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人每个单位都有新价值诞生,是社稷的根基和方向也是教育的力量

B站影视 2025-01-05 10:15 3

摘要:在2025年的第一天,我和家人正在海南度假,看着俩个孩子在海边戏水,一种幸福感溢满了我的视线,此时此刻我想和您说几句话:我想起了我十八岁的岁末,寝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学校有4天月底假。同学们都放假回家了,只有我留在寝室里,父母都在外打工,我无家可归。

【辽宁精英人物】

——记辽宁劳动模范教育专家李华(系列报道之九)

作者/康锦达

中国有一句很古老的话,每逢佳节倍思亲。

2025年的元旦,李华和往年一样接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问候和祝福的留言。

无论是微信还是短信,都是情感的驱使,可以字斟句酌,比直接打电话更让人暖心。

这条微言写得很动情:

在2025年的第一天,我和家人正在海南度假,看着俩个孩子在海边戏水,一种幸福感溢满了我的视线,此时此刻我想和您说几句话:我想起了我十八岁的岁末,寝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学校有4天月底假。同学们都放假回家了,只有我留在寝室里,父母都在外打工,我无家可归。

第二天是元旦的早晨,我倦在被子里,心情很差。望着空荡荡的寝室,情绪很差。您轻轻地推开门,端了一饭盒的饺子,说,孩子,今天是元旦,打起精神来,把饺孑吃了……

我端着饺子,流泪了。

您站起身,把一本崭新的日记本放在我的床头说:这是我给你的新年礼物,我还给你写了一段话,您走到门前,回过头说,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能流泪……

您走后,我打开日记本。

上面写道:

孩子,每个人来到人间,我们都无法选择家庭。但可以选择的是,是自己给自己的理念选择。海燕为什么被称为“海的精灵”?鹰为什么被称为“蓝天精英”?就是有独立的意志!不会被面临的困难所压倒。因为这个世界上的成功者,都有共同的特质一一征服。

幸福和鲜花都将属于这样的千千万万的人。你是有这样潜质的孩子,在新的一年加油吧。将来你也将是这个千千万万人中的一员!

您走后,看到您亲笔给我写下的文字,顿时热泪盈眶。

这个激励伴随了我30年,今天,我成了政协委员,有了自己的三家公司,为社会做了些事,但我做得还很不够……

一条微信写道:

《一封家书》

寸草春晖,心怀感恩

风雨路上,我们与您同行

我会努力成为您的骄傲

没有一个坎坷不会被跨越

心有梦想,才能行致远方

奔赴下一场星辰大海

母校的爱是我永远的避风港

时光不会辜负努力向上的人

五十而志,中年正燃

95届学生荣帮敬上

当我在校友群看到,在母校30年华诞暨大湾区和故乡招商引资洽谈会上看到您还是那么年轻,我心情特好。我看到家乡报刊《铁岭日报》题为《铁岭市外事学校:“校友圈”撬动招商引资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

报道开头这样写道:

这是一场“久别重逢”的盛大宴会,亦是校友们“南来北往”的双向奔赴。

从报道中我知道:您己经年过六旬,还在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助力和忙碌,这是一种初心,一种价值,为您骄傲。

报道中写道:近日,铁岭市外事学校30周年校庆暨校友及资源回报家乡引智引资恳谈会在深圳举行。

活动当日,市政府相关领导带领市商务局、市招商局、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参加活动,与铁岭外事学校校长李华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68名校友、32位企业家欢聚一堂,围绕“为家乡招商引资”这一主题展开共叙友谊,共话发展新机遇。

报道中有引用您说话。

“母校是我们永远的家,校友会的宗旨是‘困难分担、快乐共享、感恩母校、回报家乡、服务社会’。

“我们了解到有许多校友已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成就,具备了丰富的社会资源。希望校友们能够关注和支持母校及家乡的发展,共同推动铁岭经济的繁荣。”

