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50岁后,真会进入“疾病坎”?勤做3事多吃2物,身体好少生病

B站影视 2025-01-02 17:47 8

摘要:女性的年龄,总会被关注,就好比一个女性,如果她在三十岁的时候还没结婚的话,可能会被恶意称为“大龄剩女”,不过,随着大家观念的转变,现在这种情况也在逐渐减少了。

女性的年龄,总会被关注,就好比一个女性,如果她在三十岁的时候还没结婚的话,可能会被恶意称为“大龄剩女”,不过,随着大家观念的转变,现在这种情况也在逐渐减少了。

然而,相比较于30岁而言,50岁,这一年龄可能更能引起广大女性朋友的关注,这是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50岁仿佛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个年纪意味着步入更年期,身体和心理都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

就好比,回到农村老家的时候,可能会听到村里有不少人到了这个年纪,总说自己“不中用了”,稍微干点活儿就腰酸背痛,有时还伴随着失眠、头晕,甚至长期服药。

之前接触到的张阿姨(化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常年忍受高血压和关节痛的折磨,出门只能骑三轮车,甚至连小菜园都不敢去走动。她逢人便感慨:“50岁的人,早就不是从前的身体了,只能认命了!”

邻居们看着她日渐消瘦的模样,也纷纷感叹:“女人50岁以后,确实容易出毛病,谁也逃不过。”有些人会偷偷买保健品,希望能改善自己的体质;还有人听信偏方,盲目调理身体,最后弄得适得其反。但也有一些人例外,比如范大姐。

今年已经52岁的范大姐,不但身体硬朗,一年到头几乎没怎么生病,偶尔换季感冒也只是喝点热水就好了,根本用不上去医院;而且精神状态特别好,“她是怎么做到的?”这是很多邻居的疑问。

毕竟,同样是50多岁的女人,有的人拖着病躯连家务都做不了,而范大姐却活力四射。

大家忍不住开玩笑说:“你是不是年轻时偷偷吃了什么灵丹妙药?”

范大姐听了只是笑笑:“哪有灵丹妙药啊,我就是该干啥干啥,没啥特别的。”

不过,即便是范大姐自己,也并不知道她为什么能一直保持健康。她只是按照自己的习惯生活,日复一日,身体状况反而越来越好。

范大姐年轻时,身体其实并不好。她30多岁那会儿,经常受风湿病的困扰,尤其冬天的时候,膝盖总是酸痛得厉害。为了省钱看病,她也吃过不少偏方,但效果总是不明显。直到40岁之后,孩子逐渐长大,生活没那么紧张了,她才慢慢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

范大姐开始运动了,每天都坚持早起运动,哪怕冬天天气寒冷,地上结了霜,她也会披上大衣出门走上一圈;饮食也更精致了,之前带孩子的时候,没有时间做饭的话,还会在外边买一些,不过,当孩子都外出之后,范大姐每天的饭都是自己动手,少油少盐是其一,补充蛋白质是其二。

也正是范大姐的这些积极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疾病发生的风险。

50岁后,女性是否真的只能认命?

并非如此!范大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坚持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并没有那么难以维持......

50岁后的女性,身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此时不仅需要经典的补钙(牛奶、酸奶、豆腐、小鱼小虾等)和植物雌激素食物(大豆及其制品、亚麻籽、红枣、坚果等),还可以从一些相对少见的食物中找到健康的助力。

以下两类食物虽不常被提及,但却对女性健康有着独特的作用,能够帮助身体在50岁后的“转型期”顺利过渡。

第一类是富含胶原蛋白和软骨素的食物

很多人都知道钙质对骨骼的重要性,但骨骼的健康不仅仅依赖钙,还需要其他成分的支持,比如胶原蛋白(增强骨骼的强度和韧性)和软骨素(润滑关节,减少磨损);这两种成分对50岁后女性尤为重要,尤其是那些常感到膝盖不适或关节疼痛的人。

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包括猪蹄、鸡爪、牛蹄筋、鱼皮等,而软骨素则可以从鸡骨汤、牛骨汤以及鲨鱼软骨中摄取。比如,用慢火炖一锅猪蹄黄豆汤,既能补充胶原蛋白,还能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些食物太油腻,但实际上,适量食用并不过分,尤其是炖煮后去掉浮油,可以保留其中的营养成分而减少脂肪摄入。

