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20日,“文化融通·美美与共——‘一带一路’语境下中国文化的继承、发展和传播”学术论坛在西安工商学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论坛由西安工商学院主办,西安工商学院人文学院、中领华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微影星火数字传媒产业学院、新视界设
11月20日,“文化融通·美美与共——‘一带一路’语境下中国文化的继承、发展和传播”学术论坛在西安工商学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论坛由西安工商学院主办,西安工商学院人文学院、中领华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微影星火数字传媒产业学院、新视界设计产业学院共同协办。旨在将“文化育人”功能发挥好,以实际行动把“文化西工商”“魅力西工商”建设好,将学校“以文铸魂”“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落实在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进西安工商学院人文学院的内涵式建设,打造有特色、有内涵的人文学院文化品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创新与国际传播,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探讨“一带一路”语境下中国文化在继承、发展和传播过程中遇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论坛现场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西安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二级教授黄达远博士,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均强教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副所长、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赵东博士,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泉博士应邀出席本次论坛。西安工商学院副董事长、常务副校长龙和平,副校长程波,校党委副书记杨红雨,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人文学院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开幕式及上半场活动由西安工商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主持。
西安工商学院副董事长、常务副校长龙和平讲话
西安工商学院副董事长、常务副校长龙和平代表西安工商学院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及专家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的主办方——西安工商学院人文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文化研究和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他指出,中国文化的继承是我们前行之磐基,从诸子百家的哲思到唐诗宋词的韵律,从张载的“横渠四句”到牛兆濂的“君子爱人以德”,从古老的丝绸工艺到精湛的陶瓷制作,每一个元素都是中国文化的 DNA都值得我们去珍视和传承。他强调,我们要始终立足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坚持“高端化、全球化、个性化”发展战略,践行“以学生为中心、以文化育人、注重综合实践、突出创新创意”办学理念,增强文化自信,唱响文化传承主旋律。
西安工商学院副校长程波为黄达远教授颁发聘书
黄达远教授作主题报告
西安工商学院副校长程波为黄达远教授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随后,黄达远教授作了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与区域国别学研究》的专题报告。黄达远教授从中国历史出发,指出传统的天下观的两层含义:地理中心观和文化中心观,阐释了“天下观”的内涵与演变历程。并围绕区域国别学研究展开论述,指出我国区域与国别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在明确“区域与国别”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后,重点探讨了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接着,他从对“政治空间”的理解入手,利用世界地图和地理学建构下的欧洲、亚洲分界线,论述了“东方学”和传统区域研究构建的欧亚“世界观”。
他表示“区域国别研究的欧亚转向”是一种以地理单元为基础的区域研究,这一研究重新思考了“文明等级论”背后的世界秩序与世界观,强调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兼顾各区域内部自身的学术视角,鼓励新时代的学者应以本位视角去思考区域内的地理与“人” 的关系,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需求与国家安全战略提供系统的理论认知。
人文学院院长为赵均强教授颁发聘书
赵均强教授作主题报告
人文学院院长为赵均强教授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随后,赵均强教授作了题为《关学的定义、历史、精神及其现代价值》的专题报告。赵均强教授的报告围绕关学的概念、历史、精神和现代价值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他认为,狭义的关学是指北宋张载及其弟子之学,广义的关学是指北宋张载开创的前后绵延近千年的关中理学。
赵教授在在详细讲述了关学史的六个发展阶段后,重点讲述了张载关学的传承问题。赵均强教授指出,道学精神即关学精神,即以孔孟之道育人、以孔孟之道治国。他认为,关学的现代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两个部分。教育价值集中体现在张载“六有”思想中,即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他强调对传统文化应持有批判与继承的正确态度,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创造性转化。
西安工商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为赵东博士和刘泉博士颁发聘书
人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原朝阳主持。首先,人文学院院长为赵东博士和刘泉博士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随后,两位专家分别作了题为《关中文化的内涵及传承开发》和《陕西古代书院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路径研究》的报告。
赵东博士作主题报告
赵东博士在《关中文化的内涵及传承开发》的分享中,围绕关中与关中文化、关中文化的内涵和关中文化的传承发展三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他认为,关中文化内涵丰富多样,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根源之一,德礼文化发源于此。周文化中的“敬天崇德”理念影响深远,周公制礼作乐,将德礼文化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后经孔子、孟子发展为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构成的骨干。
此外,关中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关中八大怪”生动展现当地民俗风情,革命文化遗址如渭华起义旧址、马栏革命旧址、扶眉战役纪念馆等则记述了关中大地光荣的革命历程。他强调关中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开发不仅有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更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我们要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创新传承方式,让丰富的关中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刘泉博士作主题报告
刘泉博士在《陕西古代书院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路径研究》的报告中强调,陕西古代书院资源丰富,加强陕西古代书院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建设文化强省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目前陕西古代书院文化保护传承已取得一定成效,部分书院如宏道书院、横渠书院等通过研究、保护、传承、活化和利用等多种手段,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已先后晋升为国、省文保单位和研学重点基地。但同时,书院文化的研究、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等还存在诸多短板,如研究的创新性和系统性不足、公众对书院文化价值认识不够、资金筹集机制不完善、保护利用不充分等。他表示,为推动书院文化更好传承弘扬,应成立专门研究机构,集结各方力量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研究;加强专项保护,制定规划并设立基金;打造“陕西书院”文化品牌体系,发挥“书院+”的赋能作用。他认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陕西古代书院文化定将重焕光彩,为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刘泉博士还补充道,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传承已久的书院文化还是现代的学校教育体系,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存在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应当探索如何将传统书院文化的精髓与最新的科技成果相结合,教育和学习的焦点应当更多地集中在深化个人思维能力的训练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借助书院文化的复兴和弘扬,深入思考如何将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与当代文化有机融合。只有通过有机的融合,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应用和提升文化与教育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价值。
蔡院长总结发言
最后,人文学院蔡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首先,他向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师生代表、新闻媒体人员表示了衷心感谢,高度评价了本次论坛的意义及其对师生的启发作用。其次,他讲到,文化作为人类长期发展所创造和积淀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总和,内涵丰富、外延宏博,是一种跨越时空、连接古今、融汇中外的力量。正如张岱年先生在其《中国文化概论》一书中所讲到,中国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历史性、遗传性和现实性,是一个“大系统”。第三,“一带一路”是经贸与文化交融的桥梁,西安市一带一路的源点城市,文化积淀纪委丰厚。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研究、保护、传承是活化、利用之基。第四,文化发展应顺应时代,创新表达形式,与现代多领域结合。蔡院长从“获、得、悟、用”四个维度,提炼出了本次论坛的核心价值体现。
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和关中文化研究的相关报告同时展示了文化研究的宏观背景和微观细节。无论研究领域多么宽广,最终都要回归到理念和价值判断的具体问题上。专家们对关中文化和关学文化的系统梳理,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科学处理传统与现代关系的范例。通过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应思考如何在保持文化独特性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专家们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展示了文化研究如何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效的策略。蔡院长特别强调,学术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增加知识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服务时代发展,服务于学校的高层次应用性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蔡院长表示,此次论坛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文化研究的具像化理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热情。我们应该在文化研究、保护、传承、活化和使用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重视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合影留念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西安工商学院构筑了文化研讨的前沿阵地,还为促进我校人文学科科学研究、专业建设的全面提升提供关键支撑。同时,将进一步推动我校文化研究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卓越创新能力的人文社科类专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陕西微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