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欧盟将12 月 25 日爱沙尼亚和芬兰间的海底电缆受损情况定性为一次“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攻击事件”,并宣布加强对海底电缆的保护力度,包括加强信息交流、开发新检测技术、提升海底修复能力和开展国际合作等。同时,北约也宣布将加强在波罗的海的军事存在。
科技战略
欧盟委员会就波罗的海海底电缆受损调查发表联合声明
据欧盟委员会12月26日消息,欧盟将12 月 25 日爱沙尼亚和芬兰间的海底电缆受损情况定性为一次“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攻击事件”,并宣布加强对海底电缆的保护力度,包括加强信息交流、开发新检测技术、提升海底修复能力和开展国际合作等。同时,北约也宣布将加强在波罗的海的军事存在。
美太空军正制定新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战略,计划2025年发布
据美国联邦新闻网12月27日消息,美国太空军宣布正在制定一项新的国际战略,建立与国际盟友和合作伙伴合作的机制。包括将汇集概念技术中心、太空作战分析中心和新的作战游戏中心的力量,设计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和接口,并将其融入联合战斗中,解决国际合作障碍。该计划预计2025年发布。
信息
美国苹果公司开发出“自我为中心”的人形机器人感知系统,避障率与计算效率显著提升
据IT之家12月30日消息,美国苹果公司开发出人形机器人感知系统ARMOR。该系统软硬件协同,不仅增强了机器人“空间意识“,实现动态防碰撞,同时计算效率也大幅提升。硬件方面,ARMOR通过在机器人手臂上安装小型智能深度传感器,为机器人提供几乎完整的环境视图,解决了传统机器人感知中的盲点和遮挡问题。软件方面,基于Transformer的AI驱动ARMOR-Policy可学习人类动作,帮助机器人动态规划行动。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外心感知系统相比,ARMOR使机器人碰撞率降低了63.7%;与英伟达基于采样的运动规划专家系统cuRobo相比,ARMOR-Policy计算效率提升了26倍。
中国香港科大开发全球首款高光效深紫外显示晶元,推进无掩模光刻技术发展
据Phys网12月30日消息,中国香港科技大学工程学院研发出全球首个用于光刻机的深紫外micro-LED显示阵列晶元。该高光效晶元实现多项关键性技术突破,如配合无掩模紫外光光刻技术,可有效提升其光输出功率密度准确性、图案显示解析度、萤幕性能、快速曝光能力等,实现了以较低成本和更速效的方法推动半导体晶片生产的技术发展。相关论文发表于《自然·光子》(Nature Photonics)杂志。
中国智元机器人公司开源AgiBot World百万真机数据集,超越谷歌Open X-Embodiment
据品玩网12月30日消息,中国机器人初创公司智元机器人宣布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全域真实场景、全能硬件平台、全程质量把控的百万真机数据集开源项目AgiBot World。相比谷歌开源的Open X-Embodiment数据集,AgiBot World长程数据规模高出10倍,场景范围覆盖面扩大100倍,数据质量从实验室级上升到工业级标准。后续,智元机器人计划陆续开源千万仿真数据,以支持更泛化和更通用的大模型训练;将发布具身基座大模型,可支持模型微调;发布全套工具链,实现采集、训练和评测闭环。
生物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适用于实验室小鼠的VR设备,使研究大脑对虚拟现实的反应更加容易
据phys网12月26日消息,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为实验室小鼠开发出一套用于大脑研究的VR眼镜MouseGoggles,将允许科学家为老鼠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时捕捉啮齿动物大脑活动的荧光图像。该设备可用于帮助研究哺乳动物在其环境中移动时发生的大脑活动,有望为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提供新的见解。
能源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建成全球最大的超导磁体动态测试设施
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12月30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成功完成“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的子系统“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首轮测试实验。在实验中,该设施最大测试电流达到稳态48kA,超过47kA的设计值,该设施达到总储能406.7MJ、可用测试磁体内径1500毫米、最高场强12T、接头电阻0.1纳欧,全面达到设计指标,成为国际尺寸最大、实验条件最完善的大型超导磁体动态性能测试系统。“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目标是建成大型超导磁体及实验系统,开展针对未来聚变工程堆运行工况下,超导中心螺管磁体强电磁场、高压快速变化、系统可靠性等系列实验,为我国聚变工程堆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和获得充分的运行工况数据。项目组历时近10年,解决了大型聚变堆超导磁体设计、低阻超导接头、超低温磁体绝缘、失超保护、大型低温、高电流电源及快速磁场变化安全控制等多项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成功研制并建成出世界最大的超导磁体及测试系统,实现超导磁体材料、设备、系统100%国产化。接下来将进一步优化系统控制,开展深入的高磁场变化率(1-5T/s)、更大电流(>50kA)、更高磁场(>30T)、极端事故工况等科学研究。
美国研究团队开发出将二氧化碳转换为碳基材料的新工艺
据科情智库12月31日消息,美国华盛顿大学与特拉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条利用二氧化碳生产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全新工艺路线,并建立了生产集成系统,可将温室气体转变为高性能工程材料。碳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高热稳定性等优点,是铝基和钛基轻合金等的优质替代品,在3D打印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研究团队首先利用基于阴离子交换膜的电解槽组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然后将一氧化碳引导至热化学反应器并通过热催化将其转化为碳纳米管(CNT),最后利用3D打印技术将CNT打印为高密度碳纳米复合材料。实验表明,经催化剂体系优化后,该工艺在550℃的适中温度下实现了高达84%的CNT转化率,生产速率也达到每克催化剂作用下每小时产出2.9克CNT。该生产集成系统在200多小时的持续运行中保持了性能稳定,与传统的化石燃料衍生方法相比,碳纳米管生产成本降低了90%,这对未来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海洋
