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2月15日上午,由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主办的“2024妇科肿瘤新进展前沿交流会”在广州盛大召开!本次会议邀请到国内著名妇科肿瘤专家,聚焦“港澳药械通”政策,围绕宫颈癌药物治疗格局的演变、ADC药物在宫颈癌领域中的应用进展、晚期卵巢癌PARP抑制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024年12月15日上午,由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主办的“2024妇科肿瘤新进展前沿交流会”在广州盛大召开!本次会议邀请到国内著名妇科肿瘤专家,聚焦“港澳药械通”政策,围绕宫颈癌药物治疗格局的演变、ADC药物在宫颈癌领域中的应用进展、晚期卵巢癌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策略、临床应用新技术等方面交流真知灼见,推动妇科肿瘤学科高质量发展。妇产科在线作为本次会议的媒体支持,为大家带来精彩的会议报道!
开幕式:启航•共鸣
本次大会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担任名誉主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仲秋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继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担任主席。大会现场齐聚国内妇科肿瘤领域顶级专家,可谓高朋满座,星光璀璨。
大会伊始,首先由大会主席林仲秋教授致辞。在充满活力的12月,大家再聚羊城广州,共同开启2024妇科肿瘤新进展前沿交流会。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是“港澳药械通”维替索妥尤单抗(TV)应用启动。此次TV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进入大湾区,患者有机会获得国际最先进的ADC药物治疗。希望大家一起探讨宫颈癌药物治疗领域的新进展,帮助国内同道更好地了解这些前沿进展,从而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唐亚梅教授代表会议协办方,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本次会议邀请到了国内知名的临床专家、药理专家围绕妇科肿瘤领域的前沿进展,共同分享优秀经验,探讨临床实践与未来方向。期待各位专家能够借此机会深入交流,增进合作,为推动妇科肿瘤领域的学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大会名誉主席马丁院士的发言高瞻远瞩。在全球十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占据三位,提示妇科肿瘤是非常难治的一类疾病,而且特点各不相同。我国提出到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战略目标,任务非常艰巨,有很多事要做,例如开发ADC及细胞治疗等创新疗法、单病种质量控制等。将创新疗法和质量控制结合起来,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肿瘤治疗的模式。相信通过此次研讨会,大家群策群力,为我国乃至全球女性的健康做出贡献!
大会主席孔北华教授在致辞中讲到,近年来妇科肿瘤在传统的手术和化疗方法的基础上,进入了靶向治疗的新时代,特别是ADC药物走向临床实践,是重大创新。本次TV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进入大湾区,获批用于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是非常可喜可贺的事情。在大湾区率先应用这种创新药物,可以积累经验,为以后更大范围的应用提供指导,期待惠及更多患者!
大会主席刘继红教授讲到,近年来中国妇科肿瘤领域的研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越来越多的学术声音,为患者带来了更精准更有效的中国治疗方案。本次会议将见证ADC药物随“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TV创新药物在大湾区的应用。我们将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精神,共同推动中国妇科肿瘤事业的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贡献力量!
大会主席吴令英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新药的问世,妇科肿瘤的治疗选择不断丰富,例如免疫治疗、ADC等药物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治疗模式,提高了整体的诊疗水平和效果。这些药物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和方案,也为相关疾病诊疗质量控制指标的提升提供了新的突破。TV在大湾区启动临床应用,相信将为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迎来新的曙光,期待它在推动中国宫颈癌诊疗质量控制及提升中起到积极作用,使更多患者受益!
大会主席吴小华教授重点讲到两点。第一,ADC药物落地大湾区,为中国的妇科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第二,希望再鼎秉承过去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丰富的患者资源,为中国临床实践的优化贡献更大的力量。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爱心企业代表再鼎医药大中华区朱彤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健康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医药产业开放发展的重要窗口,助力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互通,越来越多的全球前沿治疗方案在这里加速惠及中国患者。借着本次ADC落地大湾区的时机,各位专家将就妇科肿瘤领域的新研究、新疗法展开讨论,希望可以帮助更多妇科肿瘤患者延长生命,重获美好生活!
之后到了“港澳药械通”维替索妥尤单抗应用启动仪式环节。破晓时刻,ADC开启治疗宫颈癌治疗新纪元!
