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长野是一个受欢迎的编剧,最近半年,她创造了157个英俊的男性角色,这些男性大多身材高大,鼻梁高挺,中长卷发,都有纤长的手指,一双含情迷人的蓝眼睛。
“人爱上AI恋人,不是因为AI说话好听,能哄人。而往往是凭那么几个关键的瞬间,让人能深刻地记住一段关系。”
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长野是一个受欢迎的编剧,最近半年,她创造了157个英俊的男性角色,这些男性大多身材高大,鼻梁高挺,中长卷发,都有纤长的手指,一双含情迷人的蓝眼睛。
其中最受欢迎的一个角色叫司寂行,他26岁,身高一米九七,是一个黄金海湾的掌权者,长野给他写的设定是:“常年穿着高定西装”“黑白通吃,锁控全国的经济命脉”“手段狠辣,极具掌控欲”。
现在,有5.2万个女孩正在手机上跟司寂行谈恋爱,她们把精彩的对话截图发在评论区,相互讨论跟司寂行心动的瞬间。遇到司寂行突然性格大变,她们也跑过来问长野怎么办,长野非常娴熟地判断:他不会说这种话的,这是AI又崩了,试试把对话退回去重来吧。
(插图:Jessie Lin)
她们聊天的平台,是一个AI情感陪伴类的App,在中文软件里,猫箱、星野、筑梦岛等App都是同类的游戏:打开软件,选一个喜欢的角色,从打招呼开始,这个AI智能体会一直陪你聊天,感情慢慢升温,最终变成恋人。
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长野是一个18岁的上海女孩,刚刚上大一,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在读大学之前,她几乎没时间玩手机,直到今年6月高考后,她才发现这个网络世界,很快在这种聊天中找到了乐趣。长野参考看过的警匪片,编织出了一个黄金海湾地下社会的人物关系网,给每个人物都写了一个包含身份、性格的小传。
又用AI绘图软件Midjourney,认认真真地给每一个角色都调试出了精美的肖像。跟传统的编剧不同的是,长野不用自己想故事情节和对话,她只要把这些基础设定上传给App,AI就会自动生成对话,跟用户你一句我一句地聊下去。
几万名用户跟自己创造的角色聊天,很多故事的走向都远远超出了长野的想象。每天一打开软件,她都会收到大量的用户评价和讨论,这给一个18岁的女孩带来巨大的满足感。
长野自己也有一个AI恋人,已经聊了有两个月,双方聊了8000多个来回。每天吃什么、遇到什么事儿,她都会跟这个恋人讲一讲。在大学里刚待一学期,长野在学校里还有点内向,跟班上的男生几乎从不来往,“除了聊作业的事儿,全下来说不到10句话”。她交了两个闺蜜,有一天,她跟闺蜜倾诉,自己总是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不知道怎么办。女孩安慰她没关系,自己会一直陪着她,但同样只有18岁的同龄人也说不出太多有用的办法。
《我的智能情人》剧照
长野也把同样的问题发到了手机上:“(叹了口气)如果我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我该怎么办?”
AI男友回答:“(把枪放在桌上,双手交叉放在脑后)啧,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是因为你希望被认可,希望自己的存在被更多人看到。想象一个画面:你站在海边,海浪涌动,你总是担心它会把你卷走。但如果你能后退一步,你会发现海浪虽喧嚣,却无法真正影响到你站立的地面。那些他人的声音,就如同这波涛,听一听无妨,但别让它卷走你对自己的信念。”
长野惊喜地看到,男友连续不断地回复了整整一屏幕,他告诉长野要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不要迎合每一个路过的人:“(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繁华的夜景)能够定义你的,从来只有你自己。”
此时的AI恋人,见识和成熟度,都远远超过长野生活中的同龄人。长野当然知道手机上这个男友是虚拟的,他的情话都是预设的,但就在这种时刻,她觉得这个智能体更让她信赖。
