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贴片工给机器人当“工长”

B站影视 2024-12-31 09:35 2

摘要:29年前田强玉入职比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特智能),从学徒做起,凭借把电子元器件贴到线路板上的熟练度和精准度,被工友们称为“专家级贴片工”。

52岁的贴片工田强玉,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给车间智能机器人当“工长”。

29年前田强玉入职比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特智能),从学徒做起,凭借把电子元器件贴到线路板上的熟练度和精准度,被工友们称为“专家级贴片工”。

2022年初,比特智能借企业“退城进园”机遇,开展数智化改造提升,植入数字“大脑”,建设数字化车间。田强玉发现,新车间里的流水线上,14道工序上的工友从28人精简到了4人。田强玉的贴片流水线工位,也被工业智能机器人“接管”。

借助学过电子信息技术和贴片的工作经验,田强玉当起了智能工业机器人“工长”,每天的工作是调试维护自动化生产设备,保障其顺利运行并生产出符合各种设计要求的产品。

然而管理机器人,并非按按钮、敲键盘那么简单。刚刚转岗时,田强玉也觉得压力巨大:“比如要切换通讯设备生产机型,需要更换几十个夹具,校正十多处传感器位置,还要变更后续检测环节的操作参数。如果有一处调整不到位,就会导致生产卡顿,甚至造成生产设备损毁。”

丰富的经验,成为田强玉给机器人当“工长”的底气。“一旦设备运行出现异常,我能根据经验更快地发现故障并进行排除。之后梳理查找故障原因,会同设计人员进一步优化系统,打造2.0、3.0版本。”

如今,说起机器人“工友”,田强玉赞不绝口:“与这些‘智能工友’磨合好了,生产效率大大提升,现在每16秒就有一部电话机下线,效率提升了40%。”

“由从事人工生产向‘指挥’机器人生产转型,工业智能化倒逼传统工人进行知识结构更新升级。”比特智能智造总监马丽华介绍,自动化生产场景下,需要工人不但熟练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和机器的操作,还要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机器换人’不是简单替代,而是寻求工人与设备的同步升级。”在东港区工信局局长安玉春看来,发展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首先要从“人”抓起,让工人从简单机械设备的操作者转型,变为能够胜任自动化生产车间设备维护、使用和异常处理等工作创新型技能人才。

要想与机器人“工友”打好配合,就要不断学习。大数据、ERP、APS……这些工人们之前陌生的专业名词,如今成为田强玉和老同事们挂在嘴边的词汇,“我现在正在学习AI知识,争取跟机器人‘工友’同步‘升级’。”

置身数字化转型浪潮,东港区一方面依托“城市+大学”,大力引进数字技术人才,一方面依托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数字技术培训,2023年以来已开展数字技能培训2600人次,引育“数字工匠”超过1500人。

全媒体记者 史树梅

通 讯 员 王西辉 卢立平

来源:主流日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