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翻看李想汽车使命愿景价值观,我们发现早在2023年1月,理想汽车就正式在企业愿景中,加入了“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这句话。
藏了多大决心?
李想第一次公开提出“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愿景,是在2023年开年的“全体信”中。当时,OpenAI发布的ChatGPT刚刚席卷全球,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资数额与数量,刚刚达到顶峰期。在这股热潮中,没人知道李想在全新愿景背后,藏了有多少决心。2023年6月,理想汽车在“家庭科技日”上,发布了自研认知大模型Mind GPT,并且透露,理想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大模型全链路自研体系的切换。理想在人工智能上,早有“预谋”。2024年7月,理想汽车在“智能驾驶夏季发布会”上,发布端到端+VLM全新自动驾驶技术架构,成为业界首个在车端部署双系统的自动驾驶方案。同年,理想汽车的智驾能力飞速发展。
人工智能实力的“牛刀小试”算法,数据和算力,是人工智能的三个核心。理想汽车要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任何一项,都不能存在短板。在理想率先提出端到端+VLM的双系统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之后,有多家汽车企业的智驾方案也采用了“理想模式”,融入了多模态语言模型。理想汽车率先布局的意义,就是实际体验率先落地。理想汽车即将发布的OTA版本,将会推送“高速端到端”,实现全场景一体化端到端+VLM的智能驾驶,并且行业首创AI推理可视化交互。AI推理可视化重要的意义不止在于告诉用户理想汽车的算法如何,更在于可以增强用户信任度,推动智能驾驶在用户层面的推广和发展。端到端+VLM架构的背后,还有理想布局的世界模型。世界模型,是真题库,也是模拟题库,为端到端+VLM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创造了优秀的虚拟环境。就是这样的实力,让理想汽车在2024年年底,拥有了智能驾驶的绝对头部表现:全球首家全量推送的车位到车位智驾。有效应对了小区道路、环岛、掉头和复杂施工的场景,将自动驾驶服务从干道提前到小区车位,解决最先100米和最后100米的挑战。
用户量正在成为理想的护城河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土壤,有效数据就是有肥力的黑土地,而理想汽车,具有持续增长的有效数据。理想汽车目前有超过100万用户,其中2024年新增的用户数量,就超过50万,2025年的增长趋势,也是非常乐观的。而持续增长的用户,就是理想要做人工智能企业最好的启动资源。截止到2024年12月,理想汽车用户智驾总里程达到了29亿公里,在这座数据矿山中,理想正在充分挖掘宝藏。理想今年智驾的目标是综合MPI(城市+高速平均接管里程)达到100km,明年,后年要逐步提升到500km,甚至1000km以上。而达到500km的MPI目标,预计需要2000万Clips,这些片段只能从不到5%的老司机去筛选。这意味着,企业要拥有50亿公里甚至上百亿的智驾数据,才能提取。这个门槛,只有车企把车卖得足够好,有足够的规模,才能做到,用户量,正在成为理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护城河。
理想走在中国车企头部甲骨文创始人Larry Ellison曾说,未来三年,想要打造最先进的 AI 模型,至少要花 1000 亿美元!这场烧钱大战,很重要的一部分投入,就是在算力上。如今,全球的人工智能大厂都在进行“抢卡大战”,在算力产能充分释放之前,人工智能企业的能力上限,很可能会卡在“算力”上。理想目前在算力上的部署,属于国内的头部水准。截止到2024年底,理想已经至少拥有8EFLOPS的云端算力,其中有5.6EFLOPS都是新增算力。这个算力水平,在国内布局自动驾驶的企业中,理想汽车位居头部。
来源:童济仁汽车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