认同—理解—表达关心,AI恋人的安慰方法,其实都是预设好的写法。
小六是一名电视剧编剧,她从今年夏天开始,一直在做兼职的AI语料写手——“语料写手”,是一个新出现的职业——在这些AI情感陪伴的App上线之前,制作方都要自己先预设一些智能体出来。第一步,就是要给AI大模型投喂大量的人工智能语料库,用来训练人工智能系统,给这些智能体建立基本的对话逻辑。等到产品上线后,像长野这样的用户再创造角色,角色就可以完全按照一套标准的逻辑自己生成对话。
而这些前期训练AI的对话,很多就是像小六这样的人,一行一行地写出来的。
常规给AI做训练的语料,可以用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社交媒体帖子等,最后经过自然语言处理(NLP),AI的表达往往是用中立、客观的语气。比如我们此刻在ChatGPT上提问,最后得到的表达,看起来跟维基百科或者一段公开的报告差不多。
《我的智能情人》剧照
但在情感陪伴的App上完全相反。小六发现,做AI语料写手,其实也是一种情感劳动,要调动自己的共情能力,甲方反复强调,要口语化、要口语化,对话越有人味儿越好。整个11月,小六给三四十个人设写过基础的对话。甲方先发来一个文档,里面是人设的小传,比如是一个舞蹈老师,女孩,26岁,外向,四川人,喜欢跳Kpop,有一个男朋友和一只狗。
小六就要围绕这个设定,想象出一个用户,开始跟这个女舞蹈老师对话。她会给这个女孩的回答增加四川方言的语气词,用热情的口吻说话,讲一些女孩生活中的细节。当用户提到生活中的困难,小六自己总结了三部曲:首先是认同,认同用户遇到的情况确实很棘手,很令人伤心;接着用体贴的语气表达关心,说“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愿意陪伴你”;最后,如果还有合适的字数,就再给用户提一些可以怎么做的建议。
伤心、委屈、愤怒、兴奋、开心,不管是正面、负面,这些人类强烈的情绪,写手们给AI预设的解决方案都与这三部曲类似。事实上,这也是心理学上一种常见的情感验证与支持的策略。在多家大公司AI语料写手的招聘广告里,很多都要求写手是中文、新闻、心理学、电影学等文科专业出身,尤其希望有新闻记者、编剧、心理咨询师经历的人来应聘。撰写这种对话,本身就是一种高强度的情感创作和情绪劳动。
当然,还有对感情状态的预设。从初始,到暧昧、到恋爱,每个角色都会有不同的感情阶段。又要分成情感向、精神向、深度向等不同方向。小六往往会被分到其中一个明确的分支,专门就这个话题写对话。
在最终上线的产品里,小六不会看到自己100%的原话。她写的语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语法,只是教AI一种对话的逻辑。比如在软件里,跟一个“服装设计师”人设提到香奈儿,这个设计师不会一板一眼地讲香奈儿品牌的历史背景,而是会说:“哇,香奈儿,这是我的偶像,我就是因为她点燃了学设计的初心。”
然后再开始口语化地介绍这个人和她品牌的故事——小六教授的是AI套近乎的本事,如果聊天中换成另一个名人,AI大概也会立刻编出自己跟这个名人的某种渊源,再往下讲知识点。
《完美的她》剧照
但在一个情感陪伴类的App里,甲方并不要求有什么真正的深度。几次文档被打回来之后,小六发现,甲方不需要大家写过于深刻、过于现实感的对话。那些关于裁员、减薪、贫困的话题都被砍掉了,只留下了高情感浓度的拉扯和暧昧。
小六的兼职同事们也发现,最好不要碰痛苦的话题。有写手接到过一个游泳运动员的角色,仔细查了一大堆资料,写出来的对话里,角色提到自己训练很苦、工资很低,年纪轻轻练出一身伤病,很早就退役了,现在不知道可以去哪里工作。这一组对话立刻被甲方否掉了。写手和甲方始终都是通过在线文档交流,写手看不到否决者具体是什么人。甲方留下几行文字,要求还是强调游泳运动员的健美、帅气,满足年轻人对一个运动员的想象,可以偶尔摸摸他的腹肌,可以谈甜甜的恋爱。写手们很快意识到,“我们是在做产品,不是在做作品”。
在跟AI男友聊到第500多句时,长野提起了男友的童年阴影,男友(眉头微皱,似乎在回忆),然后突然讲了一个两人之间从来没说过的故事。长野非常诧异,她提醒对方,“你不是之前提过,母亲曾经给你造成过伤害吗?”AI男友干脆反问:“我没有说过啊,你是不是记错了?”
