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etab | 王一国团队发现“肌泌降糖素(Feimin)”调控运动产热及耐力的机制

B站影视 2025-01-03 00:38 3

摘要: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是促进代谢健康的有效手段,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肥胖、2型糖尿病及与衰老相关的肌少症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然而,饮食与运动是否通过相同的分子机制来实现其代谢保护作用,仍然尚待明确。

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是促进代谢健康的有效手段,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肥胖、2型糖尿病及与衰老相关的肌少症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然而,饮食与运动是否通过相同的分子机制来实现其代谢保护作用,仍然尚待明确。

2024年1月2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一国团队在Nature Metabolism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ellular Feimin enhances exercise performance by suppressing muscle thermogenesis( “胞内Feimin通过抑制肌肉产热提高运动耐力”) 的研究论文。研究阐明了肌肉分泌因子“肌泌降糖素(Feimin)”在调节运动耐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在同期另一项“肩并肩”的研究中 (详见BioArt单独推送) ,该团队首次发现了一种由饮食诱导的肌肉分泌激素,并将其命名为“肌泌降糖素 (Feimin) ”,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在此项研究中发现,肌肉特异性Feimin敲除小鼠 (Feimin MKO) 表现出运动能力显著下降,同时能量消耗增加。有意思的是,Feimin缺失使小鼠在运动过程中体温明显升高。通过RNA-seq表达谱筛选,研究者发现位于肌浆网膜上的Sarcolipin (Sln) 在Feimin缺失的情况下显著上调,而之前的研究已表明Sln对骨骼肌的产热和运动耐力至关重要。通过向Feimin MKO小鼠注射shSln-myo AAV以抑制Sln的表达,成功逆转了Feimin缺失引发的表型变化,表明Feimin通过调节Sln影响肌肉的产热和运动耐力。

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运动可以促使细胞质中的Feimin (cFeimin) 进入细胞核。为了探明运动后cFeimin是否通过入核来调节Sln的表达,研究者利用蛋白质组学筛选方法,发现cFeimin能够与转录因子FOXC2结合。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等手段,证实了cFeimin与FOXC2的相互作用,并解析了其主要结合位点。进一步的研究中,团队构建了肌肉特异性Foxc2敲除小鼠 (Foxc2 MKO) ,结果显示,Foxc2的缺失增强了小鼠的运动能力,同时抑制了运动中产生的产热反应。在此背景下,cFeimin的过表达或敲低均无法有效调节Sln的表达,表明cFeimin通过与FOXC2结合来调控Sln的表达,从而影响肌肉的产热和运动表现。

图1 运动后cFeimin入核,抑制Sln表达进而减少肌肉产热并提高运动耐力

研究还指出,AMPK作为调控运动代谢的重要信号分子,在运动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能够促进cFeimin在细胞核内的积累。当注射AMPK抑制剂compound C后,cFeimin在细胞核内的聚集明显减弱。磷酸化质谱分析显示,AMPK能够调节cFeimin的T112和T128两个磷酸化位点;突变实验进一步证实,这些位点的磷酸化对cFeimin的核质定位至关重要。此外,研究还发现,在肌肉特异性敲除AMPKa1/2小鼠的实验中,AMPK调节肌肉产热和运动耐力的作用得到了验证。通过连续注射AMPK激动剂AICAR模拟运动过程,同样支持AMPK通过调节“cFeimin-FOXC2-SLN信号轴”来发挥对运动的调控作用。

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了“AMPK-cFeimin-FOXC2-SLN信号轴”在调控运动产热和运动耐力中的关键作用(见图1) 。同期的两项研究共同表明,发现的Feimin在饮食和运动这两个重要生活方式过程中均发挥作用。在进餐后,Feimin的水平升高,调节血糖稳态;而在运动后,cFeimin进入细胞核,调控肌肉的产热和运动耐力。这一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有助于深化对“饮食与运动”生活方式干预代谢性疾病的理解与应用。

本研究的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王一国副教授,博士后彭颖和贾良杰博士 (已毕业) 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胡啸博士 (已毕业) 、石晓柳博士后、2020级博士生房欣蕾,以及北京大学的邱义福教授、南京大学的甘振继教授也为该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清华大学王一国课题组长期招聘博士后,实验室主要致力于研究激素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围绕多个新发现的激素进行深入探索。课题组已在已在Cell (2024)、Nature (2015, 2012, 2009)、Cell Research (2023, 2017)、Cell Metabolism (2024, 2019)、Nature Metabolism (2024a, 2024b) 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欢迎具有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等背景的研究人员申请,尤其鼓励有结构生物学/多肽设计或神经生物学(代谢神经调控)背景的申请者。有意应聘者可将个人详细简历和推荐人(2~3位)联系方式以及其它相关材料进行投递。应聘理由请注明:应聘博士后+姓名。

简历投递( 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等材料发至):

制版人:十一

BioART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BioART友情合作伙伴

来源:科学潮流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