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48岁的高成杰是浙江一家物流公司的运营主管。他平日工作繁忙,手机24小时不离身,每天早上7点半出门,晚上常常要熬到10点后才结束加班。为了缓解压力,他十年如一日地靠浓茶和香烟提神,平日的饮食则尤其偏爱各种重口味的烧烤和油炸食物,经常隔三差五就要和朋
2015年,48岁的高成杰是浙江一家物流公司的运营主管。他平日工作繁忙,手机24小时不离身,每天早上7点半出门,晚上常常要熬到10点后才结束加班。为了缓解压力,他十年如一日地靠浓茶和香烟提神,平日的饮食则尤其偏爱各种重口味的烧烤和油炸食物,经常隔三差五就要和朋友出去吃夜宵聚餐。随着时间推移,高成杰的身体也逐渐亮起了红灯。
2015年4月16日,高成杰正在办公室审仓库异常单,正当他走过仓库门口的装卸区时,忽然闻到一股刺激性化工味后,他顿时感觉喉咙发紧,忍不住不受控制的发出一阵咳嗽,咳得他脸色发白,鼻尖冒出虚汗,吐出了一口夹杂着泡沫的粘液痰。高成杰皱了下眉,只当自己是咽喉炎又犯了,一时也并未放在心上。
半个月后,高成杰在单位加完班回家后,忽然感觉右胸口有些隐隐钝痛,总感觉有股气堵着似的,让他有些呼吸不畅,感觉胸口闷胀不已,仿佛被石头给压着了,心里也不禁烦躁起来。他以为是工作劳累导致的,觉得晚上在家睡一觉就会好。可次日清晨,高成杰醒来之后,咳嗽与胸痛的情况却并未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就在高成杰洗脸刷牙时,他忽然感觉右侧肺部的位置传来一阵短促剧烈的的疼痛,仿佛被针扎了一样。他顿时脸色煞白,喉咙发干,不由得爆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咳出了一大口浓黄色的痰液,并且还伴有着一股血腥味。见丈夫不停的清嗓子、咳嗽,看着垃圾桶里突然现出的一点血丝,妻子顿时很是担忧,连忙劝说高成杰去医院做检查。听到妻子的话,想到自己最近的种种异常,高成杰也只能点点头同意,随后两人一起前往医院做检查。
经过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右肺上叶后段见一约8mm大小的磨玻璃结节,边界尚清,密度略低,未见钙化或空洞形成。血常规和肿瘤标志物(CEA、SCC、CYFRA21-1)初步无明显异常,高成杰被诊断为肺部磨玻璃样结节。
医生耐心解释道,肺结节是肺部影像学检查中的直径小于3cm的局限性致密影,它可分为良性结节,如炎症后纤维结节、钙化结节和恶性潜能较高的磨玻璃样结节、实性结节等。长期吸烟、工作压力大、缺乏体检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肺部慢性炎症,进而形成结节。他这种情况,考虑是炎症性或早期腺瘤样增生,在开了些消炎药后,医生建议高成杰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复查,以及时评估病情。
听到结节并非等于肺癌,大多数肺结节是良性的,高成杰也并未当回事。在服药一段时间后,他感觉情况有所改善,就在妻子的监督下把烟酒都给戒了,饮食也清淡了许多。可他没想到的是,病情却依旧在悄无声息的持续进展。
2016年7月25日,在单位连续值班三天后,高成杰刚把手中报表发完,正靠在椅子上歇气时,忽然感觉胸口传来一阵沉闷的压迫感,咽喉也有些发痒的感受,脑袋昏沉沉的,浑身肌肉酸痛不已,右侧胸腔发紧的厉害。高成杰以为是前两天熬夜吹空调导致自己感冒了,于是顺手吃了两粒感冒药,想着用不了多久就会好。
可是几天后,高成杰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咳嗽得愈发频繁了,尤其是早晨刚起床和晚上临睡前最明显,痰液脓黄,质地粘稠。这天下班回家后,高成杰刚换好鞋子,就忽然爆发出一阵猛烈的咳嗽,咳得他脸色青紫发绀,胸口剧烈起伏,有种喘不上气的感受,他顿时呼吸急促,额头青筋暴起,在用力一咳后,竟然咳出一口夹杂着血块的痰液!这可把高成杰给吓坏了,在和妻子说明情况后,两人赶紧打车前往医院就诊。
