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摘要:酒精性肝病(ALD)是由长期大量饮酒引发的肝脏损伤性疾病,其病理进程通常从脂肪肝逐步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严重者可继发肝功能衰竭或肝癌。该病早期症状隐匿,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而中晚期则可出现黄疸、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危重并发症,
小酌怡情,过量伤身!
整理: Key
审核:任万华教授
引言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长期大量饮酒引发的肝脏损伤性疾病,其病理进程通常从脂肪肝逐步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严重者可继发肝功能衰竭或肝癌。该病早期症状隐匿,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而中晚期则可出现黄疸、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危重并发症,亟需临床高度关注。
5月23日,第十八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在厦门隆重召开,国内肝病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围绕非传染性肝病、肝癌、肝纤维化等全领域研究展开深度研讨。来自山东省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任万华教授以《酒精性肝病诊治现状与挑战》为题,系统梳理了该病的临床分型、诊断标准及治疗策略。本文将梳理会议精彩内容,以饕读者。
图1 任万华教授会议视频截图
Part 1威胁全球超24亿饮酒者健康的ALD,机制与风险管理全解析
且ALD的病理谱系包括肝脂肪变性、酒精性肝炎(AH)、酒精相关性肝硬化(AC),以及可表现为慢性肝衰竭急性加重的重症酒精性肝炎等临床病理类型。ALD发病机制呈现多维度复杂性,涉及细胞与器官间交互作用(图3):
向上滑动阅览
细胞层面,酒精通过直接毒性损伤肝细胞,同时破坏肠屏障功能及微生态平衡,导致微生物产物(如脂多糖)易位至肝脏引发炎症,营养不良、缺氧、病毒感染及基因异常等协同因素亦参与其中;
器官层面,肠道-肝脏轴与脂肪-肝脏轴为关键病理环节:酒精暴露破坏肠道屏障,促进脂多糖入肝激活炎症;同时干扰脂肪组织代谢平衡,导致游离脂肪酸过量释放,诱发肝脂肪变性并加剧炎症损伤。
此外,肝脏外器官(如脂肪组织等)通过代谢-免疫网络参与疾病进程,凸显多器官协同作用的核心特征[2]。
任万华教授指出,目前关于ALD的风险管理,推荐意见如下:
● 对于无基础肝病的个体,建议进行安全饮酒教育,男性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个标准杯,女性不超过1个标准杯;
● 对于已确诊ALD或其他慢性肝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及血色病)的患者,应明确告知不存在安全饮酒阈值,并建议严格戒酒[3]。Part 2ALD诊断差异与多维度治疗策略解读析
向上滑动阅览
EASL指南以男性定期饮酒>30g/d、女性>20g/d且伴肝损伤临床/生物学异常为诊断条件,强调有创与无创诊断对纤维化程度的区分;
ACG指南要求男性>42g/d或女性>28g/d持续5年,排除其他肝病后通过肝功能与超声检查确诊;
AASLD指南基于酒精使用障碍(AUD)诊断,结合化验、影像学异常及排除其他肝病,AH诊断需满足持续饮酒>6个月且男性>60g/d或女性>40g/d、戒酒<60d;
中国指南以男性>40g/d或女性>20g/d超过5年或2周内>80g/d为阈值,结合饮酒史、化验及影像学异常并排除其他肝病。
且ALD的治疗遵循多维度干预原则:
向上滑动阅览
去除病因,通过社会心理干预与药物辅助相结合的策略促进长期戒酒并预防复发;
营养支持方面,重症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需保证蛋白质1.5g/kg和30~40kcal/kg的热量供给,重症患者应加用夜间加餐以防止肌肉萎缩;
抗炎治疗中,糖皮质激素为降低重症酒精性肝炎(SAH)短期死亡率的首选药物,但无长期生存获益;
抗氧化治疗以已酮可可碱、S-腺苷甲硫氨酸(SAMe)为核心药物。
在SAH患者的治疗方面,无糖皮质激素禁忌且MDF≥32的重症AH患者可用泼尼松龙,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可提高生存率,激素治疗7天后需重新评估,伴营养不良者行肠内营养,戒酒及辅助治疗对长期生存关键,已酮可可碱不推荐。早期肝移植获多部指南推荐以改善预后,需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管理。
Part 3ALD治疗革新:FMT生存获益突破、肝移植评估策略优化与肠道免疫干预新靶点Sarin等开展的首项针对SAH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与泼尼松龙治疗相比,肠道菌群移植(FMT)可显著改善患者90天生存率,且治疗安全性及耐受性更优,其感染相关死亡率明显低于激素治疗组[5]。
最后,任万华教授提及,ALD可引发多器官损害及代谢紊乱:除直接导致急性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及终末期肝衰竭外,其作为明确致癌因素可诱发肝癌;肝硬化背景下胰岛素抵抗可继发肝源性糖尿病;长期酗酒还可诱发胰腺炎、酒精性脑病及心肌炎;同时,ALD常合并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素吸收障碍,导致营养不良。其常见并发症如表1 :
表1 ALD常见并发症及诊治要点(来源于讲者报告整理)
■ 小结
任万华教授总结到,酒精性肝病是由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进行性肝损伤疾病谱,其病理进程涵盖脂肪变性、肝炎、肝硬化至肝衰竭,并可诱发肝癌及全身多系统并发症。诊断需结合饮酒史、临床指标及影像学,并排除其他肝病;治疗强调戒酒、营养支持、抗炎及个体化干预,重症患者可考虑激素、肝移植或新兴疗法(如FMT)。同时,需警惕酒精戒断综合征、韦尼克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早期识别与处理。未来研究应聚焦于精准诊断标志物、靶向治疗及多器官交互机制,以改善患者预后。专家简介·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立医院首届首席专家
·山东省医务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
·山东省加速消除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临床专家组成员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工作委员会常委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医学界消化肝病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