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稻飞虱是我国和东南亚国家水稻上的最重要害虫,在不防治的情况下,其危害造成的水稻产量损失将超过50%。稻飞虱在我国的年发生世代数为1-12代,由南到北逐步减少。与很多自然界发生的植食性昆虫一样,稻飞虱由于繁殖时间长、世代历期短,因此在很多地区世代发生完全重叠。然
稻飞虱是我国和东南亚国家水稻上的最重要害虫,在不防治的情况下,其危害造成的水稻产量损失将超过50%。稻飞虱在我国的年发生世代数为1-12代,由南到北逐步减少。与很多自然界发生的植食性昆虫一样,稻飞虱由于繁殖时间长、世代历期短,因此在很多地区世代发生完全重叠。然而,对于世代重叠这一重要生物学特性是否对植食性昆虫的种群增长产生影响,则迄今为止了解很少。
2025年1月8日,浙江大学农学院娄永根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题为“Nymphal feeding suppresses oviposition-induced indirect plant defense in ric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褐飞虱若虫为害可抑制雌成虫为害诱导的水稻间接防御(通过引诱天敌控制害虫的防御),从而有利于褐飞虱种群的发展。
该研究发现,褐飞虱产卵雌成虫为害可显著诱导水稻的转录组反应、防御相关信号途径的活化以及防御化合物的合成,而褐飞虱若虫为害不仅本身对水稻防御反应的诱导很弱,而且还可抑制褐飞虱产卵雌成虫为害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的释放,降低褐飞虱卵的被寄生率(10%以上),从而促进褐飞虱种群的增长。这一促进作用在我国的南方稻区(稻飞虱发生世代数多)将更加明显。这些结果表明,专食性害虫褐飞虱可以通过世代间的聚集和合作克服水稻的防御反应,从而为其自身服务。研究结果也为揭示稻飞虱成灾机理以及开发稻飞虱防控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浙江大学博士李建彩(现单位: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刘晓丽(现单位:中国计量大学)和博士生肖文涵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娄永根教授与李建彩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瑞士苏黎世大学的Meredith C. Schuman教授和德国化学生态学研究所的 Ian T. Baldwin教授参加了本项目的研究。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生物育种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资助。
来源:大菠萝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