛟龙的洞口。

蛟龙此时才意会到,它着急时喊出的话,正暗合了当初的约定。

观音菩萨挥挥手,缚在蛟龙身上的一切东西都不见了。蛟龙兴奋地升上天空,围绕着观音菩萨一连转了三圈,以示谢意,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游向东海。

观音菩萨口中的所谓误会,指的是有一年夏天,瞿塘峡里崩了大山,岩石将峡口堵死了,滚滚向东的洪水被岩石挡住去路,只得调头往西。水位急速上升,不久便呈现出了一派“江水倒流,洪水淹洞”的绝世奇观,这样一来便达到了释放蛟龙的两个条件。

蛟龙离开石洞后,观音菩萨吩咐孙悟空说:“把那个石洞给我毁了吧,免得以后又有妖魔鬼怪来此祸害百姓。”

孙悟空举起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金箍棒,一下子就将石洞击了个粉碎。蛟龙归海了,石洞也不复存在了,但是当地人仍然把那里叫作“龙洞”。

明嘉靖年间,“龙洞”这一地名被正式载入《云阳县志》,一直沿用至今。

2018年1月

(二)龙嘴的传说

坝上村境内有一道山梁,自天池寺蜿蜒而下,远远看去,势若一游龙正在下河饮水。河边那个山嘴很像龙的上嘴唇,因此当地人便把这个山嘴称作“龙嘴”。

然而很久很久以前,这山梁下面确实藏有一条蛟龙,它是由一条土生土长的小蛇修炼而成。这条小蛇每天太阳一出来就拜太阳,月亮一出来就拜月亮,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昼夜不停。小蛇长年累月地吸天地之精华,沐日月之光辉,一千年后它修炼成了一条蛟,再过一千年,它终于修炼成了一条工夫非凡的龙。只要它轻轻翻一下身,整个山梁便会晃动起来。凡是蛟龙都要入海的,这条蛟龙也不例外,它只不过在等待时机而已。

有一天晚上,突然风雨大作,山洪乱窜,沟平河满。蛟龙见了,就想混在洪流当中回到大海。于是,蛟龙便猛地翻了几下身,整个山梁便跟着摇晃起来。山民们的房子被摇垮了,一个个只得站在大雨当中瑟瑟发抖,口里一个劲儿地喊菩萨救命。此时,正在天上巡查的雷公听到呼救声,明白这条蛟龙不光想入海,还想把这道山梁也一同带走。蛟龙抖几抖身子就开始行动了,它的头刚伸出洞口,雷公便丢下一个炸雷,使它不敢轻举妄动。在电光闪烁中,雷公看到这条蛟龙不仅头上有角,而且额上还长有鸡冠一样的东西。这么稀奇古怪的蛟龙一定惹不起,雷公一面不停地丢下炸雷镇住蛟龙,一面将情况及时报告给了观音菩萨。

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立即派遣孙悟空前来降伏蛟龙。孙悟空上闹天宫,下打龙宫,这条小毛贼岂是他的对手?孙悟空迅速从身上扯下一撮猴毛,变成一个天罗地网,三下五除二就把蛟龙缚住,塞进了它平时藏身的洞穴。孙悟空在降伏这条蛟龙时,由于天黑得张口不见牙齿,雷公便打着闪电照着他,所以后来孙悟空高举金箍棒的身影,便永远留在龙嘴那片岩石上了。

孙悟空收拾完蛟龙准备离开时,蛟龙忽然向他求情说:“齐天大圣,你把我绑在这洞里,连手脚也动弹不了,多难受啊!你什么时候放我回归大海呢?”

孙悟空连想也没想,就回答说:“石头开花马长角。”

若干年后,一位地理先生从陕西出发,沿着龙脉一直追踪到了天池寺。他站在寺前往南一看,三年的辛苦有了结果。他顾不得休息,连忙沿着山梁对直朝下,傍晚时分追到山嘴上时,他戴着钻山镜一看,山下果真躺着一条鲜活的蛟龙。他便指着那个十分隐蔽的石洞,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跋山涉水追了你三年,今天终于找到你了!这里龙真穴正,哪家的老母亲葬在龙嘴里了,哪家出真龙天子。”

地理先生自言自语的这番话,被一个放牛娃全都听进了耳。一心想作真命天子的他,便连夜将母亲的尸骨从墓穴里扒出来,塞进了那个石洞。

次日清晨,天池寺敲钟钟不响,打鼓鼓不鸣。长老掐指一算,不妙,是龙嘴被尸骨堵住了。不将尸骨移出洞外,天池寺就永远失灵了。天池寺又名“天赐寺”,是古代皇帝赐建的,寺里有个什么要求,谁敢说半个不字?放牛娃听说后,只好将母亲的尸骨又从龙嘴里抠了出来。尸骨刚移出石洞,天池寺突然钟鼓齐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经此风波后,蛟龙依然躺在洞里诚心诚意地悔着过,可是它没等到“石头开花马长角”的那一天,却等来了一群开山筑路的民工。民工们用烈性炸药炸开山嘴,见十多米厚的岩石下,碗口粗的石洞犹在,蛟龙却不见了。原来观音菩萨五百年前就算到了这一天,她在开山炸石的前夜,就把蛟龙放归大海了。为了记住孙悟空的恩德,当地人便在龙嘴上建了一座大圣庙,至今香火不绝。

2018年1月

(三)董家坝的传说

传说明朝末年,董氏兄弟从湖广来到董家坝。哥俩见村北两条小溪在一道山梁处汇合以后,又在村中拐了几个大弯,然后才不紧不慢地奔向长江。哥俩商议从两溪交汇处新开凿一条河道,让溪水从村之一侧笔直流过,零散的田地不就连成了一个大坝子么?

