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面是一个单独的故事,故事都是完结篇,没有连载,来源于生活,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本文采用的第一人称书写,人物姓名都是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下面是一个单独的故事,故事都是完结篇,没有连载,来源于生活,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本文采用的第一人称书写,人物姓名都是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父亲走了。 家里炸了锅。 他竟然立了遗嘱。 内容更炸裂。 万贯家财,与我无关。 我,净身出户? 我怒了,这算什么? 可当我打开他唯一的遗物…… 一个破皮箱。 里面,只有一张欠条。 收款人,竟是我自己! 这荒唐的闹剧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惊天秘密?
我叫耿浩宇,今年五十八岁,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从我记事起,我和父亲耿建军的关系,就像冬天里结了冰的河面,看着平静,底下却暗流涌动,谁也不服谁。
他是个老派的男人,沉默寡言,腰杆挺得笔直,好像一辈子都没弯过。对我,他更是吝啬得连一个笑脸都很少给。我们的交流,多半是以他的训斥和我的顶撞收场。所以,当律师当着所有亲戚的面,念出那份薄薄的遗嘱,说父亲名下的老房子、所有存款,都留给我妹妹耿婉婷,只给我留下他床底那个谁都不准碰的破皮箱时,我心里的火,“噌”地一下就蹿了起来。
这算什么?一辈子没给过我好脸色,到死还要这么羞辱我?
亲戚们的眼神像针一样扎在我身上,有同情,有幸灾乐祸,更多的是看热闹。我感觉自己的脸烧得滚烫,梗着脖子,一句话没说,在妹妹婉婷担忧的目光中,扭头走出了那个让我压抑了一辈子的家。
回到我自己家,妻子见我脸色不对,小心翼翼地问我怎么了。我一肚子委屈和愤怒,却说不出口。难道要我说,我被我亲爹当着所有人的面“净身出户”了?我这辈子的脸,算是丢尽了。
我在沙发上枯坐了一夜。天亮时,婉婷给我打来了电话,声音里带着哭腔:“哥,你别怪爸,他肯定有他的道理。那个皮箱,爸宝贝了一辈子,你快打开看看吧。”
道理?他能有什么道理?我心里冷笑,但终究还是拗不过妹妹的请求。第二天,我回了老宅。那个曾经充满烟火气的家,如今只剩下冰冷和空旷。我走到父亲的床边,弯腰,拖出了那个掉漆的、边缘磨得发白的旧皮日志。
箱子没上锁,我“啪嗒”一声打开了它。
里面空空荡荡,没有存折,没有房产证,更没有什么稀世珍宝。只有一张纸,一张因为年代久远而泛黄、折叠得整整齐齐的信纸。
我的心沉了下去,自嘲地笑了笑。这就是他留给我的“宝贝”?
我颤抖着手,展开了那张纸。上面是父亲那熟悉的、遒劲有力的钢笔字,可内容却让我如遭雷击。
这不是信,而是一张欠条。
欠条
今欠到耿浩宇人民币叁佰元整(¥300.00),此款用于……
后面的字迹有些模糊,被岁月侵蚀得看不真切。最让我大脑一片空白的,是落款。
欠款人:耿建军日期:一九七八年十月三日
一九七八年?那一年我才十一岁。叁佰元?在那个工人月工资只有三十几块的年代,这简直是一笔天文数字!
我彻底懵了。父亲,欠我钱?这怎么可能!我十一岁的时候,连一毛钱的零花钱都要看他脸色,我哪来的三百块钱借给他?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我把那张薄薄的纸翻来覆去地看,试图找出这是个恶作剧的证据。可那熟悉的字迹,那沉甸甸的笔锋,都在告诉我,这就是父亲亲手写的。
一个荒诞的念头在我脑海里升起:难道父亲在外面欠了别人的钱,不敢写别人的名字,就写了我这个儿子的名字来顶替?他这是想把麻烦留给我?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我心里最后一点对他的念想,也瞬间崩塌了。我攥着那张欠条,气得浑身发抖。好啊,耿建军,你真是我的“好父亲”!
我冲出老宅,直奔我发小马胜利的家。胜利是我几十年的铁哥们,当年我们两家是邻居,他或许知道些什么。
胜利正在院子里摆弄他的那些宝贝鸽子,见我气冲冲地闯进来,吓了一跳。
“浩宇?你这是怎么了?吃了炸药了?”
我把那张欠条“啪”地一下拍在他面前的石桌上,红着眼问道:“胜利,你给我评评理!有这么当爹的吗?他死了,还要这么坑儿子一把!”
