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午睡有助于大脑变清醒,工作更高效,这个说法已经流传了一个世纪!但它背后的神经机制到底是什么?近日,研究人员通过在猕猴大脑中进行多电极记录实验,观察视觉皮层和背外侧前额皮层在睡眠前后的神经活动变化。研究发现,仅30分钟的短时间睡眠就能使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去同步化
第2310期 脑科学日报
2024年12月31日
科 学 时 讯
1,Science:最佳午睡时长出炉!午睡半小时,大脑“重启”,进入最佳状态!小睡提升认知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上图:睡眠(Sleep)和非睡眠(No Sleep)状态下猕猴的表现;下图:PSG记录的各项生理指标
午睡有助于大脑变清醒,工作更高效,这个说法已经流传了一个世纪!但它背后的神经机制到底是什么?近日,研究人员通过在猕猴大脑中进行多电极记录实验,观察视觉皮层和背外侧前额皮层在睡眠前后的神经活动变化。研究发现,仅30分钟的短时间睡眠就能使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去同步化,提升了信息编码能力,从而改善了认知表现。并且,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低频电刺激模拟,其原理是睡眠促使大脑局部突触连接重新调整,形成非对称性抑制机制,从而帮助大脑“重启”,优化信息处理。
2,Aging Cell:陈生弟教授发布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脑内质网-线粒体联络区的结构与蛋白组学分析
内质网-线粒体联络区(MAM)的失调很可能是帕金森病(PD)病理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该研究旨在探究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PD小鼠中,MAM的结构变化及其蛋白质组学功能如何受到影响。该研究中,MPTP诱导的PD小鼠模型中存在破坏的MAM结构,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疾病状态下MAM的潜在特征,为其在PD发病机制中的相关作用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
3,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田素芳/李志强团队综述——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三级淋巴结构
三级淋巴结构形成的潜在机制
三级淋巴结构(TLS)是免疫细胞形成的异位有序的聚集体,常位于慢性炎症部位。随着脑膜淋巴管及中枢与外周淋巴引流通路的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很有可能存在一套独特的免疫循环通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TLS的探索将有助于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功能的认识,对包括脑胶质瘤在内的众多疾病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该文全面阐述了TLS在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功能,介绍了TLS的形成机制及组成形式,并提出基于TLS的新型精准免疫治疗策略。
4,Gastroenterology:从肠道出发,靶向肠脑轴!科学家发现肠道上皮的抗抑郁新靶点,有望优化SSRI不良反应
整个生命周期肠道上皮选择性SERT缺失促进小鼠抗焦虑和抗抑郁表型
肠脑互动障碍(DGBI)虽然常见,但机制较为复杂,涉及胃肠道、脑和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功能异常。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治疗情绪障碍及DGBI的一线药物,但是其治疗缓解率不足50%,还有可能引发胃肠动力障碍、快感缺乏等不良反应。
因此,来自纽约大学的研究团队讨论了SSRIs对情绪和胃肠功能的影响及相关通路,并利用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评估了妊娠期SSRIs暴露对子代DGBI发生风险的影响。
5,IEEE:全息游戏——混合现实平台上游戏机制与玩家体验因素的研究
混合现实(MR)技术是近年来信息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之一,其通过空间计算将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无缝融合,实现了两个世界的实时交互。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混合现实游戏的空间设计和交互模式,探索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混合现实技术在游戏中的优势。
6,JNS: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抑制率的最佳阈值
本研究分析了最大的FD治疗队列,评估了氯吡格雷的最佳LTA血小板功能阈值,并且是第一个评估阿司匹林LTA值的队列。作者发现,氯吡格雷≥40%和阿司匹林≥13.5%的界值最适合预测FD治疗动脉瘤后的血栓栓塞并发症。
7,努力真的值得吗?你的大脑如何决定这件事
你做的每件事都需要付出努力。当寻找解决方案的乐趣远超过思考付出的努力时,或是你认为寻找解决方案不值得你付诸努力,你为什么还会决定为之付出努力?在本文中,我们将会解释个体是如何决策做出认知努力的,以及当你在做决定时,你的大脑中发生了什么。
8,为什么创新始于心理学,而非技术?
创新不仅仅在于让事物变得更好、更快或更便宜。它在于对人类经验的深刻洞察,了解产品和服务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是现实层面的问题,还包括情感和心理层面的问题。
在我们设计和创新时,无论是在技术、食品还是住房领域,理解“任务需求”心理可能是我们最有力的工具。这不仅仅关乎产品本身的功能,还关乎它们对使用者的意义。
审校:Simon
来源:大话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