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9月25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北京大学和昌平实验室研究团队在 Cell 发表题为Transplantation of chemically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cell-derived islets under abd
一场有关1 型糖尿病治疗手段的革命正在悄然进行。
2024年9月25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北京大学和昌平实验室研究团队在 Cell 发表题为 Transplantation of chemically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cell-derived islets under abdominal anterior rectus sheath in a type 1 diabetes patient 的研究,这篇文章揭露了腹前直肌鞘下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胰岛(CiPSC 胰岛)治疗 1 型糖尿病的首次人体 I 期临床试验结果。
令人倍感振奋的是,该研究有望为1 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临床功能性治愈的曙光。
糖尿病患者经年累月被病痛折磨,但彼此之间仍然乐观地互称为“糖友”。但对于“糖友”群体之外的普通人来说,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了解不多,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糖尿病的分型。
临床上糖尿病分为四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从发病机制来说,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源自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多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发病。由于1型糖尿病患者体型相对正常,其发病更为隐秘,通常只在专业血糖检测下才会暴露。
造成胰岛β细胞破坏的原因较多,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2022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整理的地图报告数据指出,在2022年新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即达到50万例,全球累计病患则达到875万例,这意味着每千人之中就有一例。
对于那些需要常年注射胰岛素的病患,其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和臀部一定是伤痕累累。这些部位皮下脂肪丰富,且神经分布较少,疼痛较轻,是较为适合的皮下注射区域。注射胰岛素的副作用包括低血糖、体重增加、水肿、变态过敏反应、皮下脂肪萎缩、视物模糊等,但为了抑制病情进展,这些苦痛是不得不承受的代价。
对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手段通常有口服胰岛素、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但这些治疗方式都略显保守,虽然有助于稳定病患血糖,但对于中晚期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已经发展至脆性糖尿病阶段的患者而言,其干预效果有限。接受胰岛移植效果更佳显著,且移植手术简单安全,并发症也少。不过,同大多数器官移植手术一样,胰岛移植也面临着人胰腺供体短缺的现状。这条路对大多数无缘得到移植供体的病患来说,恍若水中捞月。
说回到发表在Cell上的这项研究。该研究从一名女性患者体内提取细胞,并利用化学重编程技术将其转化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接着将这些iPSCs进一步定向分化为功能性胰岛 β 细胞,最终回输至病患体内。这次手术前后不到半小时,将约150万个胰岛素注入病患的腹部肌肉中。这些人工培育的胰岛 β 细胞显然发挥了几乎等同于“正品”的功能,在移植75天后,患者无需日常进行胰岛素治疗,且疗效持续一年以上。据这项研究的带头人王树森教授介绍,病患完全脱离胰岛素治疗已达1年,且无移植相关异常迹象,该研究还首次在临床上通过了超声、核磁对移植物的有效监测,有力佐证了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
有些病患即使严格遵循医嘱执行胰岛素注射,其血糖抑制也长期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前述的病患就存在这种缺陷,在注射胰岛素后时常陷入低血糖状态,将造成难以预知的昏厥。所以,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输注治疗堪称另辟蹊径,为病患提供了一种疗效显著、过程安全无痛苦的理想干预策略。
实际上,干细胞疗法还活跃在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中。目前临床试验已针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MSCs)移植开展研究,通过静脉输注UM-MSCs后观测病患是否降低胰岛素需求量,关注其2hC肽水平和T细胞百分比,证实胰岛β细胞功能有无改善。研究人员还关注了UM-MSCs联合利拉鲁肽(兼具减肥效果)和褪黑素等药物的疗效,希望利用干细胞外泌体形成改善T2DM的新疗法。
基于干细胞的糖尿病疗法展现出强大的可行性和广泛的潜在应用前景,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相信干细胞疗法还会为糖尿病人群提供更具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替代治疗选项。而如何进一步提升移植干细胞的迁移归巢精准度,确保其最大限度地回归至靶器官——胰岛之中,无疑将为优化治疗效果开辟新的道路,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福音。
参考文献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D7TL30U05148S1B.html
[2] https://m.baidu.com/bh/m/detail/ar_9201613229952850147
[3]杨思垚,李涵飞,乔静晓,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EGCG缓解1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研究 [J/OL]. 海南医学院学报, 1-13[2024-12-25]. https://doi.org/10.13210/j.cnki.jhmu.20241225.001.
[4]秦满粉,周敏,许玄,等. 持续血糖监测在1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全科护理, 2024, 22 (24): 4575-4578.
[5] 王梓安,戴建国. 基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2型糖尿病治疗研究进展 [J]. 临床军医杂志, 2024, 52 (07): 758-761. DOI:10.16680/j.1671-3826.2024.07.27.
[6]陈春兰,叶美仪,潘雨薇,等.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的免疫调节作用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 (23): 5031-5040.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来源:干细胞精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