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曝光!猪肉是中国“癌症”高发的祸根?这3个部位,尽量不吃

B站影视 2025-01-09 08:30 2

摘要:猪肉一直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常客”,但近年来,它也成为健康争议的焦点,作为全球最大猪肉消费国,中国人每年食用的猪肉占全球近一半。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猪肉一直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常客”,但近年来,它也成为健康争议的焦点,作为全球最大猪肉消费国,中国人每年食用的猪肉占全球近一半。

令人不安的是,有人认为红肉(包括猪肉)是中国癌症高发的“祸根”,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201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红肉列为2A级致癌物,引发了广泛讨论。

那么猪肉真的是健康杀手吗?我们还能不能放心吃?更重要的是,猪肉中隐藏着哪些健康隐患?

对于猪肉,人们的态度逐渐从放心转向犹疑,近年来,关于“猪肉不能吃”的传言层出不穷,这些说法无疑让消费者对猪肉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产生了怀疑。

尤其是201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红肉列为2A级致癌物后,有关“猪肉导致癌症”的讨论迅速升温,让不少家庭开始重新审视猪肉在饮食中的地位。

事实上,猪肉本身并不等同于“毒药”,确实红肉中含有血色素和饱和脂肪酸,这些物质在代谢过程中可能会参与一些促癌因子的生成,特别是在消化道中,它们会与胃酸和细菌产生反应,从而形成一些潜在致癌物。

但问题在于,这种风险是基于长期且大量摄入的情况下才会显现,按照国际医学研究的结论,成年人每天摄入超过100克红肉的情况下,患上肠癌、乳腺癌等疾病的风险会略有上升。

然而这并不是说每一块红肉都充满“毒性”,适量食用猪肉,不但不会损害健康,反而能够为人体提供优质蛋白质、铁、锌和硒等必需营养成分。

值得一提的是,红肉摄入与癌症风险的关联,只是众多健康因素中的一个环节,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熬夜、缺乏锻炼等,才是癌症高发的重要推手。

单纯地将癌症的发生归咎于猪肉,显然是一种片面的解读,这就像是一个人总是熬夜、吃外卖、缺乏锻炼,最终查出健康问题,却将责任全部推给了某一类食物一样,不够科学也不够公允。

问题并不止于此,加工猪肉制品的健康隐患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市场上常见的香肠、腊肉、培根等加工品,虽然美味,但因添加了大量的盐分、防腐剂和亚硝酸盐,使得它们更容易成为健康的隐形威胁。

研究表明,这些加工制品在高温处理后,会产生一些多环芳烃类物质及亚硝胺类致癌物,如果长期大量食用,不但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显著提高癌症的患病概率。

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人对这些加工肉制品没有明确的健康认知,认为只要“是肉”就安全无虞,这种误区反而助长了问题的复杂化。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每人每周摄入畜禽肉类应控制在300至500克之间,既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又避免因过量而对健康造成负担。

烹饪方式也非常重要,高温油炸或煎炒虽然能够带来诱人的风味,但却容易使猪肉中的脂肪氧化,产生一些有害化学物质。

因此蒸、煮、炖或烤等低温烹饪方式,才是保持猪肉营养价值的最佳选择,猪肉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食用,以及如何选择优质的猪肉来源。

适量、健康地食用猪肉,可以为人体提供重要的营养支持,但如果不分量、不挑选,甚至偏好高油、高盐、高加工的饮食方式,那么再优质的食材也无法为健康“加分”。

至此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浮现出来,猪肉中是否存在一些隐藏的危险部位,是食用时需要格外小心的?猪的哪些部位不该吃?

这三种猪肉千万别吃

猪肉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虽然富含营养,但猪的身体并非全身都适宜食用,有些部位因为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存在潜在健康风险,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些问题部位的隐患,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食,从而埋下健康隐患。

猪的淋巴结堪称“垃圾处理站”,在动物体内承担着免疫防御的重要作用,它的任务是过滤淋巴液、清除异物和病菌,因此淋巴结中常常积聚着大量病原体、病毒和细菌。

在猪的生长过程中,接触到的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甚至兽药成分,也可能集中于淋巴结中。

如果这些物质通过食用进入人体,就可能引发健康问题,比如慢性中毒、感染甚至癌症,尤其是在淋巴结未经高温处理或彻底检疫的情况下,危险性更高。

让人防不胜防的是,许多消费者并不具备辨别淋巴结的能力,尤其在一些不正规的市场或商贩中,可能直接将淋巴结混杂在猪肉中售卖,稍不注意就可能被误食。

甲状腺是猪颈部的一个小腺体,负责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体内的新陈代谢,这些激素对猪的身体是必要的,但对人来说却是“危险分子”。

甲状腺中的激素含量非常高,即使经过普通烹饪,也无法完全分解和消除,如果误食过多,人体可能会因为激素过量而出现类似甲亢的症状。

比如心悸、头晕、出汗增多,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让人后怕的是,有些地方的消费者喜欢炖煮猪脖子部位的肉,却并不知道甲状腺可能混杂其中,这种食用习惯无形中加大了健康风险。

