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民党后期,腐败像滞涩的纹路,深深刻在政府各处。赋税一层又一层压在人们肩头,比赛似的加码。街巷里时常听见有人抱怨日子越来越窄,钱刚挣到手,就得交出去。城市和乡下没太大区别,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可延安另一番景象?共产党在那陋屋茅舍里抠着粮食过,全靠自家双手
国民党后期,腐败像滞涩的纹路,深深刻在政府各处。赋税一层又一层压在人们肩头,比赛似的加码。街巷里时常听见有人抱怨日子越来越窄,钱刚挣到手,就得交出去。城市和乡下没太大区别,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可延安另一番景象?共产党在那陋屋茅舍里抠着粮食过,全靠自家双手,不怎么沾官气。谁看不出来哪边清明,哪个有希望?
腐败两字绕不开一个人,孔祥熙,人送外号“国中首富”。舆论喜欢拿他跟国民党四大家族绑在一起,讲他发财的事,好像越讲越不嫌离谱,可大致的都是真的吧!
关于孔祥熙,世系、祖上,考证很清楚,孔子第75代孙,老家起初山东曲阜,因为搬迁办差去了山西。既读书,也做生意,两样手艺的家风。还传一句不再闹政界的话,不知真没真信?
小时跟老爸念书,普通。命运有点飘乎。他小时候得腮腺炎,家里求了基督教会的医生治好,从此对基督教特别感兴趣,结果又被家里拦住。家人要求虽然可以去基督教学校,但别真信那一套。为了自由平等的观念,倒是蠢蠢欲动,开始想象社会要改变。
再往后点,美国欧伯林大学、耶鲁大学都留过脚印,镀了点学术金。孔祥熙在西方那点光景,头脑里多了教育和实业的结合。回国后忙着筹款弄了所新型学校,好一阵还挺风光。学校生意凑合着做,学生操练身体那事倒是搞得挺“洋气”,毕竟吸引了山西当地人注意,大商会邀着他一起做事。
赶上1912年,用煤油照明正是热门,他马上边炒实业,边赚社会风评。可惜幸福总很短,二次革命失败,也丧了妻子,人生低谷。紧接着东渡日本,成了东京基督教青年会的总干事,替人在外头筹钱支持革命。这一步算“外打工,内支持”,也在那儿遇到了宋霭龄,然后俩人结婚。
但是这些事情若真讲细了,孔祥熙的名声其实不错,为周围人也出了力。譬如山西大旱,他借钱救急。可惜这份良心,一旦出了山西,攀上了中山、蒋介石那条线上,天平就慢慢倾斜了。
当蒋介石搞政变、北洋溃败后,眼力见极佳的孔祥熙火速回来,搭上广东省财务厅长的位置。再一转,就成了上海宴请合纵连横的中坚——蒋汪合作那场四一二政变,他和宋家插了不少手。宋美龄能嫁蒋介石,孔祥熙夫妻捣腾出来的,有人说至少一半得归他们。宋子文反对,结果老孔用慈善和威胁双管齐下,还摆了财政部长的位置,硬拗下来。生意场、庙堂之上浑然没界限。
1927年蒋介石一度下台,孔祥熙拉关系还跟着辞职,表现得义气。后来一切归正,他又做工商业部长——真是潮水退了又涨。可惜当时国内形势一团糟,“九一八”带着仗打不完,东北混乱、红军在围剿,实业计划挺着也推动不太动,孔祥熙的改革始终慢半拍。没人会等他,政策光说不练。宋子文不耐烦,干脆辞职;孔祥熙坐稳财政部头把交椅十一年,一坐定江山。
财政部长那会儿,贪腐慢慢爬上他身边。据说他对蒋介石照单全收,什么事都答应,等于财政早成了私人腰包。而推统购统销,让农民本就受苦的暮年变成焦炙,农产品价钱压得死紧,农户根本卖不上价,许多直接赔得一干二净。
而孔祥熙自己呢?政策门清,有钱可赚的时候,召唤家里人和企业一块儿抓机会。国民党四大家族之间,只有利益,没有秘密。一次次联手垄断,抬高物价,从纱厂到粮食,每逢关键节点,总有人赚得钵满盆满。全国搞得物价飞涨,民生困顿。
至于最惊人的一点,还是美国发放给中国的5亿美元贷款。珍珠港时期,美国看重中国抗日,直接给钱支援。讲出来挺气人,这些资金转成法币,就是100亿。历史档案能查到,有1亿美金本可成为国家公债,但孔祥熙却挡了下来,不再发行,把公债券当成全家“私库”。把这1亿美金换算过来,差不多77亿法币—单单这笔钱,国内“缺氧”时,他家的气泡最大。
事有代价,这一切赚得太快。孔祥熙总觉得,他的功劳不小,牵一发动全身,一查他就牵连太广吧。可蒋介石迟早要算总账。有一说蒋介石对他起了杀心,宋美龄发现丈夫写日记记录了不满,偷偷泄露给姐姐、姐夫,他俩赶紧“下线”。是宋美龄保护了他?还是孔祥熙自己走漏风声?这些都说不清楚!
一夜之间辞职,财产转移国外。他以宋霭龄身体不适当由头直奔美国,还闹得差点被开除党籍。一边按兵不动,一边等风声过去。美国杜鲁门总统闹着要查清国民党私吞贷款者名单,孔祥熙惊出一身冷汗。危急时,一个朋友设计将外界注意力转移,保住了他。冷静如果不是机灵,这事儿能善了?
后来想回台湾,当副总统的念头也冒出来。让人去台湾摸底,蒋经国直接通过报纸冷嘲热讽,孔祥熙只得打消念头。还去了台湾短住三年,发现蒋介石冷淡到极点,实在呆不下,最终又以患病为由离开。1976年,孔祥熙在美国离世,八十八岁的老人,到底未能再触摸家乡泥土。
回顾他这段人生,不少人讨论他到底值得不值得同情。最开始他谈教育、提倡实业,做事利落,救灾兴学也有本事。但到了后来,贪腐、谋财,盘根错节,在整个国民党溃败的大环境里,看不见干净的出口。也难说他完全背弃了自己的出身和理想,毕竟孔祥熙这一代人的选择、权衡,背后都是复杂时局压力。有人觉得他只剩忠诚,有人说他不过是聪明的利益拥趸,或者两种人其实没什么区别。
历史总有一些地方留白,孔祥熙的一生,夹杂着家族兴亡、政权更迭、信仰挣扎,还有一镑又一镑的黄金沉甸甸。人性和制度的缝隙里,他的故事远没有解释得清。正是这种复杂,才让时间变得更真切。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