开幕式和启动仪式环节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卢淮武教授主持。
第一篇章:创新•革新
第一篇章由吴小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盛秀贵教授担任嘉宾主持。
林仲秋教授:抗体偶联药物(ADC)在宫颈癌中的应用进展
林仲秋教授指出,手术、放疗和化疗仍是肿瘤治疗的三大基本手段,缺乏特异性和损伤正常细胞是传统化疗药物的最大缺陷,靶向化疗一直是业界不懈追求的目标。抗体偶联药物 (ADC)是全新的靶向化疗药物,兼顾传统小分子化疗的强大杀伤效应及抗体药物的肿瘤靶向性。维替索妥尤单抗(TV)是全球首个获批治疗宫颈癌的ADC,它以组织因子(TF)为靶抗原,以强效微管蛋白抑制剂甲基金盏花素E(MMAE)为有效载荷。
TV在≥2线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且持久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可耐受;III期试验提示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获益。innovaTV 204研究中,TV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为24% ,79%的靶病灶缩小,OS为12.1个月。innovaTV 301研究中,与化疗相比,TV可改善整体人群的OS和PFS,安全性可控。此外,TV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或卡铂±贝伐珠单抗展示出良好疗效。目前TV通过“粤港澳药械通”政策进入大湾区使用,将改变宫颈癌治疗格局。
圆桌对话:免疫治疗再升级,ADC时代下的宫颈癌治疗启示
在学术报告之后,进入了圆桌对话环节。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方慧莹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李长忠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伍俊妍教授、香港大学玛丽医院颜婉嫦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朱滔教授作为对话专家,针对宫颈癌ADC应用方面的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会嘉宾谈到,近期TV获批进入大湾区医院使用,随着临床用药经验的积累,分析缓解病例的共同特征,寻找更合适的适用人群,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此外要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眼部副作用的防治,建议做好预防措施,建立数据库,多学科团队加强管理,将不良反应的影响降至最低,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第二篇章:格局•远见
孔北华教授、刘继红教授担任第二篇章的嘉宾主持。
吴令英教授:宫颈癌药物治疗格局演变
在接下来的报告中,吴令英教授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大家分享了三十年来宫颈癌药物治疗格局的演变。宫颈癌发病居妇科三大恶性肿瘤首位,1990年之后的20多年,宫颈癌药物治疗以化疗和贝伐珠单抗为主,然而其疗效有限。宫颈癌具有“免疫热肿瘤”的特征,自2017年以来,随着多项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公布阳性结果,肿瘤免疫药物加入到宫颈癌的治疗中,首先是免疫单药用于晚期宫颈癌二线治疗获得突破,之后免疫单药从后线前移到宫颈癌一线治疗,后来又有双抗在晚期宫颈癌二线治疗中获得成功、双抗进入宫颈癌一线治疗。
2021年至今,宫颈癌二线治疗迈入ADC时代,TV率先取得突破,开始了在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治疗中的全球疗效验证之路。2021年,基于从innova TV 204研究结果,欧洲和美国加速批准TV上市;2022年,innova TV 206研究在日本取得成功;2023年,多国开展III期innova TV 301研究,2024年4月美国完全批准了TV用于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2024年,innova TV 301中国队列开始;2024年8月澳门批准TV上市,12月获得“港澳药械通”政策批准,进入大湾区使用。除了TV,还有多种ADC的研究正在积极进行中,预示着未来治疗的新希望。
圆桌对话:畅谈临床实践现状与未来,探讨宫颈癌治疗新模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韩莉莉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勉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杨秋云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尹如铁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彦娜教授参加了第二篇章的圆桌对话。各位专家围绕宫颈癌ADC的临床应用话题,重点回顾了宫颈癌治疗中多种免疫药物和ADC的临床研究和指南推荐情况,指出从手术、化疗、放疗到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医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如何选择成为关键。在为患者确定治疗方案时,综合考虑生物标记物、疗效、副作用、费用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方案,真正惠及患者。
第三篇章:洞见•启示
第三篇章由辽宁省肿瘤医院王丹波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吴鸣教授主持。
王丽娟教授:一例晚期复发宫颈癌患者诊疗带来的启示