胜利拿起欠条,眯着眼看了半天,也傻了。“建军叔欠你钱?这……这不对啊!七八年?那会儿咱都还是小屁孩呢!你哪来的三百块?”
“我怎么知道!”我一屁股坐在石凳上,烦躁地抓着头发,“我怀疑,这是他欠了别人的钱,拿我的名字当挡箭牌!”
胜利皱起了眉头,摇了摇头:“不能吧,浩宇。建军叔那个人,虽然脾气又臭又硬,但一辈子没跟人红过脸,更别说欠钱不还了。他那个人,最重脸面,怎么可能干出这种事?”
“知人知面不知心!”我愤愤不平,“他连家产都不留给我,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胜利沉默了,他点上一根烟,猛吸了一口,缓缓吐出烟圈,似乎在回忆什么。过了许久,他才开口,语气有些不确定:“浩宇,你记不记得,七八年秋天,你出过一次大事?”
我愣了一下。七八年?太久远了,我的记忆早已模糊。
胜利看我一脸茫然,提醒道:“就是那次,你为了掏个鸟窝,从咱家后面那棵大槐树上摔了下来,摔得头破血流,昏迷了好几天,差点……差点就没救回来。”
被他这么一提醒,一些破碎的画面开始在我脑海里浮现。医院里刺鼻的消毒水味,头上缠着厚厚的纱布,还有母亲秦淑芬哭红的双眼。
可这和我爸欠我钱,又有什么关系?难道他认为我摔伤了,就算是他欠我的?这也太牵强了。
胜利弹了弹烟灰,继续说:“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你被送到县医院,医生说你颅内出血,情况很危险,要做开颅手术,手术费……好像就要好几百块。那会儿谁家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啊?你妈当时就吓瘫了,整天以泪洗面。你爸呢?他那几天就像疯了一样,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地借钱。”
“借钱?”我的心猛地一揪。这些事,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我只记得,父亲在我整个童年里,都扮演着一个严厉的、冷酷的角色。我摔伤了,他不打我骂我就不错了,怎么可能为了我四处借钱?
“是啊,”胜利感慨道,“我记得我爸妈也把家里仅有的几十块钱都拿出来了,但还是杯水车薪。你爸跑遍了所有亲戚朋友,头都快磕破了,可那个年代,谁家都不富裕。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手术费突然就凑齐了。你手术很成功,住了小半个月的院就出院了。回家后,你爸对你管得更严了,动不动就训你,不让你再淘气。你小子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开始跟你爸对着干的吧?”
胜利的话,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我的心上。
我呆住了。我一直以为,我和父亲的隔阂,是因为他天性凉薄,不爱我。我从来没想过,这背后竟然还有这样一段我不知道的往事。
可是,如果他真的为了我借遍了亲戚,那欠条上为什么写的是我的名字?这说不通啊。
“那张欠条上的日期,是十月三号。”我喃喃自语。
胜利一拍大腿:“对啊!我记得你就是国庆节那天从树上摔下来的!十月三号,应该就是你做手术的日子!”
日期对上了!
一个让我不敢相信的猜测,像藤蔓一样缠住了我的心脏,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来。
难道说……这张欠条,记录的不是他欠我的钱,而是他为我治病所付出的代价?
可是,这三百块钱,到底是哪来的?他既然借遍了亲戚都没凑够,最后又是谁帮了他?为什么他要把这份恩情,记在我的名下?
无数个谜团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我迫切地想要知道真相。
告别了胜利,我失魂落魄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我们那片老家属区,我鬼使神差地走到了我们家老邻居,黎叔的家门口。
黎叔是父亲以前工厂里的老同事,也是看着我长大的长辈。父亲去世后,他来吊唁过,看到我时,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欲言又止。当时我沉浸在被剥夺继承权的愤怒中,并没有在意。现在想来,他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我鼓起勇气,敲响了黎叔家的门。
开门的是黎婶,看到我,她愣了一下,随即热情地把我拉了进去。“浩宇啊,你怎么来了?快进来坐!”
