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职场上,如果有一些工具能让我们顺手使用,工作效率会高很多。本文作者汇总整理了一份B端产品的工具包,并以案例穿插其中,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掌握文中列举的这些工具。
在职场上,如果有一些工具能让我们顺手使用,工作效率会高很多。本文作者汇总整理了一份B端产品的工具包,并以案例穿插其中,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掌握文中列举的这些工具。
初阶B端产品经理工具包将分为三个部分分享,这一篇分享第一部分,涵盖总览、售前、需求分析阶段的工具。
一、B端产品交付流程在进入具体的工具介绍前,让我们先了解下B端产品交付(售前除外)的完整流程。
图片 1 B端产品交付流程
在这个流程中,以仓储物流场景为例,产品经理可能需要接触哪些人,做哪些工作呢?
注:在不同的公司及产品,下述任务可能会被拆分到不同的岗位职能,但是产品经理需要从需求到落地的所有流程步骤。
表格 1各环节工作事宜
在上面的注意事项里,我频繁地写到“顶住压力”,在B端物流产品交付的过程中,产品经理确实扮演着双面人的角色,承载着两侧的压力。
一面面向业务,产品经理是需要挡在用户面前,为开发测试承压的,无论是收集需求、还是落地实施阶段,都需要顶住业务侧的压力,做好沟通,控制需求范围,在盘通流程的基础上保障交付。
一面面向开发,产品经理也需要顶住开发测试侧的压力,有效梳理并传递业务需求,时刻关注开发测试进展,避免需求落地变形。
那么,已知上述交付流程,在B端产品经理精进的路上,我们可以学习哪些工具呢?
图片 2 以系统工程展开,B端产品经理工作流程
表格 2工具清单及建议掌握程度
本书将依循上述清单逻辑展开各环节的工具介绍。
二、售前-立项阶段工具2.1. 售前调研工具:业务问题清单
为什么需要提前准备业务调研问题清单呢?
因为我们和业务沟通的时间是有限的,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提高会议有效信息的密度,减少需求的遗漏,降低立项决策的失误风险。
此外,提前准备问题清单,能够帮助产品经理在前期与业务侧的接触中树立靠谱专业人设,产生信任感。信任是团队协作的基础,这一点在B端产品的落地过程中尤为重要。
最后,业务问题清单在收集足够多了之后,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行业核心诉求,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思考产品如何设计。
那么,如何列出系统调研问题清单呢?
我们以一个WMS系统调研清单为例,展开讲如何梳理系统调研问题清单。
表格 3某WMS系统调研问题清单
我们在梳理问题清单的时候,需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考虑到,即项目基础背景、项目业务所需流程、项目商务信息。
例如在上面的WMS系统调研问题清单中,我们以仓库基础情况类目的问题,确认了项目的基础背景,即项目的利益攸关者有哪些、系统的接触者和相关者是谁、系统的目的是什么。
接着,我们用仓库业务需求类目的问题,串联起了从入库到出库关键节点的关键问题,这有助于帮助我们明确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最后,我们用商务基础信息,确认了这个项目的外部投入情况,为项目立项阶段计算投资回报比(ROI)打下基础。
不局限于物流产品,所有B端产品都可以用上述的思路梳理调研问题清单,随着项目的积累,这张清单会日趋完善,并最终反哺系统设计。
2.2 决策工具:投资回报率(ROI)
B 端产品经理为什么需要熟悉投资回报率(ROI)呢?
因为它大致确定了一个项目在企业内的受重视情况。相对来说,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在后期落地的过程中,更容易调配到资源。因此,为了后续落地的开发测试顺利,产品经理一定要在前期就了解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当然,这里不是说投资回报率低的项目不受企业重视。某些标杆项目在企业内部很受重视,但是它的ROI不够好看,甚至有可能是赔钱赚吆喝的。
那么怎么计算投资回报率呢?
