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致晕“新毒株”?专家回应

B站影视 2025-01-03 20:12 2

摘要:近期,流感高发季节来临,一种关于 “流感致晕新毒株” 的传言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许多人声称感染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流感毒株,其症状不仅包括常见的发热、咳嗽、乏力等,还出现了较为罕见的头晕甚至眩晕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一传言像

近期,流感高发季节来临,一种关于 “流感致晕新毒株” 的传言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许多人声称感染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流感毒株,其症状不仅包括常见的发热、咳嗽、乏力等,还出现了较为罕见的头晕甚至眩晕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一传言像一阵旋风,迅速席卷了各大社交平台和社区,不少人开始陷入恐慌,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受到威胁。在一些学校和办公场所,缺勤率有所上升,人们纷纷采取各种预防措施,甚至盲目囤积药品和防护用品,给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面对这一传言,专家们迅速做出了回应。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明确表示,目前并没有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新毒株。监测结果显示,本次流行的主要毒株为甲型流感 H1N1 型。个体感染呼吸道病毒后的表现因人而异,头晕、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都是呼吸道传染病较为常见的症状。这是因为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后,会随着血液循环散播到各个部位,从而引起全身症状,同时也是免疫系统识别病毒后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病毒入侵人体时,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系列防御反应,如释放炎性介质等,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而导致头晕等不适症状的出现。所以,仅凭头晕这一症状就断言出现了 “新毒株” 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公众应保持理性,不要轻信和传播没有根据的谣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流感发病后,通常会出现一系列症状。一般来说,起病初期可能会感到突然的不适,如浑身发冷、乏力,随后迅速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 39℃甚至更高,且发热往往会持续 3 - 5 天。呼吸道症状也较为明显,包括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咽痛通常较为剧烈,吞咽时疼痛加剧,咳嗽可能是干咳或伴有少量痰液。全身症状如头痛、全身酸痛、肌肉乏力等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这些症状是由于流感病毒在体内引发的炎症反应,导致身体释放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的。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症状更加严重,发病更为迅速,且全身症状更为突出,这是因为流感病毒的毒力相对较强,能够更强烈地刺激免疫系统,从而引发身体更强烈的反应。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感染流感后大多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病程一般在 5 - 7 天左右。在此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喝水,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病毒。同时,可以适当服用一些对症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来缓解发热、头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使用止咳药来减轻咳嗽症状。但要注意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因为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其无效,滥用抗生素还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然而,对于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患有基础疾病(如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肝肾疾病等)以及肥胖者等免疫力较低的高风险人群来说,流感可能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如肺炎、支气管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这些人群在流感高发季节应格外注意防护。首先,要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剧院、学校等,如果必须前往,应佩戴好口罩,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其次,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口鼻等部位,防止病毒入侵。再者,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些高风险人群应在流感季节来临前及时接种疫苗,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在流感的治疗中,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时机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在出现症状后的 48 小时内开始使用抗病毒药物效果最佳。这是因为在流感发病初期,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此时药物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病毒的繁殖,从而缩短病程,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降低发生重症的风险,同时也能减少将病毒传播给他人的可能性。如果错过了这一黄金时间,病毒可能已经在体内广泛扩散,药物的疗效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对于重症患者或病情持续进展的患者,即使超过 48 小时,仍应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目前,常见的流感抗病毒药物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够阻止流感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病毒在体内的传播。其活性代谢产物能够有效地抑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对这些病毒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适用于成人和 1 岁及 1 岁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治疗,也可用于预防。扎那米韦则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一般采用吸入给药的方式,可用于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帕拉米韦也是一种有效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静脉滴注给药,对于一些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较为适用,可用于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治疗。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市民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不要重复用药,不同的抗病毒药物作用机制相似,重复使用可能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其次,用药前务必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应谨慎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避免因自行用药不当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预防流感,日常卫生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勤洗手是首要的预防措施,研究表明,感冒病毒在手上能存活七十个小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物品,手上很容易沾染病毒,通过勤洗手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经手传播到口腔、鼻腔等部位的几率。在接触口鼻之前、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等情况下,都要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或香皂认真洗手,确保手部清洁。注意咳嗽礼仪也不容忽视,当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使用后的纸巾应及时丢入垃圾桶内。

如果来不及准备纸巾,可用肘部衣袖遮掩,避免用手捂住口鼻,因为手部接触其他物品的机会较多,容易造成病毒散播,而肘部接触其他地方的机会相对较少,能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在流感高发季节,尤其是在医院、公共交通工具、商场等人员密集且通风条件较差的场所,科学佩戴口罩能够有效阻挡飞沫传播,降低感染流感的可能性。普通医用外科口罩即可对飞沫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佩戴时要让鼻夹紧贴鼻翼,把口罩褶皱拉至下巴部位,保证鼻子和嘴巴被完全罩起来,并且要注意及时更换口罩,避免长时间佩戴同一口罩导致细菌滋生。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疫苗的作用原理是在保证人体安全的情况下,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对流感病毒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从而提高对流感病毒的抵御能力。其通过在疫苗中加入流感病毒的部分成分,使得接种者的免疫系统可以对这些成分产生免疫反应,进而产生抗体、生理活性物质等,并产生记忆性的免疫应答,当真正的流感病毒入侵时,免疫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并启动防御机制,有效预防流感的发生。

适合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范围广泛,包括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6 个月至 5 岁的儿童、孕妇、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肾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人群、卫生保健工作者、免疫功能低下(如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艾滋病患者等)的人群以及流感季节容易感染的人群(如学生、教师、运动员、旅游者等)。这些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或处于高风险环境中,接种疫苗能够显著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减少流感引发的并发症,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流感疫苗一般在每年的流感流行高峰前 1 到 2 个月接种,效果最佳,在我国,推荐接种时间通常为每年的 9 到 11 月,因为流感主要在每年的 11 月至次年的 3 月左右流行,接种后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身体才能产生有效保护抗体。

在接种疫苗前,应注意告知医生使用过和正在使用的疫苗、药物等信息,接种后要留观 30 分钟,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疫苗接种后,个别接种者可能会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疼痛,发热、头痛、乏力、肌肉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轻微不良反应,这些症状大多是自限性的,通常在 2 - 3 天内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出现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机制不明的疼痛(皮肤痛、肌肉痛)等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总之,目前并没有所谓 “流感致晕新毒株” 的出现,大家不必过度恐慌。在流感高发季节,我们应保持冷静,理性对待流感,通过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一旦出现流感症状,要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避免盲目用药和传播不实信息。让我们共同努力,平稳度过流感高发季,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来源:睡眠安稳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