黎叔正坐在藤椅上看报纸,看到我,他扶了扶老花镜,叹了口气:“我就知道,你迟早会来的。”
我的心一紧,看来我猜对了。
我把那张泛黄的欠条递到黎叔面前,声音沙哑地问:“黎叔,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黎叔接过欠条,摩挲着那粗糙的纸张,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了泪光。他沉默了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像从遥远的岁月里传来。
“建军啊建军,你这个老倔驴,到死都还憋着……你这是何苦啊……”
黎叔告诉我,当年的耿建军,和我印象中的那个父亲,判若两人。
年轻时的父亲,并非沉默寡言,而是厂里有名的文艺青年。他心灵手巧,尤其痴迷木雕。当时厂里发的还不是工资,是工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父亲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把攒下的钱拿去买木料,买刻刀。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木雕艺术家。
黎叔说:“你爸那双手,可不是天生就该在车间里跟冰冷的铁疙瘩打交道的,那是天生就该拿着刻刀,雕龙画凤的!他雕的那个‘八仙过海’,厂里谁看了不竖大拇指?当时地区文化馆的馆长下来视察,一眼就看中你爸了,说要破格录取他去文化馆当专职的木雕师傅,还给他一个去省城美术学院进修的名额!”
去省城进修?当艺术家?这是我那个一辈子在工厂里默默无闻的父亲,曾有过的梦想?我听得目瞪口呆,这对我来说,简直比天方夜谭还要离奇。
“那后来呢?他为什么没去?”我急切地追问。
黎叔的眼神黯淡了下来,他看了一眼欠条上的日期,说:“因为你出事了。就在你爸拿到录取通知书,准备跟你妈商量这个天大的好消息的时候,你……从树上摔了下来。”
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像被重物击中。
“当时,医生说手术费要三百块,一分都不能少。这笔钱,在当年,能盖两间大瓦房了。你爸疯了一样,借遍了我们整个厂,也才凑了不到一百块。你妈哭得死去活来,说要不就不治了,认命吧。可你爸当时就给了你妈一巴掌,吼着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能让儿子没了!’”
“那天晚上,”黎叔的声音哽咽了,“你爸一个人在院子里坐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他就找到我,手里拿着一个布包,里面是他那套看得比命还重的,用上好的红木做的雕刻工具。他说,‘老黎,你帮我个忙,把这套家伙卖了。’”
我的眼泪,在那一刻,决了堤。
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夜晚,那个我一向认为冷酷无情的男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如何在儿子的生命和自己的梦想之间,做出了那个撕心裂肺的抉择。
黎叔接着说:“那套工具,是你爸的心头肉啊!他跟我说,‘这套工具,是有灵性的,不能落到不懂它的人手里。’他求我帮忙找个识货的买家。后来,我托关系找到了城里一个喜欢收藏的干部,对方看那套工具确实是好东西,给了三百块钱。”
三百块。不多不少,正好是我的手术费。
“钱一到手,你爸连口气都没喘,直接就交到了医院。你的手术很成功,你得救了。但是,你爸……也变了。”黎叔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从那以后,他再也没碰过刻刀,也再也没笑过。他把所有的热情和梦想,连同那套红木工具,一起埋葬在了那个秋天。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拼命地干活,拼命地攒钱。他对你越来越严厉,甚至可以说是苛刻,因为他害怕,害怕你再出一点点意外。他把所有的爱,都变成了最严厉的管教。”
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
我一直怨恨他对我苛刻,怨恨他对我的梦想嗤之以鼻。我大学毕业后,想下海经商,开口向他借启动资金。他把我骂得狗血淋头,说我好高骛远,不务正业,一个子儿都没给我。我因此和他大吵一架,好几年都对他心怀怨恨。
现在我才明白,他不是不支持我的梦想,他是害怕。他害怕我像他一样,为了一个虚无缥缥的梦想,输掉安稳的人生。他已经为我的人生赌上过一次他的一切,他输不起了,也再也赌不起了。他宁愿我做一个平庸的、安稳的普通人,也不愿我再去经历任何风浪。
那份沉默,那份严厉,那份看似不近人情的冷酷,背后竟然是如此沉重、如此深邃的父爱!
我攥着那张薄薄的欠条,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这哪里是欠条?这分明是一份父爱的账单!记录着他为了我,亲手扼杀了自己一生的梦想,所付出的惨痛代价!
他为什么要把收款人写成我?