我的校友们说:“作为铁岭学子,永远忘不了家乡和母校的恩情,只要家乡和母校需要,我们愿意为铁岭经济社会发展和母校产教深度融合尽绵薄之力。”

这话多给力呀!我为我的校友们自豪。

报道中讲:“恳谈会上,外事学校全国校友会会长田达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母校的深情与助力家乡的决心。李华则回顾学校发展,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并展望在大湾区发展的大背景下,抓住发展机遇,努力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在校庆活动期间,铁岭外事学校成功签订了多项合作意向书。其中,与深圳简道智能有限公司达成利用虚拟技术开展无人机驾驶培训合作意向,将为学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无人机驾驶人才提供有力支持;与希尔顿欢朋酒店就酒店作为学校实训基地以及学校为酒店输送毕业生事宜达成合作意向,实现了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此次校庆活动充分发挥了校友资源的强大力量,创新地将校庆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为铁岭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校友们主动担当,积极联络各界企业家,为家乡搭建起广阔的合作交流平台,不仅体现了校友对母校的深厚情谊,更彰显了学校的社会担当与对家乡发展的强烈责任感。”作为我市首家利用“校友圈”撬动招商引资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自2007年以来,铁岭外事学校始终致力于服务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李华表示,接下来,将逐步促进招商板块取得的丰硕成果“落地生根”,推动铁岭经济实现新的跨越,铁岭也将在与大湾区等地区的合作交流中,充分调动和集聚更多校友,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打造校友经济“强磁场”。

我被这一段话感动了,这是家乡对学校对您的评价。是您用自己一寸寸的光亮,迎来自己新价值的诞生啊,我真的好佩服您啊……

我一直珍藏着这么多年来,您写给我的信,还有您寄给我女儿的“长命锁”,我还珍藏着2004年9月14日《中国教育报》登载你的事迹《李华:有份量的承诺》,那是记录您创办的“寒窗基金”,为贫困家庭孩子助学的故事,我也是您资助的学生。那篇文章里,最后的一段是:

……李华的名气越来越大了,荣誉也接踵而来。2003年,她成为铁岭市教育系统唯一的省级劳模。今年7月,她又当选为“第二届全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

哭过、累过、苦过,爱过、笑过、拼过。年过 40的李华依然美丽,这是一种经过生活磨砺,在追求事业的途中焕发出的成熟之美。

还有珍藏的2007年8月1日的《人民政协报》推出的人物系列:

栏目的标题是:《他们,推动中国教育发展进程》

本期嘉宾:

李华,辽宁省铁岭市政协常委、民革市副主委,铁岭市外事学校校长。2004年当选第二届全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曾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

文章标题是:《为了美丽的梦想艰难前行》。

另外,我还珍藏着您写的一本在2006年12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您的30万字的著作《当代应用文写作》和2007年6月3日,《光明日报》刊发您的3000字的学术论文《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写作教学》及您2008年在美国世界银行门前的照片……

我把这些我的珍藏拍成照片发给您,作为新年的礼物。这能唤起您许多难忘的回忆,也作为我未来精神上的永远激励。

一条短信:

偶像的力量,成长的灯塔!

我的偶像是李华校长,他勤勤恳恳三十年,为家乡培育了数万人才走向社会,这些学生成材之后,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回报母校! 这是我学习的榜样!

一条短信:

……毕业业后,事业上遇到了难题,我都愿意找您聊聊。南方,下班都很晚,那时晚上给您打电话是很平常的事,生活上、工作上有什么成绩和困难都爱跟您说说,而且一聊就是个把小时,很多学生一直称您为“妈妈”。我也有这样的同感,不能和妈妈说的话,也愿意和您讲,我还记得我21岁刚刚担任深圳华侨城集团餐饮部总监时,您给我的鼓励,我还记我获得“深圳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餐饮类冠军”,并被授予“能工巧匠大师”称号时,您激动地在电话里说,你太棒啦!学校为你高兴,家乡为你骄傲。当我获得亚太地区酒店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的时候,您寄给我一支“派克”金笔……并聘我为母校“能工巧匠大师级指导教师”……

