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好用,一点都不稀奇

B站影视 2025-01-11 21:12 3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纷纷尝试将其融入各类项目中,以期提升效率和创新能力。然而,不少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却发现AI的应用效果并不如预期,甚至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生成内容的专业性不足、算法模型的精准度欠佳以及操作流程的复杂性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纷纷尝试将其融入各类项目中,以期提升效率和创新能力。然而,不少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却发现AI的应用效果并不如预期,甚至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生成内容的专业性不足、算法模型的精准度欠佳以及操作流程的复杂性等。

最近,有读者跟我讲,很多企业在用AI做各种项目,结果发现效果不如预期。有人吐槽生成的内容不够专业,有人说算法模型不够精准,还有人抱怨操作太复杂。总之,问题多多。这些是不是问题?是问题。但就算你把这些问题统统解决了,也未必让AI变得“无敌好用”。为什么?因为AI的局限性,根本就决定了它不能胜任所有场景。

拿视频生成来说,很多人觉得AI可以用来取代传统的视频制作流程,但问题是,它最多解决效率的问题,至于创意的深度和细节呈现,还差得远。比方说,年初很多AI视频工具连物体一致性都做不好,短短几个月有了进步,但也只达到大概70%的水平。你要说2025年、2026年这些问题能完全解决吗?可能可以,但创意本身的复杂性和深度,并不是AI的强项。

说到底,AI是用来辅助完成任务的工具,而不是创造意义的源头。很多人期待AI像人类一样具备多维度的思考能力,但这有点像期待影视剧可以完美还原《三体》的原著一样。你要问《三体》为什么难拍,不是因为导演水平不行,而是原著本身就极度复杂,很多内容超出了影视作品表达的张力。换句话说,AI和影视剧都存在天然的“单向叙事”局限。

AI的局限,就像影视剧的单向叙事。AI的运作原理是什么?就是通过大量数据进行训练,然后在特定场景下根据算法规则输出结果。这跟视频的成像原理非常相似——一秒钟播放24帧画面,每帧画面之间有微小差别,从而叙述一个故事。但问题是,这种方式只能展现一种可能性。而现实世界是多维度的、复杂的,AI或者视频很难一次性覆盖所有的可能性。

举个例子,《三体》中的时间维度是核心。它描述了一个文明诞生、毁灭、重生的循环,这种上下打量、多角度观察的体验,文字可以表达,但视频很难。而AI的设计同样如此,它擅长的是在特定规则下优化结果,但让它理解深层含义、推敲背景逻辑、甚至创造全新的规则,这就要求超出它的能力范围。

“不好用”只是因为期待过高/有人会说,现在的AI做出来的东西“不够专业”,比不上人类的创意。确实如此,但我们是不是对它的期待太高了?AI生成的内容并不是给专家看的,而是为了更广泛的受众服务。如果它能以更高效的方式传递信息,那就已经实现了它的价值。说到底,AI不是替代人类,而是让那些繁琐的重复劳动变得更高效。

但要注意,这种高效有边界。AI只适合在简单、清晰的规则中运作,而当场景变得复杂,规则变得模糊,它的表现就会大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在尝试AI应用时会感到失望——不是AI本身不好,而是你的期望和实际功能之间存在落差。

用对AI,才能看到价值。我们要接受AI“不好用”的部分,同时也要看到它的真正价值。像三体的影视化一样,与其试图让AI成为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不如把它当作一种推广工具、辅助工具。它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接触复杂内容,而不是替代人类的深度思考。

如果我们把AI当作一种普及化工具,用它解决简单场景中的问题,而不是试图强行跨越边界,那么AI的作用会显得更加突出。否则,它的“不好用”不仅不稀奇,甚至是必然。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