猪的肾上腺位于肾脏的顶部,是重要的内分泌腺体,能够分泌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这些激素对猪的应激反应至关重要,但对人来说则可能是一种“危险的兴奋剂”。

如果摄入含有大量肾上腺素的猪肉,人体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头痛、血压升高等症状,这些反应类似于服用过量的兴奋剂,可能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巨大负担。

特别是对于患有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误食肾上腺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有些消费者在购买猪腰子时可能不小心将肾上腺混杂其中食用,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误区。

避免食用这些“问题部位”,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在购买猪肉时,尽量选择正规渠道,比如大型超市或有口碑的菜市场,注意查看是否附有相关的检疫证明。

这些证明表明猪肉已经过安全检验,淋巴结等部位也通常会被处理掉,并且要学会辨别这些部位的特征。

比如淋巴结通常呈现白色或灰色的小颗粒状,甲状腺则隐藏在脖颈部分,肾上腺紧贴在猪肾顶部,购买时可以多加留意。

这些部位的潜在危害不可忽视,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实际市场中,不少不法商贩不仅未将这些部位剔除,甚至还利用非法手段将有害物质掺杂在猪肉中售卖。

比如近些年频繁曝光的“硼砂猪肉”现象便是典型例子,为什么明令禁止的硼砂还能屡屡出现在市场上?又如何辨别这些看似新鲜的猪肉背后隐藏的危险?

硼砂,化学名称四硼酸钠,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清洁剂、杀虫剂和玻璃制造中。

它在食品行业中是被严令禁止的物质,但由于硼砂能起到保持肉质鲜红、延缓腐败的作用,一些不良商贩为了降低损耗、提升销量,偷偷将其用在猪肉和其他食品中。

比如在夏季气温较高时,猪肉容易变质,不法商贩将猪肉泡入硼砂溶液中,可以迅速改善肉的外观,使其看起来更新鲜。

这些处理过的猪肉在档口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红润光亮,甚至比普通的猪肉更具吸引力。

然而这种非法行为带来的后果极其严重,硼砂在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硼酸,这是一种高毒性物质。

即使少量摄入,也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急性中毒反应,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休克或死亡。

更可怕的是,长期低剂量摄入硼砂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损耗人体的代谢功能。

数据显示,成人摄入1-3克硼砂即可引起中毒,而儿童的耐受能力更低,仅需2-5克即可致命,由此可见,硼砂猪肉绝不仅仅是食品安全问题,而是对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胁。

面对硼砂猪肉这一隐形杀手,消费者需要掌握一些辨别技巧,以避免误购,这种猪肉虽然经过化学处理,但仍有迹可循。

硼砂猪肉通常比普通猪肉的颜色更加鲜艳,甚至在光线下有不自然的红润感,正常猪肉的颜色应为粉红或浅红色,而硼砂猪肉往往呈深红色或过于光亮。

此外细看时会发现肉表面有白色粉末残留,这是硼砂溶液蒸发后留下的痕迹。

硼砂猪肉的触感与正常猪肉有所不同,用手触摸时,它的表面会显得滑腻,还能感受到一些细小的颗粒感。

这些颗粒便是硼砂未能完全溶解的残留物,同时,如果用鼻子仔细闻,还可能闻到一丝轻微的碱味,这是硼砂的特有气味。

在购买猪肉时,应优先选择正规超市或有资质的菜市场,并查看猪肉是否附有检疫证明。

正规销售渠道的猪肉经过严格的检验流程,不仅安全性有保障,也能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而一些来路不明的猪肉,尤其是摊贩上过于便宜的猪肉,则需要格外小心。

对于硼砂猪肉的泛滥,市场监管部门并非无所作为,在近些年的专项检查中,执法人员已多次查获添加硼砂的猪肉,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者,构成犯罪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者甚至可判处死刑。

如此严厉的法律打击,既是对违法行为的强力震慑,也彰显了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尽管如此,硼砂猪肉的“黑色产业链”并未完全被斩断,一些商贩为了追求利润,仍然冒险使用硼砂对劣质猪肉进行加工。

需要注意的是,硼砂不仅出现在猪肉中,也常被用在其他食品中,如米浆、腐竹和凉皮等,这些食品的生产者为了提升口感,常会违法添加硼砂,使产品更有弹性或更爽滑。

食品安全无小事,硼砂猪肉和其他掺假食品的存在,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保持警惕。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关注食品检疫标志、掌握识别技巧,是每个消费者保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手段。

结语

猪肉并非健康杀手,但要科学对待,适量食用猪肉可以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避免加工制品和“三类问题部位”则是健康的关键。

此外硼砂猪肉等食品安全问题更需警惕,消费者应掌握识别技巧,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安全猪肉。

参考文章

1034生活广播2025-01-07《猪肉是中国癌症高发的祸根?提醒:猪这3个部位,尽量不吃》

光明网2024-01-06《有毒!黑心商贩竟加这种“料”保鲜猪肉 判刑8个月、罚款1万元》

来源:江卿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