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勇于突破舒适圈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2024年8月,获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2023至2024年度“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的张兮曼,应邀参加首届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返乡创业风采展示和出征仪式时说。
中新网云南新闻1月2日电(杨雅淅)“勇于突破舒适圈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2024年8月,获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2023至2024年度“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的张兮曼,应邀参加首届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返乡创业风采展示和出征仪式时说。
图为张兮曼参加首届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返乡创业风采展示和出征仪式。受访者 供图
今年刚满28岁的张兮曼,家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大桥乡大平地村,这里的火龙果种植面积不少。2017年暑假,从学校回家的张兮曼看到村里因缺乏销售渠道,村民们种出的火龙果卖不上价的情况后,便结合所学在田间地头直播卖货,帮助乡亲们让火龙果走出大山。
短短两个月,张兮曼靠直播帮助乡亲们卖出了2万余亩火龙果,在稳住大伙儿“钱袋子”的同时,她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抓住电商直播风口,回到学校后,张兮曼利用课余时间卖花,实现直播视频浏览量30余万次。2018年,她被学校评为“地摊经济校园模范”“校园抖音达人”,2021年被评为云南省省级优秀毕业生。
致富不忘桑梓情。本科毕业后,张兮曼选择回乡创业。
在村委会帮助下,张兮曼拿着向当地政府部门申请到的3万元“大学生创业补贴”,走上了乡村直播创业的路子。这些年,通过直播帮助乡亲们售卖四季果蔬,张兮曼以“电商+直播+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为大桥乡农副产品打破空间限制提供新路径。
从亲朋好友眼中的“社交达人”,到村民口中的“小张经理”,张兮曼说,“反哺家乡就是最好的学有所成。”
2022年,张兮曼在村里及周边村子流转了200余亩土地,打造以农耕文化为主线,田园乡愁为韵,生态农业为基,古朴村落为形,集石斛花沟、稻香餐厅、乡村集市、便民服务等旅游基础设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图为张兮曼打造的乡村旅游产业综合体俯瞰图。受访者 供图
小小的稻田农庄,让不少村里的乡亲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在所提供60余个就业岗位中,还包括16名身患残疾的员工和家属。
“一代人的成功,三代人的努力。”提起这些年的小有建树,张兮曼总是谦虚地说,没有乡亲们,就没有今天的自己。
如今的小农庄吸引到不少周边城市的游客前来体验特色“乡村游”,吃得放心、玩得开心、游的舒心,口口相传,往来游客越来越多。
图为综合体一角。杨雅淅 摄
为了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张兮曼在农庄开了一间杂货店,并于2023年向石屏县烟草专卖局提出许可证办理申请,符合条件后成为零售户。2024年以来,石屏县烟草专卖局围绕“千年石屏城,百年豆腐香,秀美异龙湖”三张文化旅游名片,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资源,为张兮曼的便民小店设计文旅地柜贴图、稻田文化展板,打造“一店一色”的“稻田黄”特色终端建设,将小店融入旅游产业综合体。
张兮曼经营的杂货店的营收虽不是主要经济来源,但石屏县烟草专卖局片区客户经理向她宣传的经营理念,对她办好农庄有所启发,比如将大平地沙田米、石斛花茶等特色农副产品进行造型出样、重点陈列,实现小店“流量”变“留量”。
前阵子,张兮曼和丈夫窦凯耀又把眼光转向了“低空经济”。凭借所学知识,窦凯耀取得了无人机飞航执照。除了帮助农庄做好宣发工作外,2024年,窦凯耀帮助乡亲们利用无人机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进行精准施肥施药,无人机飞防作业不仅减少了农药使用量,提升了工作效率,还实现环境保护,一举三得,订单纷至沓来。
图为窦凯耀调试无人机。杨雅淅 摄
此外,窦凯耀在完成所有手续后开办了无人机驾驶教育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低空经济潜力无限,希望能让大伙多走上一条致富路。”夫妇二人笑着说。(完)
来源:南瓜爱美剧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