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这个网络普及的后真相时代,我们常常面临着表达与沉默的两难选择:遇到不公,是否要站出来争得公道?遇到自己反感的事情,是否应该表达出来?要不要参与到他人的讨论之中?也许,有意见就应该提出,有质疑就应该面对,在符号系统中得到自我的话语
【审题分析】
材料围绕网络时代表达与沉默的两难困境展开。一方面,指出人们在面对不公、反感之事或他人讨论时,有表达的冲动,这源于对公道的追求、自我话语权的渴望以及对真相的探寻;另一方面,阐述了智者寡言、言多必失、人们悲欢不相通、表达者易被误解等观点,说明沉默也有其合理性,可能避免混乱与冲突。写作时,可以从支持表达的角度出发,论述表达对于维护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强调勇敢发声是公民的责任;也可从赞同沉默的角度,分析在复杂情况下保持沉默有助于冷静思考、避免纷争、保护自己;还能综合二者,探讨在不同情境下如何权衡表达与沉默,把握好表达的尺度和时机,实现理性发声。
【参考立意】
于表达中寻正义,于沉默里思己过
表达为剑,沉默为盾
权衡表达与沉默,彰显处世智慧
勇敢发声展担当,适时沉默蕴涵养
以理性表达破局,用适时沉默沉淀
在沉默与表达间,找寻平衡之道
表达诚可贵,沉默价亦高
用声音点亮正义,以沉默守护自我
解表达沉默之惑,行人生智慧之路
拥抱表达的勇气,领悟沉默的力量
【参考范文】
明辨表达与沉默,践行理性与担当
在网络如织、信息洪流奔涌的当下,表达与沉默成为了我们时常纠结的两难抉择。这不仅关乎个人的处世态度,更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表达,无疑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前行的有力杠杆。当社会中出现不公现象时,若人人选择沉默,那黑暗将肆意蔓延,正义的曙光难以穿透阴霾。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表达为剑,斩断不公的枷锁。马丁・路德・金激情澎湃地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为黑人争取平等权利,他的声音如洪钟大吕,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推动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在封建礼教束缚的旧时代,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振臂高呼,倡导民主与科学,他们用犀利的文字表达对旧制度的批判,为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开辟了道路。在日常生活中,表达也是我们沟通情感、传递思想的桥梁。
真诚地表达爱意,能让亲情更加深厚、友情更加坚固、爱情更加美满。然而,我们也应看到,表达并非毫无风险。若仅凭一时冲动,在缺乏理性思考的情况下肆意表达,可能会传播不实信息,引发社会混乱。
沉默,在某些情境下,是一种沉稳的智慧和自我保护的策略。“沉默是金” 并非空穴来风,在复杂的局势中,保持沉默能让我们避免陷入无谓的纷争,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沉淀自己、观察局势。例如,在学术争论中,当我们对某个问题尚未有足够深入的研究和清晰的认识时,盲目表达观点可能会暴露自己的无知,此时沉默便是一种谦逊和审慎。但沉默绝不是逃避责任的借口,若面对大是大非问题仍选择沉默,那便是冷漠与怯懦的表现。
在这个后真相时代,我们应明辨表达与沉默的时机,以理性为舵,担当为帆,驾驭好二者的关系。当面对关乎公共利益的大事,如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问题时,我们应勇敢地站出来,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而在面对个人恩怨、无关紧要的琐事时,适度的沉默或许能避免矛盾的激化。同时,我们在表达时要注重方式方法,以客观、真实、尊重他人的态度去发声,避免情绪化的宣泄。
表达与沉默,如同天平的两端,我们需在其中权衡利弊,找准平衡。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中,既不被喧嚣淹没,也不陷入冷漠的泥沼,以理性和担当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公正、包容的社会环境。让我们用理性的表达传递正能量,用适时的沉默涵养心性,在表达与沉默的交替中,实现自我价值,推动社会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来源:老熊作文高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