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报应》 ,神仙显灵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1-01 18:01 3

摘要:今天是今年最后一天,去看了之前很多人推荐但没时间去的《因果报应》。

1

今天是今年最后一天,去看了之前很多人推荐但没时间去的《因果报应》。

主要是再不看,就没了。

不用担心是广告,主要是几乎现在也不卖票了。

看之前就听说这个电影非常牛,横扫海外,炸穿世界,是印度版《周处除三害》,加强版《误杀瞒天记》,水平之高,可以开启印度悬疑片新纪元。

看完之后我发现,这牛吹的……

保守了。

真的,它比我预期的还要神个好几倍。

看的过程中我就一直处于一种智商被碾压的状态,看完之后脑内复盘又让我在心底卧槽了几个小时。

精彩,太精彩了!

让2024的最后一天变得格外精彩。

其实这部电影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的上简单。

但是导演在神乎其技的叙事技巧下,整体呈现出了极其炸裂的效果。

一般的悬疑片,能够做出几个神反转就算是好片,而这部电影,激烈的反转从头到尾几乎没停过。

每当你以为故事是这样,他就会狠狠给你一巴掌,而当你以为自己看懂了,他反手又是一个大逼斗。

而且和一般的神反转靠藏着掖着来误导你不同,这部电影一直在使用各种各样的叙事诡计。

即使你已经猜到了电影的最终谜题,结尾一轮神奇的视角转换,还是能让你直接卧槽出声。

2

电影的第一层误导是时间。

导演故意用反复插叙的方式,误导观众对电影里事件所处时空的感知。

一开始,男主送女儿去参加运动营,这边看着女儿上车远去,转头立刻接上男主晕倒在地的场景。

这里就欺骗了观众,让观众错以为故事发生在女儿离开当天。

之后他又通过不断插叙女儿在校外活动时的场景,让观众产生错觉,认为电影的主线发生在这段女儿外出还没回来的日子里。

靠这种误导,导演成功掩盖了电影残酷的真相,让影片的前半段都处于一种较为轻松诙谐的氛围中。

而男主角重金寻找垃圾桶的操作,在这种误导下,很容易被理解为“一个木讷的父亲为了守护女儿的梦想而不顾一切去找回女儿心爱的垃圾桶”的故事。

一直到影片临近结束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的时空观感被完全欺骗了。

电影的主线不是发生在女儿回来前,而是女儿回来后。

女儿在回家时遭受了不幸,所以父亲踏上了复仇之路,去把那些伤害自己女儿的人一个一个刀掉,这才是真实的故事。

这个故事本身一点都不复杂,还很沉重。

但通过误导,降低观众的预期,在真相揭露的时候带来了成吨的冲击力。

3

第二层误导是人物。

电影开篇就一直在表达男主角的木讷,他身边的人总在喷他不会说话。

他为了保护女儿而怼校长的部分,他也没有说出什么机变的台词,单纯就是靠自己的天生神力抱住柱子不动,然后一直重复“请向我女儿道歉”这句话。

这种轴劲,配合后面他去报案时的迷惑行为,很容易让观众产生一种错觉:

男主角精神有一点问题。

这个判断过于合理而且可以印证:

首先是男主开篇就经历了丧妻之痛大受打击。

然后女儿平时在家里承担了女主人的工作,一直在数落他,教他怎么做家务。

最重要的是他报案的时候有很多强迫症行为,在说话前要先疯狂喝水,然后像复读机一样事无巨细的把细节讲清晰。

怎么看都是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偏执狂形象。

通过这种偏门塑造,导演又掩盖了男主角的真正动机,把他那沉痛的复仇变成了一种笑料。

你前面被他这些笨笨的行为逗的越开心,揭底真相的时候就越错愕。

你要知道谜底之后再去看,才能看出男主角的那种强迫行为,实际上是在掩盖自己内心的巨大悲痛。

他从头到尾一直都没有藏,一直在演一个内心痛苦之极的父亲。

但是观众被骗惨了,观众被他的木讷,被周边人的评语给误导,在大半部电影里都会觉得男主不太聪明。

直到最后揭底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几乎所有人都被男主角算进去了。

他报案找垃圾桶,是为了保护女儿的名声。

高价悬赏垃圾桶,是为了误导警察,让这些黑警认为桶里面装了什么贵重的东西,这样才会下死命找线索。

他在家里被女儿各种指挥,并不是他真的什么都做不好,而是因为女儿在指挥他的时候会很开心,他在配合女儿。

他只是不爱说话,并不意味着他傻。

导演就这么用骚操作,把观众全都带进了沟里。

4

第三层误导……还是时间。

影片前半段在插叙女儿经历的同时,一直在插叙反派的犯罪经历。

三条线一起跑,形成了一种三线平行的感官。

但实际上,女儿线是过去的事,犯罪线更是十几年前的事。

只能说这是印度的独特优势,十几年的时间跨度,街道布景竟然一点进步都没有,根本看不出来中间过去了那么久。

通过导演的剪辑,大部分人会被误导,认为这些犯罪场景发生在主角查案的同时,觉得这伙暴徒一直在犯案,男主角只是倒霉被他们选中的猎物之一。

尤其是对那个剧情关键垃圾桶的处理更是神奇。

前面描述犯罪场景的时候,故意给反派一段戏,让他从受害者家里顺点小玩意儿走。

这直接解释了为什么匪徒闯空门会偷走垃圾桶这个前面看起来有些奇怪的设定。

然后这个垃圾桶顺理成章的出现在反派家里,观众自然而然的会认为这是从男主角家里顺回来的。

在建立了这样的预期后,导演又玩了一个小花招,他故意把犯罪团伙拆成两组,分别展现在屏幕上,让观众错以为这三个人就是闯进男主家里的三个匪徒。

观众把这些信息连起来后会自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现在是男主在追猎三个闯空门的匪徒。

这三个匪徒中的一个被男主干掉了,所以后面闯空门的只剩下了俩。

等到后面时间线彻底理顺的时候大家才会发现,原来闯空门的匪徒并不是当年犯案的那个反派同伙。

靠这种技巧,导演成功隐藏了第三个犯人。

而第三个犯人的揭露也极具戏剧性,它用一种平行叙事,让这个犯人一直游离在主线边缘,然后在故事的时间真相揭露的瞬间,就将他摆在了观众面前。

这种恰到好处,一点不拖沓的剧情爆发,我愿称之为999。

确实6翻了。

5

最后值得一提的点不算叙事诡计,而是视角。

影片正式开始后,用的是女儿的视角切入,女儿在给观众讲故事,介绍自己的父亲。

然后随着案件发生,女儿的视角从故事中消失,电影变成客观视角,一直在侧面表达女儿有多么善良美好,和父亲的关系有多好。

到这里,女儿都处于一个被保护的位置,是一个需要父亲拼命守护的美好存在。

而到临近结尾,真相揭露的时候,女儿的角色变成了一个受害者,一个弱小无辜的形象。

但到最后最后,影片却给女儿留下了一段凶狠的对白,去斥责反派,说,他的行为不会给她留下任何伤害,她会忘记这一切,过好自己的人生。

她一瞬间打破了过去类似电影中,受害者一定要纯洁无瑕毫无反抗能力,毫无自主意识的形象,变成了一个极为强势的斗士。

一直以来,这类为他人复仇的电影中,受害者都处于一个被忽视的状态,受害者如何重新站起来,重新生活,是一个需要单独开部片子的话题。

而《因果报应》的导演只用了一分钟就完成了一次极致的解构重塑。

到这时候大家才能明白为什么影片开头要以女儿的视角讲故事。

因为自以为是的保护本身就是一种傲慢,同情本身也是处刑。

拒绝同情,拒绝柔弱可怜的形象,直接在屏幕上展示受害者受伤的肉体和顽强的精神,这比很多怀着拯救者心态去拍受害者多可怜,试图去唤醒观众同情的拍法要高级很多。

最神奇的是,这个《因果报应》的导演是编剧出身,这是他的第二部长片。

真就是,我爱这个魔幻的世界。

来源:暴躁的仙人JUM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