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聚宁夏 | 陈东升:麦田里的基因“解码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9 10:19 7

摘要:5月28日上午,永宁县王太堡宁夏农林科学院科研基地,刚获评“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的该院陈东升研究员,正头戴草帽,躬身麦田,坐在小马扎上,透过专配的老花镜专注于指尖的“毫米级”操作:剪开麦穗里的几十朵小花,精准挑出3枚雄蕊,套上标记纸袋……汗珠滑落脸颊,在这片绿浪

5月28日上午,永宁县王太堡宁夏农林科学院科研基地,刚获评“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的该院陈东升研究员,正头戴草帽,躬身麦田,坐在小马扎上,透过专配的老花镜专注于指尖的“毫米级”操作:剪开麦穗里的几十朵小花,精准挑出3枚雄蕊,套上标记纸袋……汗珠滑落脸颊,在这片绿浪里,这位53岁的育种专家为培育“种子芯片”精雕细琢着最基础的杂交工作。

作为宁夏小麦种质资源学科带头人,陈东升的科研人生始终与一粒麦种紧密相连。带领团队跋涉22个县市区,抢救性收集859份濒危种质,引进国内外优异资源2100余份,构建起西北春麦区最丰富的“小麦基因资源库”。在实验室里,他们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破解小麦品质密码,精准定位12个关键功能基因,创制的25份强筋小麦种质,让宁夏面粉既能蒸出北方人钟情的可口馒头,也能做出筋道的好面条。

小麦专家陈东升(右)和团队成员查看小麦穗粒性状。

“种质资源是农业的芯片,但不能只存在实验室,要为农富民。”秉持这样的理念,陈东升团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们培育的6个新品种在西北累计推广771.98万亩,新增效益5.276亿元。2024年斩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小麦种质关键性状精准鉴定与基因挖掘”项目,让宁夏保住全国春小麦育种核心区和重要种源产区的“金字招牌”。提起“候鸟式育种”,他感慨良多:他和团队义无反顾,多年辗转宁夏、云南、海南三地,在高温下完成人工授粉,用“一年三代”的加速度追赶育种周期。

在陈东升的手机里,一张张团队工作的合影见证着人才梯队建设成果。作为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他牵头组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科研团队,如今这支21人团队中既有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的技术能手,也有生物育种与基因挖掘的新型人才。2021年团队获批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

站在试验麦田的地埂上,陈东升欣喜地告诉记者:“持续推进宁夏小麦产业提质增效,今年我们相关的种质资源的基本数据包括基因信息已录入到新筹建的宁夏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目前,正在进行归类遗传分析,以便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从中再选出最优异的种质资源以供科研单位和高校利用,从而创制满足未来育种需求的新种质。”(宁夏日报记者 马越 文/图)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