然而没想到这次检查,结果提示:高成杰右肺上叶8mm大小的磨玻璃结节已经变成了1.6cm肺结节。医生严肃的告知夫妻俩,由于肺结节增长速度过快,建议高成杰做个病理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结节的良恶性情况。听到这句话,高成杰顿时脸色苍白,脑海瞬间闪现过“肺癌”这个词。
在等待结果出来的几天里,高成杰几乎整晚没合眼,右侧胸部的针刺痛感也让他痛苦不堪,次日几乎是虚脱着进了医院。值得庆幸的是,医生告知他这个结节是良性的,可是以后依旧需要定期随访,而经历这次事件后,医生的话也犹如当头棒喝。高成杰深知,自己这个肺结节就是个定时炸弹,只要一天不消失,他就有恶变的风险存在。
他不愿再继续坐以待毙,于是和妻子一起四处寻找这方面的专家,在几经周转之下,找到了王辰院士。王辰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呼吸病学领域临床实践与教学工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慢阻肺机械通气中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概念,更是在新甲型流感期间建立了快速甄别处理的血清学诊断方法,首创的肺栓塞rt-PA 50mg的溶栓方案,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气管插管率,显著改善了病人的肺功能。
在查看了高成杰的病历检查资料后,王辰院士详细询问了高成杰的生活、饮食、睡眠等习惯,并且告诉夫妻俩,肺部的慢性微炎症状态,与长期吸烟、油烟暴露、雾霾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关联。而肺结节只是身体“呼救”的一个信号,更重要的是提升整个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肺部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促进病情康复。
在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交流后,高成杰意识到控制肺结节的病情是有希望的,他并非无能为力,于是也渐渐对疾病的好转升起了信心。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高成杰回家之后就立即照着王辰院士所说的一一照做。时光飞逝,眨眼就过去了1年左右。
2017年9月20日,高成杰再次回医院进行复查,这一次的复查结果令他和医生都颇为震惊,只见她肺部1.6cm肺结节竟然缩小至2mm,几乎在影像上不可见了。医生都感到十分不可思议,不禁连连夸赞道:“我在临床工作二十年了,所见过的肺结节患者能控制住结节不继续增大就不错了,绝大部分人最终还是走到了手术切除这一地步,很少有人能够通过自我调理缩小结节。
而高成杰的结节并不是什么1-2mm的微小结节,能让它消失绝非易事,如果所有的临床病人都能有他这样的警惕意识和超强的执行力,中国每年因肺癌死亡的病人肯定会少一大半!医生感慨不已,也不禁好奇的询问道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周围的患者们也都纷纷涌上前,生怕错听一点关键信息。
高成杰笑着摆了摆手,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虽说95%的结节是良性,但所有人都不敢赌自己会不会是那5%,其实说来还算是我运气好,妻子帮我找到了王辰院士,我按照王辰院士说的3个方法,坚持下来后,肺结节就缩小了。就这三条,不仅简单易行,重要的是谁都能做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主动改善肺功能!”
