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成就云南记忆工程院士篇》微视频|植物“化学密码”的破译者——郝小江

B站影视 2025-01-10 14:51 2

摘要:两院院士身上所铸就的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动力。实施新时代新成就云南记忆工程,以“影像记录+口述历史+档案征集”的方式,记录、留存、宣传两院院士在云南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奋进故事,旨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持续营

编者按:两院院士身上所铸就的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动力。实施新时代新成就云南记忆工程,以“影像记录+口述历史+档案征集”的方式,记录、留存、宣传两院院士在云南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奋进故事,旨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持续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同时也是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集体记忆的重要举措。

由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出品的《新时代新成就云南记忆工程院士篇》微视频正在播出。今天推出第三集——《植物“化学密码”的破译者——郝小江》。

植物,常被视作自然界中静默的存在,它们兀自葱茏,无言而生。而在郝小江院士眼中,植物却拥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出迥然的生命“智慧”。

郝小江,植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用四十多年时间,洞察植物的化学奥秘,解析植物的化学密码,带领团队对200多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拓展了植物化学的研究范围和应用领域,对国际植物化学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上世纪70年代,初中毕业后的郝小江响应时代浪潮,成为一名“知青”。“我插队落户在贵州省黔西县(今黔西市)的一个村庄,后来进入县氮肥厂当工人,1973年通过工农兵学员考试,进入贵州大学化学系学习。”郝小江回忆。197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贵州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1977年开始涉足贵州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的研究。

“植物当中的这些化学成分到底长得什么样,它到底复杂到什么程度,这种复杂的程度跟有机合成所涉及到的化合物到底区别有多大,对我来说是很神秘的。”1978年,由于贵州大学化学系开设“植物化学”课程的需要,郝小江被安排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研究室进修,从事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和化学结构鉴定。1982年,郝小江作为硕士研究生,再次踏入了全国植物资源研究领域的顶尖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从此他深深扎根于被誉为“植物王国”的云南,致力于逐步揭开植物中隐藏的“化学密码”,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植物化学的科研探索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探寻植物化学的奥秘让郝小江痴迷不已。

彼时,中国在植物化学领域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为了推动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加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培养在化学合成领域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于是,1986年,郝小江前往日本京都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注植物中化学成分的全合成研究。4年后,郝小江顺利获得京都大学药学博士学位。临近毕业时,有同学朋友联系郝小江,想邀请他去美国做博士后研究。然而,郝小江却坚定地选择回归祖国的怀抱。“要把学到的先进科学技术带回祖国,是国内导师和国外导师的嘱托,这个不可动摇!”郝小江说。

心之所至,行之所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郝小江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植物化学研究新模式,通过学科交叉与联合,将天然产物化学与植物资源、植物病害防御、化学生物学等研究相融合,逐步建立起有特色的植物化学研究体系。他引领了天然产物化学与植物资源学、化学生物学的交叉发展方向,在植物防御与新生物功能发现、新药(新农药)发现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我国植物化学的进步作出了承上启下的突出贡献。

“植物经过了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进化,到现在为止还保留在地球上的这些植物的物种,它为什么要合成这些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对我们人类来讲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在与植物长达40多年的潜心“对话”中,郝小江不断将植物的化学密码转化为对人类有益的资源:共分离鉴定植物化学成分7000余个,发现新天然产物1800余个,发现抗肿瘤、抗病毒、神经保护等活性成分35类,发现特异性调控细胞信号通路的药物先导化合物9类;阐明了15个天然小分子探针的新颖作用机制,为相关疾病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策略和先导分子。基于“以植物之道还治植物之身”的策略,从植物中首次发现了25类抗植物病毒、病原菌、激活植物免疫的化学防御物质。他主持的“粉花绣线菊复合群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虎皮楠中新颖结构生物碱的研究”以及“植物化学防御物质与新农药先导化合物的研究”等项目,均先后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此外,他主持研发的抗早老性痴呆一类创新药物芬克罗酮,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激活植物系统获得抗性的新农药靛红酮已完成所有的田间药效学试验和安全性评价。

“过去我们注重植物化学成分中复杂化学结构的解析,现在结构解析包括新骨架的结构解析已经不再困难,这些化学成分已为人类大健康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真正理解植物产生这些化学成分的目的,解码其生物学意义,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今,已年逾七旬的郝小江院士仍致力于探索植物世界的化学奥秘。他表示,“植物化学这个学科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目前尚缺乏一个相对独立且完整的体系。构建这一体系,并提出重大科学问题,将是我们未来20至30年需要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来源:云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