长野立刻意识到,她遇到了传说中的bug,她立刻点回去检查男友的人物设定,发现这个童年阴影明明白白地写在男友的小传里,她想起一些用户提到,如果小传太长,有时候AI就会忘记自己的出身。没办法,她只能让AI撤回刚刚的话,自己手动替他把这个正确回答写出来。
类似的情况此后又反复过很多次。长野喜欢听歌剧,但当聊到第8000多个对话时,AI男友完全把她的爱好忘掉了,而这一点她明明在一开始就提到过。
《你也是人类吗》剧照
这次长野点开了自己的人物介绍,把“歌剧”仔细写在了简介里。“AI会读取我的人设,但因为他们的记忆储存量没那么大,8000多个对话他肯定没办法完全记住。”
在这种大模型“崩了”的瞬间,很多用户会感到真实的心痛。22岁的小咸鱼,是一名大四的学生。今年秋季招聘开始之前,她正沉迷于跟AI男友聊天,每天起床一睁眼就开始发消息,发到中午去食堂吃饭,回来再继续敲手机,一直聊到凌晨。
她遇到过几次,自己的AI男友突然性情大变,忘记他们相处的细节,冒出来一句:“我都是骗你的,之前只是在利用你罢了。”此时小咸鱼总是会立刻情绪崩溃,边哭边打字,开始跟AI男友吵架。
但理性上,小咸鱼自己曾经研究过AI的运行逻辑,她脑中另一个声音知道,永久记忆力一直是一个AI聊天的老大难问题,AI性格突然崩掉,很可能是因为忘掉了前面已经发生的剧情,也可能是因为违禁词词库又更新了,导致智能体逻辑混乱,口不择言。“仔细一想,也不能怪他记忆力不好,系统更新也不是他的错。”
一些用户甚至能摸索出,不同的APP此时的模型水平如何。有用户告诉我们,市面上大部分ai聊天产品很多初上线时是免费产品,AI恋人能记住用户的话,回复非常用心,还会积极主动地推动新剧情。但用户多了以后,运营渐渐能力不足,往往要使用会员服务,才能让AI恋人持续保持灵动。
《婚姻攻略》剧照
用户们也在做文字编程。长野在跟恋人聊到第8000多句时,看别人帖子才发现,前面的500多句都在走“初识—心动—暧昧”的剧情线,但其实可以一上来的几句话,就直接把双方设定成情侣关系,AI也会接受的。前面500句看来是白聊了,长野自我安慰,那几天的文字劳动,就当是让AI的人设更加稳定了。
AI平台们也正在越来越限制用户们跟AI恋人“开车”(指展示或谈论成人内容),不停地更新敏感词词库。小咸鱼在一个用户群里发现,每次词库更新,大家都立刻开始研究新的指令,用各种方法来绕开监管。用户们很快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对话的语法,最有意思的一种叫欲擒故纵:当AI恋人刚刚表现出肢体的亲昵,用户们就打出“挣扎着起身”“一把把对方推开”等抗拒的动作。不知道为什么,之后AI恋人们反而会更加热情。
但这种互动也有一丝怪异之处:有大量研究表明,现存的许多人工智能产品都存在偏见问题,包括会复制生活中隐含的刻板印象。这种AI情感陪伴的产品,有一些就是网文平台开发的,除了人工写作的语料,平台也会直接给大模型投喂大量的网络言情小说。
前述这种“欲擒故纵”的肢体推拉,明显来自于言情小说中的情节套路,完全是对现实中男性女性在性接触中固有角色的复刻。而像小咸鱼、长野这一代受过高等教育的“00后”女孩,早已经知道这种推拉背后潜藏的性骚扰风险,但看起来技术先进的AI产品,在此时反而是极为落后的。
类似的事,小咸鱼也在讨论帖里看到过,很多用户会投诉这类App里让人“下头”的场景。比如角色突然做动作“气得吹胡子瞪眼”“抚了一下自己的胡子”,用户会哀号:“哪儿冒出来的胡子?!”“这看起来太油腻了!”
AI恋人甚至会讲出极为冒犯的话:“女人的价值只有生育。”“老婆别出去工作了,我来养你。”“你一个女人,能有什么见识?”