我想,他大概是觉得,他欠我的。他为了给我一个健康的身体,剥夺了自己成为艺术家的可能,也因此,他无法成为一个温和的、懂得用言语表达爱的“好父亲”。他觉得,他亏欠了我一个本该更加完美的童年,亏欠了我一份本该更加温暖的父爱。
所以,他立下了这张欠条。他把这份沉甸甸的、无法言说的爱与愧疚,物化成了这三百块钱的“债务”。这笔债,他要用他的一生来偿还。而偿还的方式,就是看着我健康、平安、顺利地长大。
我想起了很多被我忽略的细节。
小时候,家里吃鸡,母亲总是把鸡腿夹给我和妹妹。父亲总是啃着没人要的鸡头和鸡爪,说自己就爱吃这个。现在想来,他只是想把最好的留给我们。
我上学时,冬天很冷。每天早上,我的自行车车座上,总是会多一个他用旧毛巾做的、热乎乎的坐垫。他从没说过这是他做的,但我知道,除了他,不会有第二个人。
我结婚那天,他喝了很多酒,第一次在我面前哭了。他拉着我的手,反复只说一句话:“浩宇,以后要好好过日子。”当时我只觉得他酒后失态,现在才明白,那泪水里,包含了多少的辛酸与欣慰。
他用他的一生,履行着这张欠条上的承诺。他用他的方式,偿还着这份他认为亏欠我的“债”。
而我呢?我这个愚蠢的儿子,却用怨恨和顶撞,回报了他三十年。我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了一点身外之物,误解他,怨恨他。
我狠狠地给了自己一巴掌,泪水和悔恨,像潮水一样将我淹没。
我踉踉跄跄地跑回家,妻子看到我失魂落魄的样子,吓坏了。我抱着她,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把所有的真相,所有的悔恨,都哭了出来。
哭过之后,我给妹妹婉婷打了电话。
“婉婷,哥错了,哥混蛋!”电话一接通,我便泣不成声。
婉婷在电话那头也哭了。“哥,爸临走前跟我说,他说他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你。他说他不是一个好父亲,没能给你想要的父爱。他说把房子和钱留给我,不是偏心,而是……而是他怕那个皮箱里的东西,分量太重,怕你一个人扛不住,想让我以后能多帮你一把。”
“他说,那张欠条,就是他留给你唯一的遗言。他希望你能看懂。”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着电话那头,长跪不起。
爸,我懂了。我全都懂了。
可是,太晚了。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我甚至,都没来得及跟您说一声“谢谢”,道一声“对不起”。
我把那张泛黄的欠条,小心翼翼地用塑封膜封好,放回了那个破旧的皮箱。我没有再回老宅去跟妹妹争什么房产,因为我知道,父亲留给我的这份遗产,比任何房子、任何金钱,都要珍贵千万倍。
就在我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时,婉婷又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她带着哭腔说:“哥,你再看看那张欠条的背面……爸在上面也写了字。”
我的心咯噔一下,连忙取出欠条,颤抖着翻到了背面。
在纸张的背面,用更轻、更颤抖的笔迹,写着一行小字,仿佛是父亲在生命最后的呓语:
“吾儿浩宇,若你见此字,证明你已健康长大,成家立业,一生平安。如此,则父债子还,父债……已清。”
“父债子还”,这四个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我灵魂深处最后一道闸门。
他不是要我还钱,他是要我用我一生的幸福,来“偿还”他这份用梦想换来的“父债”。我的健康,我的家庭,我的平安……这就是他一生所求的“还款”。
原来,那份看似冷漠的遗嘱,那场让我当众出丑的安排,都是他最后的苦心。他知道我的脾气,如果他平平淡淡地把这一切交给我,我或许永远不会去深究那个皮箱的秘密,永远不会理解他深埋心底的爱。他宁愿背负我一时的怨恨,也要用这种决绝的方式,逼着我去寻找真相,逼着我读懂他迟到了三十年的告白。
我捧着那张欠条,泪如雨下。窗外的阳光照进来,温暖而刺眼。我仿佛看到了父亲年轻时的模样,他站在阳光下,手里拿着刻刀,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然后,画面一转,他把刻刀和梦想一起埋葬,转身,用一双布满老茧、沾满机油的手,为我撑起了一片安稳的天空。
爸,您的债,儿子“还”清了。可是,儿子欠您的,这辈子,下辈子,都还不清了……
这个皮箱,这张欠条,从此成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它时时刻刻提醒着我,有一种爱,叫沉默如山;有一种付出,叫不为人知。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是否也曾像我一样,误解过父母那份深沉而独特的爱?他们或许不善言辞,或许方式笨拙,但那份为子女倾其所有的心,却是天底下最真挚的感情。不要等到来不及的时候,才去追悔莫及。
我想问问大家:在你的记忆中,父母是否也曾为你做过某件让你至今想来依旧热泪盈眶的“傻事”?你是否也有过因为误会而错过的温情?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读懂那份最不该被辜负的爱。
来源:健康艾伯特9W9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