我们可以简单遵循如下公式(在粗估时,可以忽略机会成本):
例1.在一个面向外部客户的软件项目A中,在计算投资回报率时,首先需要了解项目的总成本,即软硬件投入成本、员工成本、实施成本、差旅成本、x年期运维成本等,此外还要了解项目的总收益,即一次性软件许可收入、实施和定制收入、培训收入、x年期运维收入等。
我们假设某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收益如下:
成本项:
软硬件投入成本:1w员工成本:30w实施成本:5w差旅成本:3w一年期运维成本:3w一次性软件许可收入:10w实施和定制收入:30w培训收入:5w一年期运维收入:5w例2.在一个面向内部业务的软件项目B中,投资回报率的收益项略有不同,以一个仓储系统优化项目为例,项目的总成本维持不变,仍是软硬件投入成本、员工成本、实施成本、差旅成本、运维成本,预期收益可能包含应用系统后的生产效率提升、库存优化、人员利用率提升、订单赔付率降低等。
成本项:
软硬件投入成本:1w员工成本:20w实施成本:5w差旅成本:3w一年期运维成本:1w收益项:
生产效率提升量化收益:11w库存优化量化收益:15w人员利用率提升量化收益:9w订单赔付率降低量化收益:5w那么计算B项目的ROI如下:
上述简略的ROI公式忽略了机会成本,仅是粗略估计的投资回报率。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注意项目中成本项和收益项选择。
此外,为了ROI的准确度,我们需要确保成本和收益是被合理量化的。
2.3. 项目规划工具:甘特图(Gantt Chart)
B端产品经理为什么需要熟练使用甘特图呢?
因为产品经理需要把控系统交付的时间、资源、进展,这是甘特图可以提供的。
甘特图里包含了哪些内容呢?
甘特图包含了项目的关键时间点和里程碑,展示了多任务之间的前后依赖关系,并且展示了在同一时间并发的任务。
甘特图在系统项目交付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通过甘特图可以让项目组成员清晰地感知项目规划,能够帮助管理者提前进行资源的部署,避免资源冲突。并且,甘特图中的里程碑,能够帮助项目分散交付风险,将风险分散到一个个关键节点,通过关键节点的验收,能有效避免将风险延迟到交付截止日。
那我们怎么进行甘特图的绘制呢?
这里以一个为期三个月的系统项目C为例:
图片 3某项目甘特图
STEP1:我们要设计横轴与纵轴。
横轴建议放日期,长度覆盖整个项目周期,重点标记关键节点,标记每个任务的起始和结束时间。纵轴建议将项目交付中的关键任务进行拆分。
图片 4横轴时间初始绘制内容
图片 5纵轴任务节点初始绘制内容
STEP2:汇合横轴与纵轴的信息。
通过横轴与纵轴的信息汇合,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项目的任务排期情况,完成甘特图的绘制。
图片 6汇合横轴和纵轴
STEP3:分割色块。
为了使甘特图更加清晰,我们将时间按照大的交付阶段分割,按照不同的颜色标识;同时,按照交付阶段分割纵轴,标识不同的颜色,就能清晰地看到不同阶段不同任务的规划时间。
图片 7成品甘特图
可以通过什么软件绘制甘特图呢?
目前的工作沟通软件如钉钉、飞书,均内置了画甘特图工具,如果你想和项目计划书关联度更高,可以尝试套用excel、project中的甘特图模版。
2.4. 项目沟通工具:沟通计划
B端产品经理为什么需要熟悉沟通计划呢?
因为产品经理在系统项目交付中的很多场合,扮演者会议组织者、会议主要参与者的角色,我们需要知道这个项目应该在何时、何地、和什么人确认什么样的事宜。
沟通计划里包含着什么样的关键信息呢?
首先是组织架构图,这框定了在一个项目中由谁担任什么样的角色,向谁汇报,在常规的组织架构图里要从实际出发,明确到每个人的角色。
这里以某项目C的组织架构信息举例:
图片 8某项目C组织架构图
在梳理组织架构图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产生一人向多人汇报的情况。
上面的组织架构图示只简单展示了组织分工,为了细化职责,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列明每个组(部门)的分工及成员,这样才能使每个职责都有专门的组或部门承接,不会产生三不管或者多头管理地带。
以上面的某项目C的职责分工表为例:
表格 4某项目C职责分工表格
通过组织架构图和职责分工表,我们已经知道了在一个项目中,由哪些人负责什么样的职责,在具体的会议组织上,可以告知部门(组)的负责人会议目的,让他们自行指派专人跟进。那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会议呢?
项目沟通计划,会帮助我们更直观地展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什么样的会议。
我们继续以某项目C的项目沟通计划为例:
表格 5某项目C项目沟通计划
通过项目沟通计划,我们以表格的形式直观的知道会议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与什么人进行什么事项的讨论,在具体会议的预定上,将由项目经理负责。
在列明了项目沟通计划后,为了保证在项目推进中的沟通基本质量,我们需要就与会情况进行考勤,考勤的记录同样由项目经理负责。
我们继续以项目C的考勤记录表为例:
表格 6某项目C会议考勤记录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在7月的考勤记录表中,仅有两人在产品部组织的局部会议上请假,那么我们仅需要确认上述两人知悉此次会议事宜即可。
2.5. 决策汇总工具:立项报告(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B端产品经理为什么需要熟悉立项报告?