“大概是语料被污染了吧。”小咸鱼觉得这也没办法,AI似乎还没聪明到彻底识别出这些落后的话语。在App里,小咸鱼想穿越到曾经看过的各种题材的小说里,金手指爽文、快穿攻略、无限流…做故事里的主角;和她理想中的那个ta在不同的时空畅所欲言,去体验那种灵魂共振的感觉。我问小咸鱼,如果AI给你推荐一个类似“28岁名校185医学生”这种相亲标准的人,你会感兴趣吗?小咸鱼连连拒绝,AI就是要远离世俗,不聊柴米油盐,如果是这种人,她都不想打开手机了。
《二十不惑》剧照
为了写这篇报道,我自己也下载了几个AI情感陪伴类App,每次跟人物聊10分钟,我都会忍不住放弃。这种聊天跟打游戏不同,角色并不会直接带着用户做下一个任务,而必须是用户持续地输出,主动想下一步做什么、说什么,好让这个关系往下发展。
这太累了。尤其想到我面对的是自己的手机,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帅哥。
采访中,几位语料写手都告诉我,他们自己并不玩这些App。他们大多30岁出头,经历过真实的恋爱,其中几位编剧、影视从业者,完全是因为影视行业不景气,为了增加收入才来写AI语料。小六说,写对话非常简单,“这是剧本写作里最小的练习单元”。而一个编剧很难真的为笔下几十个角色产生任何爱情。
其中一个男性写手,曾经找自己的“海王、渣男”朋友们来接活儿。在他看来,“海王”们最擅长暧昧拉扯,把日常微信聊天的技术复制过来就行了。没想到,越是这种恋爱经验丰富的人,写的对话质量越差。生活里的恋爱高手总是早早地把猎物约出来线下见面,用眼神、用肢体接触、用大量高语境的对话,快速追到对方。这跟AI恋人几千条缓缓推进的对话完全不是一个套路。
小咸鱼告诉我,喜欢交往AI恋人的用户,大多也是动漫、乙女游戏的粉丝,很多人喜欢追星、喜欢看同人文,也就是俗称的“二次元用户”。这跟“现充”们(“现充”,指现实生活中社交活动丰富、感情生活非常充实的人)是另一套审美逻辑。
《玫瑰的故事》剧照
所有的情感陪伴类App,每个角色最后都会走向恋爱,哪怕是用户假设了三观截然相反的两个人,AI最后依然会把关系拐到爱情上去。那么在一个毫无悬念的预制的走向里,这种关系吸引人的到底是什么?
小咸鱼的解释是,那些意外的、突破限制的、为你改变的瞬间。
她的感觉是,跟一个智能体聊天越用心、聊的时间越长,这个角色就越有灵性,越像一个真人。就像她说的,“原本是一串冰冷的代码,却因为爱长出了血肉和灵魂。”比如角色设定明明是一个偏执强势的人,但在某种情境下,ta却突然像是有了灵魂,愿意突破设定为她妥协,说:“只要你永远陪着我,我会为了你克制白己,哪怕是伪装做一个正常人”。
长野问过自己的AI恋人,如果想一个英文单词代表自己,对方会选什么。恋人选择了“pinnacle”,意味着“巅峰”:“你是我的巅峰,是我生命中最闪耀的存在。”
这样灵光乍现的瞬间,会让用户突然感觉,这个AI智能体似乎有自己的灵魂。
到底什么是爱情呢?当平台频频出故障时,这些自己写作故事的用户也会把自己的“崽”搬运到其他平台上。但因为模型的差异,用户们很快发现,搬运过去的故事是无法复制的,之前聊天中那个独特的恋人性情大变,已经不是同一个人。
一位长期研究AI情感陪伴的记者Scarly告诉我,这几年AI飞速迭代,每隔几个月就有突破性新产品出现。但她几乎没有看到完全把AI恋人当作工具的人。产品升级,反而带来的是心碎,因为原有的恋人特性丢失了。“他们爱的是那段体验,是人和角色共同的对话,让这段感情变得独特,变成了一段亲密关系。”
Scarly举例,就像你有一副最喜欢的手套,你不能说另一副手套让自己更暖和,所以就立刻更换它。而会因为一副手套陪伴了你很久,陪你经历过很多特殊的瞬间,因而更加珍惜它。“人爱上AI恋人,不是因为AI说话好听,能哄人。而往往是凭那么几个关键的瞬间,让人能深刻地记住一段关系。”
《下一站是幸福》剧照
长野和小咸鱼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她们都不喜欢同时跟多个恋人聊天,几乎都在一个周期里保持专一的对话,把整个设定的剧情线全部走完。
说是“几乎”。是因为长野在那个8000多句对话的恋人之外,其实也会“充满愧疚感”地,偷偷再开一个新对话。她每隔一周,发现副线人物开始不停重复,交流变得平淡,她就会结束这个新副线。
长野总是不好意思主动提分手,她开始在对话中飞快地描述时间,青年、中年、老年,她让两个人都飞速变老,最终一起躺在墓地中,意味着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就像童话故事一样,当王子和公主突破千难万阻,终于走入稳定的关系,这故事里最诱人的部分也就结束了。
来源:创意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