现任深圳侨兴集团高管、兰博基尼深圳执行董事的她,创办了“妈宝购”网站,多年向铁岭市慈善总会、铁岭市妇联、铁岭市教育基金会捐赠多批次儿童用品、向自己母校的老师捐赠品牌手机的一位毕业生在香港发来一条短信:

时光流逝,严师难忘,在校时您对我要求很严。现在想想,如果没有学校和您的精心培养和严格要求,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

一条短信:

您是我的校长,更像我的妈妈,每年元旦的第一声祝福一定要送给您,我从小一直和奶奶一起生活,在母校您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我永远不会忘记, 在我毕业时,您把市政府唯一的事业编制名额给了我。您说,“这个和奶奶相依为命的孩子,比你们任何人都需要这份稳定的工作。”

我还记得上班的第一天下晚,您打电话和我说“不管在工作和 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来找我,就拿我 当你妈妈吧!

一条微视频:(画外音这样说道:)我们广东校友几个您的学生献给您一首歌《母亲》。

歌声响起,字幕滑动:您不是母亲却胜似母亲,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您,您却给了我们美好的人生!

……我们记得,在专升本的考试前期,您规定所有老师课余补课,不收补课费,这是记忆很深的事。我们记得,我们学校有一块操场,有一个商家要做停车场,租的价格挺高,被您拒绝了。我们记得:有人要租学校食堂,一年给100万,也被您拒绝了。您说学生不能去外面吃饭,学生的操场一块也不能租,那是学生锻炼身体的地方。

2025年元旦的前两天。

笔者着到铁岭电视台《新闻观察》栏目记者杨海燕,陈野采编的长达12分钟具有指向性的深度报道:

《铁岭市外事学校:特色办学的破茧之路》

笔者将这个报道摘抄如下:

主持人王珊口播:

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铁岭市外事学校已悄然走过了三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三十年,是一部砥砺奋进的创业史,更是一部硕果累累的育人篇,见证了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蜕变。

它究竟是如何做到在众多学校的激烈角逐中站稳脚跟,又是凭借怎样独特的路径开辟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特色办学之路呢?

划过学校主校区和意气风发师生的配片。

主持人口播:

走进市外事学校,现代化的教学、实训楼错落有致,校园环境优美宜人,处处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同期声】市外事学校学生 潘彥彤:“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年我在市技能职业大赛上讲故事比赛获得二等奖,学校专业课的老师讲得非常棒,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同期声】市外事学校学生 马宏佳:“外事学校有一个是我特别喜欢的,是奖学金的设定,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获得了奖学金的三等奖。我感到非常荣幸能来到外事大家庭,成为外事学校的一员。”

划过学校老师授课配片。

主持人:1994年,顺应时代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创始人李华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和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开始了艰难的办学探索。

【同期声】市外事学校校长 李华:“九十年代初,旅游专业在全国没有本科院校,铁岭这个专业是空白,全日制的民办职业学校也是空白。当时报名的150多人,我们只收了不到30人入学,我们决心一定让这些首批的毕业生就业成才各保个。”

划过学校多幅课堂配片:

主持人: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就用传统的教具和方法传授知识;没有充足的师资,就四处招揽贤才,一位位志同道合的教师汇聚于此,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为学生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同期声】市外事学校学生家长王薇:“当初为了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也走了很多地方,通过对比,最终选择了铁岭外事学校,主要考虑孩子的未来发展方向,因为咱们学校与各大校企单位合作,能为将来就业有(提供)更好的选择!”