想象我们的骨骼是一座桥梁,而胶原蛋白和软骨素就像桥梁上的弹性垫层,它们能够减缓磨损,让桥梁的寿命更长。一项发表在《关节健康与营养》(Journal of Joint Health and Nutrition)上的研究(2021年)表明,50岁后摄入富含胶原蛋白和软骨素的食物,可以显著降低膝关节炎的发生率,同时改善关节灵活性。

第二类是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

随着年龄增长,体内的自由基逐渐增多,这些自由基就像身体里的“小火苗”,会加速细胞老化、破坏免疫系统,甚至引发慢性疾病。

抗氧化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不过,虽然很多人知道维生素C、维生素E是抗氧化剂,但我们是不是直接通过一些食物来获取呢?比如说富含花青素的黑枸杞、蓝莓、黑加仑等深色食物,再比如含有菊粉的洋姜、菊苣和蒲公英根......

一项发表在《老年营养与抗氧化》上的研究(2020年)指出,50岁后每日摄入足量的抗氧化剂,可以降低30%以上的心血管疾病和炎症相关疾病的风险。

不过,50岁后,女性身体状况的变化不仅来源于内在的生理老化,更受到生活方式、社会角色变化和情感状态的影响。我们不只要做到健康饮食,积极锻炼、定期体检,这两点也很重要!并且从另一些角度来看,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帮助女性度过这道“疾病坎”。

1,学会独立生活,减少心理依赖

50岁后,很多女性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孩子长大离家,家庭事务变少,夫妻关系进入“平淡期”,甚至有些人要面对空巢的现实;这些变化可能都会让女性朋友“心里不得劲儿”!

但是,大家不妨换一个角度想一想;独立生活并不是指脱离家庭,而是学会不把所有的精力都依附在孩子或伴侣身上。例如,有的女性会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比如学一门手艺、参加社区活动、种植花草,甚至学习用智能手机拍照记录生活。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能够极大地丰富日常生活,减少孤独感,同时让女性有了自己掌控的时间和空间。

并且,心理上的独立,还能帮助女性降低心理疾病发生的风险,关于这一点,一项发表在《心理科学》期刊上的研究(2015年)表明,女性在中年后如果能够保持心理独立,并参与个人兴趣爱好或社会活动,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会显著降低。

2,养成规律的作息,稳定身体“内时钟”

许多女性到了50岁后,会因为荷尔蒙水平的波动,出现睡眠问题,比如失眠、早醒或浅眠。这种睡眠紊乱不仅会让人精神状态变差,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甚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所以,大家可别小瞧了“睡不好”这个问题!

医生并不是瞎说,有不少研究结果都支持这一结论;就好比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一项研究(2019年)指出,不规律的睡眠会扰乱身体的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导致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并增加炎症反应的风险。

当然,我们也要明白,规律作息并不是单纯地早睡早起,而是保持一天中的活动和休息有固定的节奏。比如,固定每天晚上10点上床,早晨6点起床,即使周末也不打乱这个时间表。

为了帮助睡眠质量提升,很多人会尝试睡前瑜伽、深呼吸或冥想,这样做确实有一定效用!

一些研究(如2020年发表在《睡眠医学评论》Sleep Medicine Reviews的文章)建议,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冥想或深呼吸练习,都可以帮助大脑更快进入放松状态。

这些方法对更年期女性尤其有效,能够减少因荷尔蒙变化带来的睡眠紊乱问题。

3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建立支持网络

正如我们前文提到的那样,50岁后的女性,如果把自己局限在家务和琐事中,容易产生孤立感。

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则能够帮助女性构建一个支持网络,从而减少孤独和压力带来的健康风险。

《公共卫生杂志》在202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来自多个国家的中老年女性数据,结果表明,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女性,其患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低于那些缺乏社交互动的人。

研究指出,社交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心理健康,还能通过增加身体活动量(如志愿活动或广场舞)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总之,大家要意识到:50岁后的健康不仅依赖于传统意义上的运动和饮食!

我们还需要从心理独立、规律作息、社会参与等角度进行全面维护。学会独立生活,让女性减少依赖与焦虑;规律作息,帮助身体适应生理变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生活注入活力。这三件事看似不起眼,却能够帮助女性在50岁之后轻松跨过“疾病坎”,活出更加健康精彩的人生。

来源:内科专家董延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