第一点是稳定情绪、避免焦虑,定期复查是首要
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高成杰向病友们分享道,他从王辰院士那里得知。肺结节的科学管理与及时调养格外重要。而在王辰院士看来,肺结节这个听起来有些专业、甚至略带焦虑的医学名词,近年来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体检报告中,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在生活中许多人一听到“结节”就联想到肿瘤,进而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实际上,大多数肺结节是良性的,不需要过度担忧。但它也确实可能是肺部恶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因此王辰院士指出,大部分肺结节是通过低剂量螺旋CT在体检中意外发现的,尤其在健康意识增强、检查手段精密化的今天,小于8毫米的微小结节屡见不鲜。
数据显示,80%以上的小结节在长达两年的随访中并无明显变化,也就是说,它们更像是“惰性”的存在,并不发展为恶性肿瘤。因此,初次发现肺结节的患者不必恐慌,不宜立刻追求手术干预,而应按照医生建议进行动态观察。焦虑和压力过大本身对免疫系统就是一种负担,有研究显示,长期的焦虑情绪会影响肺泡的修复功能。
王辰教授强调,首诊时要建立结节随访计划,通常每3至6个月复查一次胸部CT,根据结节的形态、边缘、钙化情况等因素判断良恶性风险。同时建议患者维持良好作息、规律锻炼、保持心理平衡。呼吸系统疾病的恢复,往往与“气”的通畅密切相关,而情绪堵塞、睡眠不足,都会成为不利因素。
第二点是科学饮食、减少炎症是核心
其次,王辰院士的研究团队在一项针对慢性肺部炎性微环境与肿瘤转化风险的课题中指出,肺结节的出现与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密切相关。其中饮食是重要环节,饮食不当则容易诱发肺组织病变。他建议高危人群尽量减少摄入致炎性的食物,如红肉、精制糖、高温油炸品,而应多吃富含抗氧化成分的果蔬,如胡萝卜、西兰花、番茄、蓝莓等,以及富含优质蛋白的深海鱼类、豆制品。
在饮食结构方面,王辰院士指出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E及多酚类物质的天然食物,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肺泡损伤。王辰院士在临床实践中还发现,适量补充硒元素有助于改善肺组织抗氧化能力,而一些富硒食物如鸡蛋、香菇、黑芝麻也可以纳入日常膳食中。
此外,除了饮食,室内空气质量同样重要。很多人即使不吸烟,却长期生活在通风不良、有油烟污染的厨房环境中,也会导致肺部微结节频发。因此,他特别呼吁家庭安装良好排烟系统,开窗通风,必要时使用空气净化器,尤其在雾霾天气中,需要关注环境空气质量。
第三点是适度运动、增强肺部功能是根本
其次,王辰教授长期倡导进行肺康复运动,适度运动、增强肺部功能是根本基础的调养的方法。比如呼吸操、太极拳、八段锦、金刚功、长寿功等传统练习方式,对提升肺活量、改善气体交换、调节自主神经系统都有积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肺结节病史的人群,应当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诱发肺部损伤,但每天坚持适度活动,如晨间慢走、户外轻体力劳动、深呼吸训练等,都能逐步激发肺部自我修复机制。王辰院士还提到一种被称为“腹式呼吸法”的锻炼方式,即在吸气时鼓起腹部、呼气时收紧腹部,有助于促进膈肌运动,提高肺底通气效率,是一种适合中老年人群的“养肺呼吸术”。
王辰院士认为中医在肺结节调理上也有不少经验。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容易受外邪侵袭,尤其在秋冬季节,干燥气候更易诱发肺部问题。因此,中医调养肺结节,常以养阴润肺、清热化痰为主。从中医方面进行疏肝养肺、润燥化痰的调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沙参麦冬汤、清肺汤、百合固金汤等经典方剂,针对不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
此外,王辰院士也指出,在日常生活中,肺康复不仅限于运动,更包括睡眠管理与呼吸节律调养。长期打鼾、夜间呼吸暂停等现象,应尽早就医评估,避免因睡眠呼吸障碍造成肺组织缺氧,进而影响结节演化。
在食疗方面,常见如川贝炖雪梨、百合粥、银耳羹等食养之道,亦能润肺养阴、化痰止咳。值得一提的是,针灸、艾灸疗法对于改善肺气不宣、调理肺腑功能亦有良效。很多患者在接受现代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调养,肺结节体积稳定甚至缩小,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肺结节虽小,但不容忽视,科学管理和良好生活方式是控制结节演变的关键。王辰院士的研究和临床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指引——不焦虑、不盲治、科学随访、饮食调节、适度运动,再加上中医的疏肝润肺调理,完全可以把这个“身体发出的信号”化为健康的契机。对广大中老年人而言,合理养肺、持续关注自身体检,是延年益寿的重要一环。
内容资料来源:
[1]李纳,孙楠,李海霞,等.女性肺结节发生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估[J].医药论坛杂志,2025,46(08):814-818+824.DOI:10.20159.2025.08.006.
[2]陈壮忠.家庭食疗有原则,远离肺结节有方法[J].家庭中医药,2021,28(03):40-43.
[3]李德炳.发现肺结节怎么办?中医食疗有妙方![C]//广东省康复学会.2025年“《健康大湾区》-科普引领健康”论坛暨第1期健康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作品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肺病科脾胃科;,2025:272-274.DOI:10.269142025.003231.
(《浙江男子查出1.6cm肺结节,1年后结节缩小至2mm,3点经验值得学习》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万淼医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