说干就干,可是哥俩一锄挖下去,那土里冒出的不是水而是鲜红的血。白天挖走的土石,晚上又悄无声息地长了出来,他们辛苦劳碌几个月,居然连草也未铲走一根。一天晚上,哥俩埋伏在草丛里,想看看到底是谁在作怪。夜半时分,从他们破土动工的那道山梁里,突然钻出一条体无完肤的蛟龙来,蛟龙后面还跟着一条老龙。它俩绕着工地一边转悠,一边交谈着。蛟龙摸着血糊糊的身子说:“龙王大人,整整三个月了,看来从湖广上来的这两个家伙决心很大,他们不把我从这里赶走,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龙王回答说:“这里本是我们的地盘,但是他们千里迢迢来此安家落户,眼观生人,脚踏生地,白手起家也确实不易。你就放他们一马,我重新给你找块地盘,好不好?”

“自古以来都是人给蛟龙让地盘,哪有蛟龙给人让地盘的道理?”

“退后一步天地宽。你大小是条龙,长短是根棍,何必跟草民一般见识呢?”

“好的,我听从您的安排。”

龙王挥起爪子,朝董家坝外边一个名叫蛇嘴的地方指了指。那里也是一块风水宝地,蛟龙早去那里溜达过,只不过一条堂堂正正的蛟龙,怎么愿意生活在名叫蛇嘴的小地方呢?尽管心有不甘,然而它还是遵照龙王旨意,当晚就迁到了那里。

待龙王和蛟龙离开后,哥俩才兴奋地从草丛里蹦出来。通过三年努力,一个平展展的大坝子终于落成了。因这个坝子是董氏兄弟改河填成的,后人便把它叫作董家坝。此后,董氏后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世世代代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而蛟龙的新家,与董家坝相距不过千米。人们之所以把那里叫作蛇嘴,就是由于溪边有一黑色岩石,形如蟒蛇张着的大嘴。蛟龙爬上那块岩石,就能看清董家坝的全貌。见董家坝人一个个衣着光鲜,生活得有滋有味,成人之美的蛟龙就由衷地感到高兴。

从表面上看,董家坝人待人接物有礼有节,为人处事有情有义,但他们心地究竟怎样,蛟龙不得而知。有一天,蛟龙突然想试探一下董家坝的人心。它摇身一变,就化作一个身背烂背篓,手拿破饭碗的叫花婆,来董家坝讨米要饭。叫花婆在坝子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没有讨到一口饭不说,甚至还有人耍狗子咬她。

“你们不仁就别怪我不义,请把我的地盘还给我!”

叫花婆高喊一声,然后举起鹰爪一样的大手朝天一指,顿时大雨如注,洪水在一瞬之间就将董家坝冲毁了。董家坝名存实亡了,一个平展展的大坝子又被弯来绕去的溪水,分割得七零八落。董家坝人的生活从此一落千丈,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居住在蛇嘴上的那条蛟龙,又想试探一下董家坝的人心。它想看看,经过这么多年的磨难,他们的心地究竟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它摇身一变,又化作一个身背烂背篓,手拿破饭碗的叫花婆,来董家坝讨米要饭。这一次,家家户户都对她很热情,不光遇饭吃饭,遇菜吃菜,还将她奉为座上宾。蛟龙觉得善心又回到了董家坝人的心中,她也应该有所表示了。于是,她又朝天一指,立刻暴雨如注,顷刻之间,董家坝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在董家坝人惊慌失措的目光中,叫花婆跳进滔天的洪水里,变成了一条木桶粗的蛟龙。它打一个滚儿就滚出一个大水田,再打一个滚儿又滚出一个大水田……

董氏兄弟披荆斩棘开垦出来的坝子,又完全恢复了。

这时,董家坝人才明白,两次来这里讨米要饭的叫花婆,竟然都是那条蛟龙的化身。自此以后,董家坝人善心永驻,一代代生活得既富足又充满爱心。

2018年1月

(四)红石梁的传说

宋熙宁年间,安义县(县治在今云安镇)的新任县长,坐着八抬大轿,带着几十口家眷,浩浩荡荡地从夔州府出发,趾高气扬地前往安义县赴任。道上行人纷纷避让。当他们来到今天的龙洞镇红石梁时,却看到一浑身油腻腻的长者,跷着二郞腿,手摇蒲扇,若无其事地盘坐在道中挡住了去路。安义县当时属夔州府管辖,红石梁恰好又处在安义至夔州这条官道的正中间,南来北往的盐商络绎不绝。一见这情况,都跑上来看稀奇,顷刻之间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将官轿围了起来。