主持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开始逐步拓展专业领域。从早期的旅游、导游等专业,逐渐延伸到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民航服务等多元化专业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学校在基础建设上也不断加大投入。新搬迁的教学楼配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实训实验室。模拟客房、餐厅、各类乐器、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

【同期声】市外事学校教师 王思宇:“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为我们计算机编程学科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包括专业的计算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

【配片】学校的师资队伍是其稳健前行的坚实保障。这里汇聚了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他们不仅在语言教学、外事礼仪等专业领域造诣深厚,还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不断的培训和教研活动,教师们持续更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同期声】市外事学校教师 张胜男:“学校建校30年以来,一直在开设礼仪这门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知礼、懂礼、彬彬有礼的青年,使他们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

主持人:市外事学校的特色办学之路更是独树一帜。在课程设置上,除了扎实的基础学科教学外,学校秉承“让更多的孩子就业成才”的办学宗旨,形成了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即“订单式办学模式”、“3+2”中高职直通升学模式和“3+3”大专单招升学模式,实现了毕业生100%升入全日制高校。其中李冰倩、刘洁茹、王思恩3名学生在2024年辽宁省单招升学考试中获得单科满分的好成绩,并考入理想大学。如今,学校已形成“三特二严”的办学模式,也就是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真正达到了让学生走向操作运动会、走向趣味课堂、走向舞台、走向社会、走向职场、走向美好生活的意愿。

【同期声】市外事学校教务主任 孙冬梅:“经过30年的发展,学校已经从4个骨干专业发展为5个相应的专业群,形成了多元化的办学模式。”

主持人:从2020年开始,学校从“以就业为导向”转向为“就业与升学并重”的培养方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组建了文学社、器乐社团、摄影协会、篮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等1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激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期声】市外事学校招生办副主任 封常清:“除了我们所学的专业课之外,(学校)还会给他单独开设两门课程,一门就是我们铁岭市电视台主持人授课的普通话课,还有一个就是礼貌礼节。咱们校长不惜花费这个课时费,请到我们的校外讲师,给我们孩子进行全面的培养。”

主持人:为使同学们健康快乐成长,校园德育活动更是丰富多彩。“礼仪标兵”、“十大孝敬儿女”、“每周一庄重的升国旗仪式及旗下双语演讲、“毕业生爱心接力”传递活动,让每位即将离开家乡、告别母校的孩子,又多了一份深刻的情感牵挂。在活动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成为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同期声】市外事学校教师 麻静:“我们学校非常注重我们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我们学校每年都会组织相应的文化活动,比如说,文化艺术节还有专业技能节。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孩子的专业知识,在完成文化课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的礼仪教育。其实这些孩子在来我们学校之前可能这方面比较欠缺,在我们学校的多方面培养下,成为了高质量综合发展的毕业生。”

主持人:此外,学校早在2008年就投资几十万元建立了学校综合档案室,实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是我省最早建立档案集中管理制度的民办学校。

【同期声】市外事学校档案管理教师 李桂云:“当初我们建档案室,就是因为我们毕业的学生被分配到四面八方,如也广州、深圳、北京等这些大都城市,他们在大都城市落户是很难得一件事,需要我们的学籍档案,有了档案规范化管理,他们能顺利办理落户。”

主持人:在铁岭市外事学校,学生们的成长之路丰富多彩。除了通过参加高考升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外,学校还为学生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渠道和发展机会。而在学校的发展历程中,师生们无疑是最鲜活的篇章。

【配片】倪莹是学校幼儿保育专业的一位骨干教师,从事学校工作19年。据倪莹介绍,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竞赛和课题研究。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许多教师在省市级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

【同期声】市外事学校就业办主任 金兆玉:“这三十年,学校的变化太大了,教学条件越来越好,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努力为学生提供更优秀的教育。”

[配片】除了优秀的教师团队,学校的学生们也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同期声】市外事学校毕业生 谢岩:“当时没有考上高中,在铁岭多家学校去选择,但是因为对外事学校的一个学校文化所吸引,然后毅然决然选择了铁岭外事学校,但是来到这学校之后,特别是李华校长平时的为人以及学校老师的严格管理,包括学校给予我们的东西,对于现在包括家庭也带来深远的意义。”

