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诺贝尔文学奖

B站影视 2025-01-04 23:19 2

摘要: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韩国作家韩江(Han Kang),以表彰其在文学上的成就,看到这个新闻之后我在想,按照中华田园蛆们的观点,这又是靠抹黑韩国而拿奖的,按他们的观点,每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韩国作家韩江(Han Kang),以表彰其在文学上的成就,看到这个新闻之后我在想,按照中华田园蛆们的观点,这又是靠抹黑韩国而拿奖的,按他们的观点,每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都是靠抹黑自己国家而获奖的,让我说,要真是这样,那诺贝尔文学奖的含金量可就太高了。

人类要文学这种东西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文学的终极使命是什么?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阶段应该会有不同的答案,不管有多少种答案,但有一点应该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文学不是用来歌功颂德的。

很多网友说诺奖是西方的奖项,因此不足以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这话有道理也没道理,有道理是因为任何人都有自己在意和不在意的事情,你不想在意诺奖当然是你的自由,无论对你还是对诺奖来说,都无关紧要,如果全中国人里有一多半人都认为诺奖是西方人的,跟中国人没关系,中国人也不该在意这个奖,那么上面那句话依然成立:这对诺奖和不在意获奖、反对诺奖的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无足轻重,我用的是“每个”这个词语,意思就是说作为一个个的个体,对诺奖的轻视和排斥,并不能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当我们作为一个整体,主流声音都在反对诺奖的时候,那就是个值得关注的符号了——集体排外,排斥外来文化,历来都是不祥之兆,而不祥之事发生之后,每个个体的命运也都会受到影响,这一点在历史上的例子多得很,殷鉴不远,就不多说了。

我是很看重诺奖的,无论是文学奖还是物理、化学、生理(医学),我认为这些奖项的获得者不仅代表着他们自己的成就,也代表着他们的研究把人类的科学和文明又推进了一步,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排斥诺奖呢?我们喜欢西方的消费电子,喜欢西方的汽车飞机,离不开西方的医疗设备,但是我们特别排斥西方的文化,当然,任何人都有排斥、反感西方文化的自由,不过我想提醒一下这类人:你所离不开的所有能改善你生活质量的东西,提高你工作效率的东西,从电视到空调,从电话到电脑,从操作系统到互联网,从飞机到高铁,从地铁到汽车,从CT到核磁共振……这些东西都来自西方科技,而西方的科技,来源于孕育了科技人才的西方文化(此处“文化”一词为泛指,含环境、制度等因素在内),而你所倚重的老祖宗的智慧,在你今天的生活里,为你贡献了什么?

传统文化和老祖宗的智慧,当然也为我们保留了一些好东西,比如在木质建筑上的技艺,幼儿脱臼接骨术,书法,烹饪等等,也确实有很多好东西,但总体而言,老祖宗没有留下能足以改变族群命运的思想,或者技术创新,否则我们不可能到了近现代被洋人按在地上摩擦,从这个角度说,那些有权有势有能力的老祖宗没干过人事儿,而那些没权没势没能力的老祖宗,千百年来一直都在当牛做马,也没能力做人事儿。

咱们接着说回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不少网友说莫言是靠着抹黑祖国、迎合西方才得了诺奖,说这话的人应该不仅没看过莫言的书,也没看过其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书,是个十足Low B蛆虫。

