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感染甲流后洗澡,突然无法动弹?别慌!最新数据显示:病毒阳性率上升趋缓

B站影视 2025-01-10 22:39 2

摘要:这名姓朱女子几天前感染了甲流病毒,经过四天的休息,她感觉身体状况有所好转,于是决定洗个澡并打扫家里的卫生。

这几天上海多家医院

呼吸道感染就诊者

有明显增加。

特别是儿童专科医院

夜间发热急诊出现小高峰。

晚上七点半,

记者在儿科医院看到,

许多家长带着患儿来到发热急诊。

急诊医生王凤忙到顾不上吃饭

连续工作了四个小时的她

不断地在安抚患儿、准确诊断

并解答家长疑问。

院方介绍,

近期门急诊甲流检出率在60%左右。

从数据来看,目前的确处于甲流高发期,

但流行强度处于历年一般水平,

市民不必过度紧张。

医生强调——

一旦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及发热等症状,

应该把握好黄金48小时,

及时自检或前往医院就诊,

切勿盲目服药。

别紧张但也不要太轻敌

网上不少朋友都在说

得了甲流

千万不要“作死”洗澡

容易虚脱!

一位网友自述,

甲流第5天,

眼看快要好了,

结果洗完澡第二天又发烧了。

更极端的事例

女子甲流后洗完澡

瞬间手脚发软不能动

上一秒还好好的

浙江丽水一名在恢复期的女子

洗澡后突然出现了

严重的不适症状

导致她手脚发软、无法动弹

这名姓朱女子几天前感染了甲流病毒,经过四天的休息,她感觉身体状况有所好转,于是决定洗个澡并打扫家里的卫生。

然而,就在她洗完澡的一瞬间,突然感到手脚无力,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躺在床上喘不过气来。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朱女士的声音中还带着一丝惊恐:“上一秒我还觉得自己状态还行,可下一秒,我就感觉整个人难受得不行,那种窒息感和无力感让我特别害怕。”

医生提醒:

甲流恢复期患者应避免洗澡

对此,专家表示,甲流恢复期的患者身体尚未完全恢复,抵抗力较弱。洗澡时,水温和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血管扩张,进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尤其是对于那些在甲流期间出现过严重症状的患者,洗澡后更容易出现类似情况。

医生建议,甲流恢复期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洗澡,至少在退烧后一周内不要洗头洗澡。如果必须洗澡,应确保水温适宜,时间不宜过长,并且洗完后要及时保暖,擦干身体后再出门。

此外,患者在恢复期内应多休息,多喝水,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最新数据显示

流感病毒阳性率上升趋缓

冬季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2025年1月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2025年第1周(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5日)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鼻病毒;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人偏肺病毒。

结果分析显示,目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不同病原体导致感染的走势存在差异。流感仍处于季节性流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上升趋缓,其中,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阳性率较上周上升3.8%,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预计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可能会逐步下降,不同省份间流感活动水平有所不同。

分析显示,人偏肺病毒阳性率在高位平台波动,其中北方省份阳性率上升趋缓,14岁及以下病例中阳性率开始下降。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在0-4岁病例中呈波动上升。鼻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持续下降。新型冠状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处于低流行水平。

近日,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冬春季是我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目前来看,流感病毒正处于上升趋势,支原体属于下降趋势。人偏肺病毒和腺病毒、鼻病毒总体来说处于波动状态,随着气温继续下降可能还会增加,但学生放假后聚集减少有可能会有所下降。

中国疾控中提醒

当前仍处于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

为减少疾病传播、降低疾病危害,

建议公众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清洗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剂;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以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2)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出现发热、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建议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班或上学,与家庭成员接触时佩戴口罩,并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3)科学佩戴口罩:在就医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地铁等)时,建议佩戴口罩。

(4)积极主动接种疫苗:免疫力较弱人群(如孕妇、低龄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应根据疫苗接种指引,及时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包括流感疫苗、新冠病毒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等。尤其是随着近期流感活动水平上升,未接种流感疫苗的适龄人群应尽早接种。

本文综合自:都市快报、浙江卫健委、杭州疾控、新闻晨报、澎湃新闻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