管理层进行项目是否开展的决策前,会让项目组出具立项报告,立项报告明确了项目目标、阐明了项目背景、划分了项目范围、描述了资源分配情况、进行了项目风险评估、完善了项目可行性分析、指明了项目落实时间规划。
参与制定或查看立项报告,可以帮助产品经理全面地把握项目基础情况,确保项目推进的信息透明。
那么如何编写立项报告呢?
STEP1:阐明项目背景
阐述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项目实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STEP2:明确项目的具体目标
明确项目的具体目标和预期成果。这里可以应用SMART法则。
图片 9 SMART法则在立项报告中的应用
具体(Specific):立项报告中的目标应该是明确和具体的。例如,不是模糊地提出“要通过系统降低包材的仓储成本”,应具体到“要在包材管理系统,在明年一季度将包材的仓储成本降低30%”。可衡量(Measurable):报告中应包含可以量化的指标,以便于跟踪进度和评估结果。例如,可以设定“通过供应商满意度调查,将仓库预约系统满意度从85%提升至90%”。可实现(Achievable):目标应该是现实的,可以在现有资源和条件下实现。在立项报告中,需要评估资源、时间和能力,确保目标的可实现性。例如,如果当前拣货错误率是万分之九,那么设定降低到万分之六以内的目标是可达成的。相关(Relevant):目标应该与组织的整体战略和使命相关联。在立项报告中,需要说明项目如何与组织的长期目标和战略规划相一致。例如,如果组织的目标是降本,那么项目目标应该是降低仓储成本。时限(Time-bound):目标应该有明确的完成期限。在立项报告中,需要设定具体的开始和结束日期,以便于监督和评估目标的实现进度。例如,“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完成新系统的研发”。STEP3:划分项目范围
明确项目的范围和边界,明确项目包含和不包含的内容。
STEP4:梳理组织结构
描述项目的组织架构和部门分工,梳理方式见2.4明确各方参与者的职责和协作方式,梳理方式见2.4STEP5:列明项目预算分配
提供项目的预算明细,包含软硬件预算、员工预算、实施预算、差旅预算、x年期运维预算等
STEP6:进行项目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识别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这里可以使用吉德林法则(Jidelim Law)帮我们梳理思路。
图片 10 吉德林法则(Jidelim Law)在立项报告中的应用
1)明确识别问题:
吉德林法则强调,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在项目风险评估中,首先要识别所有可能的风险因素。
系统项目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法律和合规风险等。
识别风险的过程可以通过头脑风暴、专家访谈等方法进行。
2)清晰地描述问题:
将识别出的风险清晰地描述出来,这是吉德林法则的核心。
在立项报告中,应详细列出每个风险,并对其可能性和潜在影响进行描述。这种清晰的描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风险的本质,为后续的分析和应对措施提供基础。
3)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对每个已识别的风险,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对项目目标的潜在影响。这一步骤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来完成。
定性分析可以使用风险概率影响矩阵,而定量分析可以计算风险的预期值。
4)制定应对策略:
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为每个风险制定应对策略。策略可以是规避、降低、接受或转移风险。
5)实施和监控:
将应对策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监控。监控的目的是确保风险应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6)沟通和报告:
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持续进行风险沟通和报告(举手)。
这包括与项目团队成员、利益相关者和管理层的沟通,确保他们对项目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
STEP7:进行项目效益分析
计算项目的投资回报率(ROI),计算方式见2.2量化项目的机会收益STEP8:指明项目的进度计划表
梳理项目的甘特图,包括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和关键节点,梳理方式见2.3
三、需求沟通分析工具图片 11 需求分析与加工(工具清单)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介绍需求识别、需求定义、需求分类、需求分级、需求装换的工具;需求关联工具(图)在产品设计环节也需要用到,我们放在下个章节介绍。
3.1 需求沟通工具:需求清单
B端产品经理为什么需要熟练使用需求清单呢?
因为产品经理需要有效的管理产品从概念到落地的整个生命周期,需求清单作为和业务方的沟通记录,能够帮助产品经理把握业务需求。
那么怎么进行需求清单的梳理呢?