不要说诺奖,除了中国之外,全世界有名的文学奖,我还从来没听说过有哪部作品是靠着歌颂和赞美而获奖的。

文学最基本的功能,应该是揭露和批判,而不是歌颂和赞美。

1915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因为《约翰·克里斯多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出,法国人非常生气,法国政府也很生气,法国外交部愤怒之下宣布法国驻瑞典大使将不出席颁奖仪式,法国人憎恨罗曼·罗兰可以追溯到一战时期,罗曼·罗兰在瑞士撰文批评一战是毫无道义的战争,主张结束战争建立和平,法国的小粉蓝们认为罗曼·罗兰把祖国倾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参与的战争视为是让年轻人当炮灰的杀戮游戏,是不折不扣的“法奸”行为,是卖国者和叛国贼,而一战的另一方,德国,则认为罗曼·罗兰是披着和平外衣的阴险敌人,一直到1936年,愚蠢的法国人才意识到罗曼·罗兰的可贵,他们为作家举行了70岁生日的盛大纪念活动,表达了对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的尊敬,那本获得诺奖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写了什么呢?写了法国人空虚堕落不求上进,写了德国人虚伪做作玩儿阴谋,把两个国家扒了个底儿朝天,把自己国家的毛病和不足展现在全世界面前。

如今,罗曼·罗兰是法国人的骄傲,他在法国历史、法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均不可撼动,法国不仅发行纪念他的邮票,从官方到民间,都有自发的、或者有组织的纪念罗曼·罗兰的活动。

上图:纪念罗曼·罗兰诞辰100周年纪念邮票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理由是:

“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192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爱尔兰(英国)作家萧伯纳(乔治·伯纳德·萧(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作品是《圣女贞德》,写了英国宗教裁判所烧死贞德的事,萧伯纳讽刺了英国政府,英国社会,并借贞德之口说出对英国社会的失望:“上帝啊,你的国度何时才能降临?”,这对全民信教的英国来说是个巨大的冒犯,但英国人至今认为萧伯纳是他们国宝级的宗师,并没有因为他“抹黑”英国而将他定为“英奸”。

193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Sinclair Lewis,1885年2月7日-1951年1月10日),作品是《巴比特》,该书对美国社会大加罚挞,痛骂虚伪可耻的政府和愚昧守旧的民众,尽管诸如辛克莱·刘易斯这样的人,以及和他类似的人两百年来一直在唱衰美国,但美国至今仍然是世界第一强国,而在颂圣声中飘飘欲仙的苏联,早已土崩瓦解,说明了什么,不言自明。

193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1867年8月14日-1933年1月31日)获得,作品是《福尔赛世家》,该书记载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衰落,是一部唱衰祖国的反动作品,但是他的祖国没有吊死他,高尔斯华绥还写过一篇辛辣讽刺英国现实的小说叫做《安静的旅邸》,讲的是一个巡夜的人打着灯笼走街串巷,在灯笼的照射下,街道里的垃圾和肮脏被发现,巡夜人让市民们不要扔垃圾,要爱护街道,被市民们抗议,说巡夜人丑化大英帝国的街道,于是巡夜人被抓起来投进监狱,高尔斯华绥说:丑陋的不是巡夜人,而是那些不肯面对事实的市民和伪善的法律。

诸如此类的例子非常多,比如美国人威廉·福纳克痛骂美国白人的《喧哗与骚动》获得了194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因为跟政府对着干,写反战文章而两次吃官司、进监狱的罗素,拿了195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瑞典人自黑的《大盗巴拉巴》则获得了195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1983年英国人威廉·戈丁尔写了虚构小说《蝇王》,把英国人写成野蛮人,讽刺他们一旦离开文明世界的规则和理性,什么绅士风度,什么温文尔雅,统统不存在,都是野蛮人,这部作品把英国人骂得很惨,但是英国人举国欢腾,认为作者是英伦之光,而英国,虽然被骂得挺惨,但一直都在世界强国之列。

198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法国作家克洛德·西蒙,作品是《弗兰德公路》,讲的是二战的事,这个作者不歌颂法国军队如何英勇作战,却写了一名士兵和嫂嫂通奸的故事,深刻的刻画了人性,这样的作品在咱们这里要是能出版真是怪事,但是法国人就让他出版了,而且没想到的是居然还拿了大奖。