法国正在开发ASN4G高超声速核导弹,计划2035年投入使用
据军队认知网12月27日消息,法国ASN4G导弹计划于2035年投入使用,旨在增强法国在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和技术环境中保持可靠的威慑能力。该导弹是一种高超声速空射核导弹,目前由欧洲导弹集团法国公司(MBDA France)开发,将取代法国ASMPA核导弹纳入到法国核威慑战略。ASN4G导弹的速度将达到6到7马赫,航程将超过1000公里,良好的隐身性和机动性使其能够躲避雷达探测和复杂防空系统的拦截。该导弹将集成于“阵风F5”战斗机,用于突破“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系统”,以确保法国核威慑的有效性。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资助中小企业开发海洋气候变化适应技术
据广海局12月30日消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设立的“加速适应海洋气候计划”新公布4项资助,将提供总计5430万美元资金,以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受资助项目分别为:加速智慧蓝色海洋计划(1390万)、加速五大湖创新计划(1340万)、加速海洋风险控制计划(1350万)、加速海洋企业联合计划(1390万)。这四个计划将围绕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碳封存监测和核算、海洋减灾和提升沿海复原力、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等主题领域发展创新动力。
航空
乌克兰为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配备霰弹枪机载武器
据DefenseExpress网站12月29日消息,乌克兰军队为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FPV)配备霰弹枪机载武器,在实战中拦截并击落俄军无人机。该无人机源于俄罗斯消息人士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视频,是全球首次使用FPV无人机作为配备机载武器的无人机拦截器。该技术将提升乌军无人机能够直接对抗俄军空中威胁。
美国平流层发射系统公司成功完成“塔隆”-A高超声速飞行器第二次发射和回收测试
据国防科技要闻12月30日消息,美国平流层发射系统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成功完成第二代“塔隆”-A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射和回收测试。此次是第二代“塔隆”-A的第二次发射试验,目标最高飞行速度为5-6马赫,但公司暂未公布此次测试的最高飞行速度。此前,该公司于2024年3月成功完成了第二代“塔隆”-A飞行器第一次发射试验,最高飞行速度超4马赫。
航天
日本ispace公司与意大利航天局达成合作协议,将联合开展月球探测任务
据AFP网站12月28日消息,日本ispace公司卢森堡子公司与意大利航天局(ASI)达成合作协议,将联合开展月球探测任务。根据协议,ispace将为ASI提供有效载荷服务,将ASI的LaRA2激光反射阵列集成到ispace的APEX 1.0月球着陆器中,并于2026年随ispace第三次月球探测任务发射,预计着陆于月球南极的薛定谔盆地。此外,ispace还计划在2027年发射第六次月球探测任务,将使用Series 3着陆器。
美国SpaceX公司成功为Astranis公司发射第二批4颗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
据SpaceNews网站12月29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使用“猎鹰”-9火箭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成功为Astranis公司发射4颗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4颗卫星被称为MicroGEO卫星,体积大小相当于一台洗衣机,设计在轨寿命8-10年,每颗卫星Ka波段吞吐量12Gbps。其中,2颗卫星代号NuView Alpha和NuView
Bravo,旨在为Anuvu公司的航空和海洋客户提供网络连接服务;1颗卫星代号Agila,是为菲律宾提供网络连接服务的第二颗卫星;1颗卫星代号UtilitySat,将为Astranis以及墨西哥互联网运营商Apco Networks的客户提供互联网服务。
新材料
智利政府正在制定关键矿产国家战略
据产业前言12月30日消息,智利矿业机构正在对该国地质潜力、需求和地缘政治形势开展研究,为2025年实施关键和战略矿产国家战略做准备。参与该项研究的机构包括智利矿业部、国家铜业委员会(Cochilco)和地矿局(Sernageomin)。智利在铜和铼矿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是锂、钼和硼矿第二大生产国,此外钴、稀土、钛、钨和锰矿的开采潜力很大。矿业部公告称,为确保可持续供应,研究过程中还分析了国际条约以及供应商状况。智利国家矿产公司地质部门负责人费利佩·埃斯皮诺萨吁加大勘探力度,在已发现的矿产基础上增加新的矿产。
英国伯明翰大学开发钕铁硼永磁体回收技术,关联企业正在美英德商业化
据产业前沿12月30日消息,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一个新设施将回收用于电子设备钕铁硼(NdFeB)永磁体,有望帮助满足欧洲对高性能磁铁不断增长的需求。该工厂使用磁铁废料氢处理(HPMS)工艺,利用氢气将用过的磁铁释放并分解成合金粉末,用于再制造。一个1200升的压力容器每天可处理多达100公斤的磁铁,相较于用原始材料制造磁铁少消耗88%的能量。目前,该技术关联企业HyProMag正在美国、英国和德国进行商业化。
先进制造
美国宇航局发射采用3D打印关键部件的航天器,用于首次详细调查木星卫星
据VoxelMatters 12月30日消息,美国宇航局采用3D打印拓扑优化支架的“欧罗巴快船”太阳能机器人航天器发射,旨在对木星的冰冻卫星欧罗巴进行首次详细调查。欧罗巴快船任务的一大亮点是使用增材制造(AM)来制造任务关键型部件。拓扑优化的支架由JPL的EOS M290打印机以Al6061R2铝材3D打印而成,确保其在恶劣的太空条件下的结构完整性和性能。使用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复杂、轻质的部件,以满足航天器的特定要求,从而减轻重量并提高效率。这一突破证明了增材制造技术的进步及其在建造下一代航天器方面日益重要的作用。
来源:全球技术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