STEP1:根据业务调研,罗列需求
业务调研的流程和售前调研类似(详见2.1),在问题清单的指引下,围绕着业务背景与流程面向正确的人提问,调研汇总的信息,即为需求清单。
表格 7 需求清单表格初稿
STEP2:组织产品评审后,更新需求清单表格
在产品评审之后,可以更新需求清单的字段如下:
表格 8 需求清单表格更新稿1
STEP3:迭代发布之后,再次更新需求清单
在迭代发版之后,可以更新的清单字段如下:
表格 9 需求清单表格更新稿2
通过上述三个环节的更新,一个贯穿需求到落地流程的需求清单就完成了。
图片 12 需求清单全览
由于需求清单非常重要,补充一个案例帮助详细阐释这个工具:
案例:张飞和他的审单平台(1)
角色介绍:
Lily:上海一家报关行E的业务主管,24年四月,因为薪资待遇、工作发展等问题,她手下的员工出现了1/3的流失,从15人锐减到10人。
张飞:深圳六臂物流科技公司的中级产品经理。
前情概要:
报关行E的老板联系到的六臂物流科技公司业务拓展人员,希望为其定制化开发一套报关单校验平台,由业务人员Lily对接。
六臂物流科技公司的业务拓展人员协调产品团队,产品部门主管指派张飞对接此客户需求。
张飞在线上与Lily完成了1次1h的需求调研,汇总了如下会议纪要,并且与Lily约定在2天后澄清需求清单中的业务问题。
需求调研会议纪要:
表格 10 张飞与Lily的初次会议纪要
会上,除了记录会议纪要,张飞还见缝插针地记录了客户初步需求:
图片 13 张飞记录的初稿需求清单
会后,张飞立刻梳理了会议纪要,并通过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整理思路:
图片 14根据会议纪要梳理的思维导图
为了进一步明确需要校验的内容,张飞向Lily申请了20套报关单据(发票、合同、箱单、报关单),开始整理需要比对的具体字段。
表格 11一套基础的报关材料
在上次的会议结束一天后,张飞认真查看了客户提供的20套报关材料,此时,他发现这个需求似乎并没有Lily描述的那么简单,于是他和Lily约了第二天进行部分业务需求的澄清。
未完待续。
3.2 需求定义工具: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
B端产品经理为什么需要熟练掌握根本原因分析?
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 RCA)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透过浅显的表象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B端产品经理的工作,同样需要透过表层业务,提纯核心需求,所以需要熟练掌握根本原因分析。
B端产品经理怎样应用根本原因分析?
根本原因分析是B端产品经理工作中的基础内功心法,它包含的方法有很多,例如5W(Five Whys Method)法、鱼骨法(Cause and effect Fishbone diagram),结合实际项目经验,对于B端产品经理来说,适用于我们的根本原因分析方法,需要在5W的基础上做延展,增补1H和1V[2]。
图片 15 5W+1H+1V需求分析
具体应用的步骤如下:
STEP1:确认WHO
明确这个项目的客户是谁、这个系统的实际使用者(用户)是谁。
STEP2:确认WHEN
明确用户何时会有需求。
STEP3:确认WHERE
明确在什么业务中会产生需求?在哪里可以满足用户的此项需求?在不同场景中的需求是否一致?
STEP4:确认WHAT
STEP5:确认WHY
为什么产生这样的需求?什么原因导致的?
STEP6:确认HOW
怎样才能满足这个需求?如何决策?如何实施?
STEP7:确认VALUE
需求是否有价值?有什么价值?如何做才能产生价值?
根本原因分析对于B端产品经理非常地重要,这里补充一个案例:
案例:张飞和他的审单平台(2)
角色介绍:
Lily:上海一家报关行E的业务主管,24年四月,因为薪资待遇、工作发展等问题,她手下的员工出现了1/3的流失,从15人锐减到10人。
张飞:深圳六臂物流科技公司的中级产品经理。
前情概要:
书接上回(4.1案例),距离和Lily的业务需求澄清会还有1天,张飞看了眼屏幕上的会议纪要及需求清单,又看了下那一叠令人头晕眼花的报关单据,陷入沉思。
本次情节:
张飞在电脑上创建了一个EXCEL表格,敲了如下根本原因分析表格:
表格 12 张飞对审单需求进行的根本原因分析
接着,为了进一步确定这个需求的价值,张飞通过价值流分析(VSM)和方法时间测量(MTM),对制单员动作进行对比分析,量化了改善效果。
表格 13 制单动作的VSM 价值流分析
表格 14 制单动作的MTM
写完之后,张飞觉得自己对这个需求的理解加深了,满意地松开鼠标。
3.3 需求分类工具:Kano模型
B端产品经理为什么要了解Kano模型?
