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时候,在川沙县御桥小学读书。每年清明,校长就会组织全体师生,到周浦镇烈士陵园祭扫革命先烈。记得每次都排成两列纵队,沿着沪南公路,从御桥步行至4公里外的周浦镇。
小时候,在川沙县御桥小学读书。每年清明,校长就会组织全体师生,到周浦镇烈士陵园祭扫革命先烈。记得每次都排成两列纵队,沿着沪南公路,从御桥步行至4公里外的周浦镇。
周浦烈士陵园的青松翠柏间,静静地矗立着一座高耸的烈士纪念碑。这里长眠着的,是解放周浦战斗中牺牲的127名解放军战士。那是1949年5月16日,他们中最小的仅16岁,职务最高的是一营副教导员瞿俊。这些数字和文字,凝结着铁与血的重量,将我们幼小的心灵,带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黎明。
那是一场解放浦东的关键战斗,周浦镇成为英雄战士抛三人胪、洒热血的沙场。国民党守军构筑了碉堡群,以及立体化的铁丝网防线。解放军29军87师259团,在夜色中发起强攻。子弹如暴雨般倾泻,炮弹炸开的火光映红了天际线。
三连突击班长张永生带领战士,用血肉之躯扑向敌人机枪阵地。在身中七弹后,仍然拉响了手榴弹;卫生员王秀兰穿梭在火线间抢救伤员,最终被弹片击中阵亡。在死的时候,她的手中仍然紧握着急救包。在短兵相接的巷战中,每推进十米,就有战士倒下。周浦镇的青石板路上,被鲜血浸透成了红色。
76载春秋流转,浦东新区周浦镇早已焕发出新生。这是一个那些永远年轻的灵魂,用生命在黄浦江畔浇灌出来的幸福之镇。他们未能看见自己用鲜血换来的黎明,却让今天的我们得以在晨曦中自由呼吸。这份跨越时空的馈赠,我们必须用永恒的铭记来守护!
来源:品艺轩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