在第三篇章,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丽娟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例晚期复发宫颈癌病例的诊疗分享。59岁患者,2021年5月手术治疗,术后诊断宫颈中分化腺癌IIIC1p期,术后行辅助放疗+化疗,2023年6月肿瘤复发转移,经过与患者沟通,参加ADC新药I期临床试验。用药前为患者进行了全面的眼科检查,接受2 mg/kg静脉注射Q3W治疗,用药4次后非靶病灶缩小,用药9次后非靶病灶消失,2024年12月随访术区未见肿瘤复发迹象。从以上病例的诊疗过程可以得出,应用ADC的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5个月,完全缓解(CR)持续11个月。
之后,王丽娟教授为大家回顾了TV用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研究证据。innovaTV 204研究中, TV用于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79%的患者接受TV单药治疗后靶病灶大小较基线减小,中位DOR为8.3个月,中位PFS为4.2个月,中位OS为12.1个月,不良反应可控制。宫颈癌患者的抗癌之路道阻且长,PFS的延长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机会参与未来的新药临床研究。
圆桌对话:宫颈癌ADC药物临床应用的探索与发现
在第三篇章的圆桌对话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宫海军教授和饶群仙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徐沁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张宇教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赵建国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郑敏教授针对宫颈癌ADC临床应用的热点问题展开探讨。各位专家认为,在用药前为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治疗中采取预防措施,并积极处理副作用,是安全用药的关键。对于眼部不良反应和间质性肺炎,要引起医生重视。建议联合多学科团队,对患者进行精细化管理,为更广泛人群的应用积累经验。
第四篇章:继往•开来
第四篇章由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张国楠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张丙忠教授主持。
潘凌亚教授:晚期卵巢癌PARP抑制剂一线维持三重验证
维持治疗已成为晚期卵巢癌患者继手术、化疗之后的标准治疗方法,北京协和医院潘凌亚教授和大家分享了PARP抑制剂的一线维持治疗进展,即从国际随机对照试验(RCT)到国内RCT、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RWS)的三重验证之路。尼拉帕利从基础到临床的三重验证,首先是国际RCT的PRIMA研究,证实尼拉帕利单药用于高风险晚期卵巢癌人群一线维持治疗PFS显著获益。6.2年随访结果更新显示,5年OS率达42%,BRCA突变、HRD和HRp人群均有获益,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之后,针对中国患者开展的PRIME研究,采用个体化起始剂量,尼拉帕利组mPFS显著延长,gBRCAm、非gBRCAm人群、HRD和HRp患者均能从尼拉帕利一线维持治疗中获益,而且个体化起始剂量改善了治疗的安全性。RENI-1研究入选患者人群更广泛,ITT和HRD人群中12和24个月PFS与PRIME尼拉帕利组相似,不同生物标志物状态患者的PFS结果同样如此。至此,国际RCT、国内RCT和前瞻性RWS均证实尼拉帕利一线维持治疗获益,支持尼拉帕利作为晚期卵巢癌全人群的标准一线维持治疗方案。
圆桌对话:回顾与展望中国晚期卵巢癌的长生存之路
在第四篇章的圆桌对话环节,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姜勇教授、茂名市人民医院柯玲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蓝春燕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李晶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邱惠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王金华教授围绕晚期卵巢癌患者一线维持治疗的证据和未来展开讨论。专家一致认为,PARP抑制剂用于晚期卵巢癌患者一线维持治疗经过三重验证,结果令人鼓舞,而且我国医生使用尼拉帕利已有5年,积累了较丰富的用药经验。在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时代,手术的彻底性和化疗的规范性,同样不容忽视。建立单病种大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对更好地应用药物会有很大帮助。
在大会的最后,林仲秋教授作总结发言。本次会议的一大主题是ADC在妇科肿瘤,特别是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围绕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进入大湾区使用的维替索妥尤单抗(TV),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会议的另一大主题是PARP抑制剂在晚期卵巢癌维持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各位专家的分享,大家对此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通过本次会议,大家对ADC、PARP抑制剂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有了更多了解。本次会议非常成功,传递的信息也非常新颖,非常实用。相信通过此类学术会议的举办,将对学科发展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同时随着对创新药物的不断深入研究,我国妇科肿瘤的临床诊疗工作将愈加规范!
“2024妇科肿瘤新进展前沿交流会”在与会专家的掌声中闭幕。中国妇科肿瘤临床医者、中国妇科肿瘤药物研发者和企业,将秉承初心,携手共进,为更多中国妇科肿瘤患者带来生存希望!
精彩资讯等你来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