西班牙人卡米洛·何塞·塞拉讽刺自己国家愚昧落后的《帕斯库亚尔·杜阿尔特一家》、抨击美国种族歧视的托尼·莫里森、写国王和修女私通的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谴责美国总统布什和自己国家首相布莱尔的英国作家哈罗德·品特……这些人都是批评自己祖国的人,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有两个比较特殊的例子,一个是具有法国和毛里求斯双重国籍的作者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他的作品《战争》获得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诺奖组委会通知法国克莱齐奥获奖,总统和文化部长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这一喜讯,并邀请克莱齐奥发言,这位老兄开口一句话把在场的所有法国人气个半死:我的祖国是毛里求斯!最后诺奖组委会只好既邀请了法国大使,也邀请了毛里求斯大使……但法国政府、法国人并没有因此为难克莱齐奥,他至今仍然住在法国,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仍是法国人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法国人的这份胸怀,不知道田园蛆们看了有何感想?

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是大名鼎鼎的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1918-2008),索尔仁尼琴二战时期是苏联炮兵连长,作战勇猛获得过两枚勋章,1945年因为在个人信件中对伟大领袖斯大林不敬而被逮捕,先是在劳改赢干了八年苦力,后流放哈萨克斯坦,1953年斯大林死亡,1957年索尔仁尼琴被获准回家,在梁赞市当了一名数学老师,这期间写了不少带有自传性质的书,因为涉及劳改营话题,没人敢给他出版,直到赫鲁晓夫点头,索尔仁尼琴的作品才得以出版,而他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被人们知道,1962年被吸收进梁赞作协,因为苏联国内没人敢出版他的《癌症楼》(又译《癌病房》),于是1968年在苏黎出版了该书,随后立即被开除出梁赞作协分会,1970年,凭作品《癌病房》获诺贝尔文学奖,作者用癌症楼象征整个病态的苏联社会,揭露了苏联政府专制的黑暗和残忍,这本书的出版费尽了周折,索尔仁尼琴甚至准备了备用书名《林荫路端的病房大楼》,虽然得了诺奖,但索尔仁尼琴没敢去领奖,他怕去了回不来,1973年12月巴黎出版了《古拉格群岛》,苏联当局很生气,于1974年2褫夺了他的公民身份,将他驱逐出境,但在我看来这已经非常之仁慈了,因为他们只是将索尔仁尼琴驱逐出境,并没有弄死他,不仅如此,苏联政府还允许索尔仁尼琴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在1980年代投奔美国和索尔仁尼琴团聚,索尔仁尼琴仁兄虽然住在美国,但批评美国也是毫不留情,不过美国依然很欢迎他,叶利钦上台后于1994年邀请索尔仁尼琴回国,当时苏联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索兄得到了民族英雄般的礼遇,但索兄继续批评叶利钦,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毁了苏联,并拒绝了叶利钦颁发给他的国家荣誉勋章,他说:祖国变成这个样子,我无法接受任何荣誉!2007年,国际油价走高,俄罗斯经济开始好转,人民生活水平开始提高,索尔仁尼琴这才接受了普京授予他的国家荣誉勋章。

索尔仁尼琴这一辈子是走到哪里批评到哪里,让我看这样做就对了:真正的作家绝不可能靠舔屁眼子得到尊重。

设计对白:“接受这劳什子算是给你面子了!”

第二年的8月3 日,索尔仁尼琴在俄罗斯最体面的时候因为心脏病逝世,享年89岁,在讣告中,俄主流媒体对他评价是:俄罗斯的良心。

索尔仁尼琴是幸运的,因为他的祖国理解他,“只”用了半个世纪,而更多优秀的作家,到死都没能被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理解,甚至死的时候还背负着骂名。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批评自己祖国的人都赢得了自己国家和人民的认可与尊敬,因为祖国和人民知道为了繁荣昌盛,必须得有这么一群秉持良心为民族工作的人:

文化是社会的灵魂,而有良心的作家则是保持民族灵魂纯洁高贵的守护者。

来源:肉铁兽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