B端产品经理需要处理复杂的业务需求,这涉及跨部门的多利益相关者,Kano模型能够帮助我们识别,优先处理哪些需求,能最大化提升用户满意度。
如何在B端产品需求中应用Kano模型?
Kano模型是由日本学者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在1984年提出的一个用于分析和分类用户需求的模型。该模型将用户需求分为五类:
1)基本需求(Must-be Quality):
这些是用户认为产品或服务必须具备的特性。如果这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用户会非常不满意。但即使满足了这些需求,也不会显著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因为它们被视为理所当然的。
仓库管理系统(WMS)中的基本需求举例:
库存管理:跟踪库存水平,确保数据准确,这是仓库管理的核心功能。订单处理:接收、处理和履行订单的能力,包括订单的创建、修改和取消货物入库和出库:管理货物的入库和出库流程,记录收、发报表。2)性能需求(One-dimensional Quality):
这些需求与用户的满意度成正比。产品或服务在这些方面的表现越好,用户的满意度就越高。这些需求是可量化的,用户可以清晰地表达他们对这些需求的期望。
仓库管理系统(WMS)中的性能需求举例:
灵活的波次释放和拣选策略:根据订单的优先级和特性,灵活地安排波次释放和拣选策略,提高拣选效率。集成自动化设备:集成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存取小车(AGV)、分拣墙等,能有效提升拣选效率。3)兴奋需求(Attractive Quality):
这些是超出用户期望的特性,能够给用户带来惊喜和愉悦。如果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用户的满意度会显著提高。
这些需求往往是创新性的,用户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需要这些特性,直到企业提供了这些特性。
仓库管理系统(WMS)中的兴奋需求举例:
增强现实(AR)拣选: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辅助拣选过程,比如通过AR眼镜直接在操作员的视野中显示拣选指令和路径。智能装车推荐:系统能够根据货物的特性和运输要求,自动推荐最合适的装车堆码垛方案。4)无差异需求(Indifferent Quality):
这些需求对用户的满意度影响不大,无论是否满足这些需求,用户的满意度都不会有显著变化。这些需求可能是用户不关心的,或者是超出了用户的期望范围。
仓库管理系统(WMS)中的无差异需求举例:
过度的视觉设计:WMS用户界面(UI)的设计如果过于复杂或花哨,不会给大多数用户带来额外的价值。仓库系统实现实时聊天功能:在仓库系统内实现实时聊天,并不会对业务提升有帮助。5)反向需求(Reverse Quality):
这些需求是用户不期望或不希望出现的。满足这些需求可能会导致用户满意度降低,因为它们可能是不必要的或用户认为不值得的。
过多的强制性步骤:在操作流程中设置过多的强制性步骤,可能会导致用户感到不适,并且带不来相应的价值。不必要的数据强制输入要求:要求用户输入大量非关键性数据,这会增加用户的工作量,并且带不来相应的价值。3.4 需求分级工具:评价打分
B端产品经理为什么要了解评价打分?
在我们进行需求分析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定性信息,评价打分能够将定性的数据量化,帮助我们的决策更加客观。
评价打分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层次分析法等,本文选用的是李克特量表。
如何在B端产品需求中应用评价打分?
STEP1:收集用户需求
利用4.1中提到需求清单,进行需求的收集
STEP2:将用户的需求进行简单的分类
将需求分为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用户体验需求等
STEP3:制定评价标准
制定评价标准,例如重要性、紧迫性、可行性、成本效益等,不同分类的需求,在不同的评价标准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权重。
STEP4:设计评价量表
设计一个量表,让用户对每个需求的不同标准进行打分。量表可以是1到5分:
表格 15 量表赋值
用户都打完分后,就把每用户对每个需求的分数加起来,得到一个总分。这个总分就代表了用户对这些需求的整体态度。
接下来,根据总分把用户分成两组:一组是总分高的“高分组”;另一组是总分低的“低分组”。
然后,找出那些在“高分组”里得分高,在“低分组”里得分低的需求。这些就是大家特别看重的需求,可以用这些问题来组成李克特量表。
通过评价打分,能清楚地知道,哪些功能是用户真正关心的,哪些是不重要的。这样,我们可以优先开发用户都想要的功能,用最少的资源让用户更满意。
3.5 需求关联工具:N^2图
B端产品经理为什么要了解N^2图?
