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贬值的30年

B站影视 2025-01-09 08:15 2

摘要:平时我们常常会说起东西贬值,像房子、车子、电子产品这些,大家都比较熟悉。但其实,还有个东西也在贬值,而且对我们特别重要,很多人却没怎么注意到,那就是学历。

平时我们常常会说起东西贬值,像房子、车子、电子产品这些,大家都比较熟悉。但其实,还有个东西也在贬值,而且对我们特别重要,很多人却没怎么注意到,那就是学历。

“1977年,爷爷考上中专,轰动了全县。

1992年,爸爸考上大专,班主任亲自送录取通知书!

2017年,我考上本科,还是985,只是全家吃了一顿烤鱼。

爷爷毕业后,把一家人带进了城!

爸爸毕业后,给一家人在一线城市买了房!

我硕士毕业后,现在失业在家……”

从2023年开始,国家有很多大学生毕业,未来10年都是这样。大学生越来越多,找工作就变得很难,学历不像以前那么值钱了,这成了大家都在讨论的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学历贬值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又该怎么做?先看看日本跟美国是怎么经历“学历贬值”这件事的。

学历是怎么变得“不值钱”

“校招”崩塌(1992年起)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处于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高峰期,1968-1977年的生育高峰在此时转化为就业潮,然而却遭遇就业冰河期。1992年泡沫时期疯狂的校园招聘市场开始熄火,1992年有7万应届毕业生未能在校招找到工作,到1995年这一数字升至17万,占当年毕业生总数四分之一,校园招聘市场名存实亡。

校招制度在泡沫经济时期为保护企业利益而设,当时人才缺口大,需限定招聘时间避免企业哄抢大学生。但泡沫破裂后,企业利润下滑用人需求萎缩,1993年参与校招企业数量比泡沫时期减少70%,校招岗位锐减,学生错过校招时间就面临毕业即失业。大量失业大学生涌入社招市场,而当时社招多为中小企业,对员工压榨严重,大学生毕业3年离职率超30%,频繁跳槽加剧学历贬值。1994年大学生起薪涨幅仅1%,远低于泡沫时期,1995年起薪出现30年首次负增长,日本迎来第一轮学历贬值浪潮。

无序就业(1996年起)

1996年,日本迎来史上最大婴儿潮就业冲击,1973年的210万出生人口在此时转化为80万应届毕业生。面对校招市场崩溃与就业潮叠加,日本政府开启第一轮就业改革,包括修订劳务派遣制度和全面废除校招制度。废除校招制度是学历再次贬值主因,改革后大学不再限制作业合同签署时间,企业可随时招聘,学生被迫提早找工作,从大一就开始准备就业,出现就业军备竞赛和考证浪潮,甚至有“大学生即奴才”说法。

同时,当时日本代际传承严重,团块世代子女就业潮来临,他们凭借父母关系占据大企业优质岗位,1998年日本1000人以上企业招聘中,父母是团块世代的占比超50%,学历失去竞争价值。1997年大学生起薪再次负增长,1999年大学生月平均工资5年仅增长3000日元,而同期初中毕业生月工资增长2.3万日元,日本学历完成第二轮贬值。

劳务派遣市场化(2000年起)

2000年,日本进入超级就业冰河时期,城市有三类失业人口,包括银行破产潮后的金融工作者、返乡就业潮后的回城人员和过量供应的大学生,三大都市圈总失业人口达280万。日本启动第二轮就业改革,放开劳务派遣制度限制,劳务中介机构合法化,劳务派遣市场化。

2001年日本人力机构建立劳务等级制度,将人划分为ABC等级对应不同时薪,后期A级劳工难评,学历作用微弱,高中生与大学生常被划同一等级。2003年30岁以下年轻人劳务派遣比例高达40%,劳务派遣员工月工资仅为正式员工40%,在东京仅够温饱。劳务派遣市场化对日本学历贬值造成致命一击,但当时人们考大学热情仍高。

教育市场化(2005年起)

2005年日本启动大学法人化改革,因财政无法供养大学,要求大学自负盈亏,大学纷纷增加学费。2000-2010年,国立大学学费从不到6万日元涨到53万日元,私立大学涨到80万日元,贷款上学成为必然,每2.7个大学生就有1人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平均贷款金额达300万日元。

