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相机和行走, 在AI时代寻找与世界的共情

B站影视 2025-01-04 23:00 2

摘要:2024年8月,北京,参加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相关比赛的小选手在吃午饭,在桌子的另一边,一台机器人耷拉着脑袋在充电。近些年,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教育,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支持开展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推动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南方周末记者

2024年8月,北京,参加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相关比赛的小选手在吃午饭,在桌子的另一边,一台机器人耷拉着脑袋在充电。近些年,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教育,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支持开展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推动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用AI生成的人物、动植物和风景图片,在社交软件群聊里变得多了起来。

2024年10月,四川成都,一位售卖五颜六色气球以及各类小玩具的商贩悠然地骑着三轮车从道路上经过,鲜艳而夸张的色彩勾勒出一幅在卡通片里才会出现的奇幻场景。(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虽然群友们大都不是这些图片的创作者,但是大家热衷于分享这类图片无异于证明了一个观点,即有着“完美人类形象”或者“绝世美景”的图片,在视觉上一定程度来说为大家带来了美的愉悦。

2024年10月,四川绵阳,夜里,数十名年轻人支起手机和补光灯支架,聚集在东方红大桥下进行直播,在城市公共空间里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置身于全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我的工作重心虽向视频领域偏移,然而,摄影始终是一种取悦自我的方式。

2024年6月,云南大理,我把相机挂在胸前,给洱海边的一棵长相仿若心形的树比个心。四十年前,大理成为中国第一批对外国游客开放的城市之一。在大城市不断内卷的当下,大理又被塑造成“诗意栖居”的符号,各色人等在这里用各种方式生活,自然胜景接纳了这一切。(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正如数字化浪潮之下一部分人对传统胶片创作手法的坚守,与面对屏幕键入连串语料生成一张张精美的AI图片不同,我更钟情于背起相机外出行走,用双脚探索大地脉络,用镜头记录烟火人间。

2024年6月,四川成都,文殊院外,市民游客与红墙灰瓦上的“幸福”两个金色大字合影留念。2024年底成都再次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连续16年获此殊荣。(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4月份以来的广州沉浸在连绵不断的雨幕之中,湿润的春风仿佛能被拧出细密水珠;待夏日来临,穿行于重庆街头,烈日炙烤着大地,滚滚热浪扑面而来,让人几近难以睁开双眼……看世界的过程其实就在感世界。一次次的触动和感动,驱使我举起相机,快门一开一合定格下与世界的共情瞬间。新年将至,我从电脑里翻看这些照片,试图从这一年的光影碎片中,拼凑一份有别于日常新闻工作的年终回忆。当这份独特的回忆逐渐成形,又不禁心生感叹:人生的剧本,可以回看,却不能重走。

2024年12月,上海,观众在“法老的国度”展厅佩德阿蒙的彩绘人形棺前驻足观看。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是近20年来埃及在境外举办的最大规模文物展,共展出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2024年9月,广东深圳,一处零售空间布置的巨人装置接近两层楼高,其皮肤上的纹理和毛孔清晰可见,逼真程度令人震惊,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来参观。(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时光悄无声息地冲刷着岁月的堤岸。重温镜头里的人,有朝气、有疲惫,有渴望、有迷茫……人类的情感错综复杂、丰富多变,或许体量再大的AI大模型也无法囊括。

2024年7月,云南昆明,两名工人在工作间隙坐在机场候机楼敞亮的落地玻璃窗外聊天。(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AI的横空出世与不断进化,究竟是拉近还是疏远了人们与外部世界的距离,我无法给出答案。

2024年5月,新疆伊宁,一位当地居民在古老的巷子里抱着吉他边走边弹奏。(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但我深知,这里每一张亲手拍摄的照片,都是我与这个世界真实相拥的印记。那些被定格的瞬间,承载着彼时彼刻的温度、气息与情感,在岁月的长河中闪烁着微光。

2024年5月,陕西西安,游客聚集在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拍古风写真照。她们以精致的妆造、华美的古装秀出传统审美的自信,在大雁塔下定格美好的旅行瞬间。(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

责编 李楠 冯飞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