在刚才介绍的功能树中,我们只能了解到独立的功能与父级的关系。但是,B端产品经理要看到功能间的关系,图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视角,去了解功能之间的关系。此外,深入了解图,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解耦和模块化设计。
那我们怎么进行N^2图的绘制呢?
以某复合仓储系统为例:
STEP1:我们要梳理这个系统中包含什么功能(组件)?
订单管理:处理客户订单需求。入库管理:处理客户卸货、收货、上架等需求。出库管理:处理客户拣货。库存管理: 记录库存流水、更新库位库存。设备调度:调度库内硬件设备(AS/RS、AGV、机械臂、换标机、称重量方设备、分拣墙)。库内硬件设备: 库内硬件设备(AS/RS、AGV、机械臂、换标机、称重量方设备、分拣墙)。库内管理:处理客户移位、库存调整、品质变更、库存锁定、库存盘点等需求。结算管理:处理订单的财务结算。报告与分析:基于WMS作业数据生成报告和分析数据。STEP2:我们要梳理出功能(组件)间的关系。
A 到 B: 订单管理向入库管理发送订单信息。A 到 C: 订单管理向出库管理发送订单信息。B 到 D:入库管理向库存管理发送库存变化信息。C 到 D:出库管理向库存管理发送库存变化信息。B 到 E:入库管理向设备调度发送作业信息。C 到 E:出库管理向设备调度发送作业信息。E 到 F:设备调度向库内硬件设备下发调度指令。G 到 D:库内管理向库存管理发送库存变化信息。A 到 H:订单管理向结算管理下发订单信息。B 到 H:入库管理向结算管理下发入库作业信息。C 到 H: 出库管理向结算管理下发出库作业信息。A 到 I:订单管理与报告与分析共享订单信息。B 到 I:入库管理向报告与分析共享入库作业信息。C 到 I: 出库管理向报告与分析共享出库作业信息。E 到 I:设备调度向报告与分析共享调度作业信息。STEP3:我们要明确每一种交互归属于什么类型的连接。
电气连接(E):用于表示系统之间通过电子信号或数据交换进行通信。机械连接(M):表示物理上的机械交互,如传送带或自动化设备。供应服务(SS):表示一个系统为另一个系统提供必要的服务或资源。数据服务(DS):在WMS中,数据服务可能用于表示功能之间共享信息和数据。控制服务(CS):表示一个系统对另一个系统的操作进行控制。接口(I):表示系统之间的交互点,可以是软件接口或硬件接口。STEP4:最后,我们可以通过绘图软件(这里用的是Process On),完成我们的图片绘制
图片 17 N^2图,以某复合仓储物流系统为例
以上,我们就完成了图的绘制,接着我们怎么进一步思考解耦呢?
STEP1: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紧耦合的典型状态:
面向一个系统集合进行图的绘制,如果可以简化为下面的形态,我们就可以判断其处于低内聚、紧耦合的状态。
图片 18 低内聚、紧耦合示例
面向一个系统集合进行图的绘制,如果可以简化为下面的形态,我们就可以判断其处于高内聚、松耦合的状态。
图片 18高内聚、松耦合示例
STEP2:我们将高耦合的系统,重新梳理功能,将其转化为高内聚、松耦合状态的过程,就称为解耦。
图片 19 解耦示意图
思考:为什么要解耦?
降低系统间的复杂性:减少各个系统之间的依赖,使结构更清晰。提高系统可维护性:当系统组件之间的耦合度低时,对系统的一个部分进行修改或更新时,不会影响到其他部分。增强可拓展性:对于松耦合的系统,新的功能可以被添加到系统中,而不需要对现有的代码进行大规模的修改。3.6 业务需求整合工具:业务需求文档 (BRD)模板
B端产品经理为什么要熟练掌握业务需求文档(BRD)?
BRD定义了产品交付的范围,有助于避免需求的蔓延,并且能有效的控制客户预期,确保产品交付符合客户预期。
那么怎么引导关键用户或自行编写业务需求文档呢?
我们以“某项目仓储物流系统入库业务需求文档”为例:
注:如果是产品经理代为编写的业务需求文档,一定要保存好业务侧的确认信息(签字或邮件),避免后续阶段扯皮。
以上,就是B端产品经理工具包的第一部分,由于单篇文字限制,后续将持续更新第二部分-产品设计工具及开发测试阶段工具,欢迎收藏、评论或转发给有需求的小伙伴~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