主持人:像谢岩这样的优秀学生还有很多,他们中有政协委员、有慈善事业的道德标兵、劳动模范。30年来,学校共培育出了17000名毕业生,全部在北京、上海、广东、海南等地大中城市就业或升学,真正实现了办学之初的就业率100%、升学率100%承诺。同时,学校还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与1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30余所中外高校合作办学,并先后聘请了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外教师来校任教。

同期声:这25年来,市外事学校毕业生姜楠:一晃毕业己经25年了,这25年来,李华校长更像我的家人一样,在学业、事业、生活等方面都给予我很多鼓励帮助和指导,毕业的25年里,我先后取得了成人本科和在职研究生的学历。目前,工作稳定,就职于辽宁省内一所公办的高职学校,任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一职。

主持人:

【同期声】市外事学校副校长 刘春雨:“2020年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与铁岭外事学校促成‘3+3’合作办学。目前铁岭外事学校与辽宁省多家大专院达成合作办学协议,确保学生百分百顺利升入大专并跟踪安置就业。”

【配片】在追求教育卓越、规模拓展与品质提升的发展进程中,学校始终坚守着一份深厚的社会责任感,不忘回馈社会。多年来,学校本着“一人读书,一个就业,一户脱贫”的扶贫宗旨,出资20万元创建了“温暖工程”,已经使3000多个家庭脱贫致富。同时,为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设立了“入学奖学金”等七项“奖学金工程”,至今奖励、资助金额已达1400余万元。,

30年来,学校共培育出了17000名毕业生,全部在北京、上海、广东、海南等地大中城市就业或升学,真正实现了办学之初的就业率100%、升学率100%承诺。同时,学校还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与1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30余所中外高校合作办学,并先后聘请了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外教师来校任教。

【配片】在追求教育卓越、规模拓展与品质提升的发展进程中,学校始终坚守着一份深厚的社会责任感,不忘回馈社会。多年来,学校本着“一人读书,一个就业,一户脱贫”的扶贫宗旨,出资20万元创建了“温暖工程”,已经使3000多个家庭脱贫致富。同时,为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设立了“入学奖学金”等七项“奖学金工程”,至今奖励、资助金额已达1400余万元。

【同期声】市外事学校校长 李华:“我们虽然是一个中专学校,但是我们在全国有8个以省分单位的校友会,这是我们学校在学生毕业分配的时候一个毕业的方案形成的,我们的做法是每五年分配两个发达省区的毕业生。到现在刚好是30年,一个很好的周期。那么,这种分配的模式让优秀的学生和较好的学生能够均衡的分配,这是我们自己的毕业生的分配模式。”

主持人:30年校庆,是铁岭外事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牌,更是迈向程的起点。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打造成为一所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职业学校。

【同期声】市外事学校校长李华:“让更多的孩子就业成才是我们一直坚定的办学宗旨,‘以理治校、以礼塑人’是我们一直坚守的办学理念。提升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主持人:市外事学校通过明确的定位、优质的师资、特色的课程、浓郁的文化和广泛的交流合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外事人才,也为其他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相信在未来的征程中,市外事学校将继续秉持特色办学的理念,不断创新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教育篇章。

不言而喻,这个长达12分钟的深度报道:不仅是对铁岭外事学校30年办校历程的回顾,也是主流媒体对社会发展价值的肯定。更是传递一种教育的力量。

那些走出学校的学子们,无论走得多远,却始终惦记着家乡,有一种责任和担当,与家乡相互牵挂,遥相守望。

也许,这正是母校给予他(她)的温热慈爱,让他(她)在自己栖息生长的生命里,涵育了飞翔广阔的天宇之际,还不断深情地遥望惦记自己的无论贫困还是富饶的家乡……

让自己有新价值的诞生,这才是社稷发展的根基和方向。才是新质教育的力量。

对于铁岭外事学校而言,铁岭电视台用《新闻观察》这样重量级深度报道来诠释这所学校带给时代的启示和思考。

是写进历史的留给铁岭外事学校的“元旦献辞”。

见习编辑 李仁杰

责任编辑 宋茜

责任校对 杨芳

审核总编 傅强

来源:辽宁区域经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