“是什么人如此大胆?”正坐在官轿里做着发财美梦的县长,听到吵嚷声,便大吼一声走下轿来。他飞起一脚,正准备踢翻这个山村野夫时,却又迅速将脚收回。原来县长发现长者的五个脚趾把鞋帮顶了五个大洞,鹰爪一样尖利的脚趾甲,长长地伸到了鞋帮之外。这哪里是人的五根脚趾,分明是龙的五个爪子!五爪龙是皇权的象征,县长连忙下跪请罪。

这时,老者开口了:“你是去安义县赴任的吗?”

“报……告……陛下……奴才……正……是……”既中过文举又中过武举,号称文武双全的新任县长,吓得舌头大了,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云安盛产食盐,你知道吗?”老者问。

“奴才知道。”匍匐在地的县长回答。

“食盐是百姓的日常必需品,政府的税收主要靠它,许多贪官污吏也借它大发横财,你有这个打算吗?”

“奴才不敢,奴才不敢……”

县长一连说完三个“奴才不敢”,抬起头来时,却见长者业已变成一条红龙,一溜烟飞到红石梁附近就不见了踪影。

县长羞愧得满脸通红地从地上爬起来,忙不迭地钻进了轿子。

红石梁与三号桥附近的“龙嘴”,这两道山梁都发源于天池寺那座大山。向南的“龙嘴”为水龙,谓之青龙下江;向西的红石梁为旱龙,谓之红龙过河。红龙五行属火,性子暴烈,一遇贪官污吏就喜欢显身管教。那天,当它听说安义县的新任县长将途经此地时,为了百姓个个都吃得起盐,它就想提前给他敲个警钟,因而就发生了上述事件。

县长到任以后,对红龙拦路事件越想越气愤。他原以为红龙是当朝的真龙天子,特意化成一位无赖,来此体察民情的。谁知它居然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旱龙,并且还当着家人和那么多百姓的面,让他威风扫地。他发下毒誓,一定要食其肉寝其皮,这一天还真的来到了。

原来县长一到任便借云安盐厂搭车收费,再利用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一手贿赂夔州知府,一手打报告说,夔州通往安义的这条官道由于年久失修,再加上公务往来频繁,盐商众多,必须立即加宽整治,其经费由安义县自理。夔州知府暗中得了钱财,乐得做了个顺水人情。于是,县长就带着二十几个随从,私自打开军火库,挑着几千斤军用火药,来到红石梁,暂住在一户范姓人家里。为了方便民工,那几千斤火药就用“团窝”装着,堆放在堂屋一角。当时有人给县长建议说:“黑火药见明火就炸,必须另外找个隐蔽的地方储存。”

县长竟然蛮横地回答说:“我连红龙都不怕,还怕这黑面面吗?”

安顿好这一切,县长便身背大刀来到红石梁,他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硬是没有找到红龙进出的洞口。县长又向附近百姓打听,百姓见他心术不正,也不理睬他的。县长火了,他指挥手下说:“把这个山嘴给我横着炸开一道口子,红龙的洞穴不就出来了么?”

傍晚时分,随着惊天动地一声巨响,木桶粗的红龙被强大的气流冲上了天。县长见了,便手举马刀冲锋在前,他一边跑一边大声喊:“想吃龙肉的快跟我来。”

县长赶到时,被炸得血肉模糊的红龙已经落到地上,正朝洞口奔去。县长飞步上前,红龙的身子已然钻进洞里,只有碗口粗的尾巴还留在洞外。一刀下去,红龙的尾巴被斩断了。县长立即吩咐手下找来火把,伸进洞里察看。见洞子不大且幽深曲折,人不敢擅自闯入。县长便吩咐民工搬来石头,将洞口封死,计划明天一早继续用火药直捣红龙老巢。

当天晚上,县长一行用龙肉下着白酒。连皇帝也没有吃过龙肉呢,他们一个个好不得意,推杯换盏,猜拳划枚,一直闹到深夜。

县长请房东一家吃龙肉,他们不仅不敢吃,而且连看也不敢看。县长一行居住在房东的三间正屋里,房东一家四口则被赶至一间偏屋里早早睡下了。睡到半夜时分,房东忽然听到轰隆一声巨响,他爬起来一看,三间正房夷为了平地,县长和二十几个随从全都鸟一样飞上了天,接着又如一根根木炭落到地上。

房东一家四口刚跑出那间偏屋,那间偏屋也着火了。

传说红龙属火,是它半夜时分偷偷从洞里溜出来,将火药引爆的。

从那以后,红石梁那个山嘴便一分为二,成了一个人造的小垭口。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把县长炸开的那道口子加以拓宽,就变成了今天的公路。

来源:品牌传播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