但严峻就业形势使很多学生毕业后还不上贷款,2010年未按时还款大学生达33万,甚至未进入社会就信用破产。2000-2010年日本自杀率逐年提升,高学历劳务派遣员工是主要群体。社会出现高中生就业群体,日本沦为低学历社会。

美国人又是怎么看学历教育

在美国,人们不太看重,对学历,大致有以下几点认知:

“上过大学”和“上过藤校”

提到大学,美国人主要区分是否上过大学以及是否上过藤校,藤校代表着顶尖教育资源和更优的社会认可度,这种区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历层次和学校声誉在美国社会中的重要性,但也显示出普通大学和藤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不太关注研究生身份

美国人对研究生教育关注度较低,这使得很多名校的研究生学位几乎全被亚裔垄断。也可能是因为美国社会职业发展路径多元化,本科教育已能满足部分人职业需求,且美国就业市场对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的重视程度较高,研究生学历并非在所有领域都是必需。

普通家庭不鸡娃

与国内最大的不同,美国普通家庭鸡娃积极性不高,这或许源于美国社会的福利保障体系相对完善,社会容错率较高,孩子即使在学业上不那么出众,仍有较多其他发展机会,所以家长不会过度逼迫孩子追求高学历。

中国能做好哪些准备?

既然学历贬值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必然的阶段,那普通民众就没必要过多担忧。早点接受学历贬值是必然的。

中国近年来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从二十年前的几万人增长到如今的上千万,学历已不再稀缺,其价值逐渐下降。尤其近两年好岗位急剧缩水,竞争加剧,如计算机行业,仅顶级高手工资上升,其他人工资下跌,大土木等行业甚至在萎缩。这表明中国在就业市场和学历价值方面正面临类似日本曾经的挑战,学历贬值趋势难以避免。

倒逼教育模式改革

从“鸡娃”到“培养持续优势”:中国过去有许多高知家庭采用从小学开始不断补课的鸡娃教育模式,但如今越来越多家庭开始反思。因为人们意识到“知识优势”难以长期保持,高中成绩下滑的例子屡见不鲜。家长们开始转向培养孩子能持续一生的优势,如强健的体魄,这反映出教育理念从注重短期学业成绩向长期个人发展潜力的转变。

小学教育去功利化:国家政策也在推动小学教育去功利化,如不让小学生排名、减少学校教学内容、限制校外教培等。这表明国家认识到小学过度学习知识对后期影响有限,且过度挤占孩子玩耍时间,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与美国小学阶段教育理念逐渐接近。

就业多元化:中国传统主流就业赛道如读书考好大学、进体制或大公司竞争激烈,如今社会容错率提高,即使在主流赛道失利,也有其他机会。例如网红经济兴起,许多在传统赛道失意的人在非主流赛道取得成功,这启示人们不应局限于传统就业观念,应关注新兴领域和个人兴趣发展。

“兴趣经济”逐渐受到关注,它有两层含义。一是人们在兴趣上的消费增加,如钓鱼、手工、露营等领域博主的兴起,表明个人兴趣可以成为一种职业发展方向,既带来快乐又可能创造经济收益;二是兴趣可能挽救职业生涯,当传统行业竞争激烈时,个人兴趣所积累的技能和经验可能在新领域找到机会。

学历仍具重要性

尽管学历是在贬值,但没考上跟考了不上是两码事,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证明,在一些领域和岗位仍是重要敲门砖,如考公、进入大型企业或特定行业,名校学历优势依然明显。

同时,人们应认识到自身“内生才能”的重要性,即个人天然擅长的领域,这往往决定了个人在职业发展中的投入程度和最终成就。在未来发展中,个人应综合考虑学历、兴趣、身体条件等因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是盲目追求高学历或传统成功路径。

后话

中国正处于教育和就业观念转变的关键时期,日本学历贬值的历史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经验教训,美国对学历教育的态度也给中国带来不同视角的思考。所以需要适应学历贬值趋势,调整教育模式,注重个人综合优势培养,以应对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市场。

来源:爱思考的人在旅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