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广泛开展经验总结、先进事迹传播和典型案例推广,光明网推出《守护非遗之美》系列报道,摘编多位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代表和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代表在2024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
编者按: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广泛开展经验总结、先进事迹传播和典型案例推广,光明网推出《守护非遗之美》系列报道,摘编多位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代表和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代表在2024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主题发言,共同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让非遗之美为更多人的美好生活赋能添彩。
制图 实习生 余皓晴
光明网讯(记者 陶媛)近年来,浙江锚定非遗强省建设目标,坚持守正创新、因地制宜、保护优先、融合发展,争创非遗系统性保护发展先行省。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介绍,浙江拥有人类非遗、国家级非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省域实践中展现了非遗担当。
聚力体系建设,夯实保护传承根基。一是强化政策标准体系。出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薪火行动方案》,实施标识打造、产业培塑、融合激活、制度护航、数智赋能、人才培优“六大行动”,系统性谋划工作框架和政策组合。牵头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标牌、标识和名称使用规范》长三角区域统一地方标准,制定非遗领域相关标准326项。二是完善项目名录体系。开展人类非遗项目“8+N”保护行动,实施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八个一”保护措施,高质量完成167位国家级传承人记录工作。三是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协同育人平台,认定省非遗传承教学基地131个、非遗研究基地9个。创新传承人培养机制,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举办“大匠至心”非遗传承发展杭州沙龙、非遗发展共创营等活动。
聚力载体培育,拓展传承体验空间。一是建设非遗场馆。建成集成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展示展演、教育研究、创意研发5大功能于一体的省级综合性非遗馆。全省建成市县综合性非遗馆49家、非遗专题展示馆717家。二是狠抓“一站一坊”。推进“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建成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22个、省级非遗工坊225个,促进传统工艺振兴和群众就业增收。三是创新“非遗+”空间。着眼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建成省级非遗旅游体验点53个、非遗美学生活馆53个、非遗旅游景区169个、非遗主题街区30个,助力文化传承和消费促进。
聚力标识打造,擦亮浙江非遗品牌。一是擦亮“世界茶乡看浙江”金名片。开启“茶+万物”模式,打造25家省级“非遗茶空间”,实现“非遗传习所+茶空间”业态叠加,打响“浙江气派的非遗茶生活”品牌。二是推进历史经典产业发展。制订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加强丝瓷茶剑雕等非遗保护开发,采取“一业一品一策”方式予以精准扶持。三是实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开展“浙风古韵·戏曲词牌整理”“浙出好戏·古装演艺精品打造”等行动,归集传统戏剧曲牌2716个,绘制戏曲词牌基因图谱,建成传统戏剧数字曲牌库。
聚力数智赋能,激发非遗创新活力。一是建立数据体系。加强全省非遗数据库建设,已采录各类数据500余万条。推进非遗数据体系建设试点,累计开展1192个省级项目、4200余个市级项目、1.2万个县级项目的信息汇聚和关联工作。二是探索数字治理。开发“非遗在线”多跨场景应用,构建“三色”监测预警体系,强化对省级以上项目存续情况和传承人传承活力的智能闭环治理。三是创新应用场景。发布首部AIGC非遗短片《钱王射潮》。构建非遗保护知识驱动大模型1.0版,对非遗数据进行智能分类与标签化处理,初步实现AI智能问答功能。
聚力活态传播,扩大非遗社会影响。一是创新活动组织与传播。以非遗为主题,组织丰富多彩的展览、市集、研学等沉浸式体验活动。举办非遗“云上博览会”,构建浙江非遗传播新媒体矩阵。二是深化非遗普及教育。连续7年举办“少年非遗说”浙江传说故事讲述大赛。三是强化国际交流传播。在杭州亚运会等重要盛会中充分展示浙江非遗,提升非遗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浙江非遗“走出去”,全力打造天工遗风、春节习俗、忆江南等对外交流特色品牌。
陈广胜表示,下一步,浙江将更大力度提升系统性保护水平,持续完善具有浙江特色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贡献更多浙江非遗智慧和经验。
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事迹简介:
近年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非遗处认真推动非遗保护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一是着力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制定出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薪火行动方案》。二是高效做好人类非遗申报履约。联合申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全省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数达11个。成立浙江省保护发展联盟,打造传统工艺联创大赛、省级“非遗茶空间”。三是全面提升保护工作水平。257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96人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发布年度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评估数据。四是大力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公布2批22个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225个省级非遗工坊。五是持续扩大非遗社会影响。连续7年举办“少年非遗说”传说故事讲述大赛。成功主办2020全国非遗曲艺周、2024非遗影像展等。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