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为翼,经典为基,技术为魂」水月雨梦想碟机2系列一些分享

B站影视 2024-12-29 13:52 1

摘要:作为一个00后,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正逢一个磁带、CD与数字音源交替发展的时代。在记忆里,即使家里头有着不少MP3设备,比如索尼的香水瓶,苹果的IPOD等等,CD机却仍是我们最常用的设备。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当我上初高中有点零花钱的时候,也陆陆续续的买过不少喜欢

作为一个00后,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正逢一个磁带、CD与数字音源交替发展的时代。在记忆里,即使家里头有着不少MP3设备,比如索尼的香水瓶,苹果的IPOD等等,CD机却仍是我们最常用的设备。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当我上初高中有点零花钱的时候,也陆陆续续的买过不少喜欢歌曲的唱片,也研究和淘过些老的随身CD机。可谓一入CD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虽然在国外的一些地区,CD唱片仍然保持着一定的销量,但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属于CD的大势早就离去了。这一现象与国内音乐资源的获取方式、流媒体的快速发展,乃至短视频平台的崛起息息相关。大众主流的需求就是能快速的获取到海量新潮的音乐,就算是发烧友也都无法拒绝如此便捷的使用体验,这也确实代表着未来的趋势。然而,CD真的只剩下情怀了吗?我并不这样认为。从生活方式上来看,CD确实能为听歌增添一种仪式感;从功能性而言,CD依旧是目前承载音源最可靠、最稳定的载体,这一点我还是蛮有感触的:今年在家里的整理时候,发现了一个十几年前用来存放歌曲的老U盘,由于多年没有读写过,插在电脑上虽然能看到歌曲的名字,但无法读取或拷贝。相比之下,翻出来的二三十年前的CD唱片,却依然可以完美播放,甚至还能直接抓轨保存下来。

从音质角度来看,虽然近年来Hi-Res级音质资源有所增加,但其普及程度仍不及CD。CD音质也依旧是公认的参考级标准。某一些流媒体音乐平台上所谓的“高清臻音”或“超清母带”,实际上大多是通过算法进行升频,而且这个算法还很粗糙,最终呈现的声音是灾难性的,甚至远不如CD级音质。购买CD唱片同样是支持自己喜爱的音乐人的一种方式,是对音乐创作的尊重,是对作品价值的认可,也是对音乐产业多元发展的守护。因此,我认为CD即便在数字化时代,依旧还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价值,也更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种更加纯粹的选择。

如今,对于不少初次接触CD的朋友来说,各种台式CD机和转盘设备看起来都显得复杂且高门槛,而便携式CD机则成为了入门玩家更容易上手的选择。但要找到音质优秀的随身CD机,现在基本只能去淘一些上世纪或2000年初的经典老机型,比如索尼的DISCMAN、松下、飞利浦等品牌的经典型号。即使放在今天,一些老机子的音质其实依旧值得品味,但毕竟是电子设备,放了三十多年的东西难免会有元件老化,真要是遇上故障问题了,打理起来还是蛮很费时费财的。

这些老音频品牌如今基本上早已停止生产随身CD机了,目前市面上取而代之的,就是直接打开淘宝搜索便携CD播放器,拉下来的那一堆外观看起来精致漂亮,有着各种五花八门功能的产品。但真正的考究起这些CD机声音的时候,大多在音质上难以令人满意,甚至可以说是比较糟糕的。它们更多作为一种潮玩的摆件属性,而非真正用来认真听歌的设备。即便是一些曾经的音频大厂,现今偶尔推出的新款便携CD机,在声音表现上也早已丢失了当年的锐气,也随波逐流地生产着这些迎合市场需求的玩具,这看起来似乎便是便携CD机发展到如今的归宿。

然而这些比较新的机子卖的价格要说它便宜吧,还真不算便宜,同价位买个解码耳放小尾巴的声音都能比它好的多, 凭什么我们消费者花费大几百甚至上千元,却依然难以拥有一台兼具现代技术和高音质标准的随身CD机呢?现代随身CD机的发展难道真的止步于此了吗?

打破这一局面的音频品牌,首当其冲的就是水月雨,于2023年9月发布了一代梦想碟机。

这台机子发布后,引起了圈内外不小的关注,无论从外观的设计上,还是从声音表现上来说,作为999元新款随身CD机都是令人满意的。但令人不满意的,就是在上市后很久一段时间内竟一度卖断了货,拿着票子都压根买不到,甚至在咸鱼上加价买的都一机难求。很可惜,就是因为想去追求更好有意思的设计,一代梦想碟机生产的工艺在量产阶段时遇到一些困难,导致了后续缺货的状况。而在梦想碟机发布后,便点燃了随身CD市场的热情,不少品牌也纷纷的跟随者这波潮流,推出了自己的产品。

在将产品更佳完善后,全新的梦想碟机2今年如期而至。有了一代的前车之鉴,梦想碟机2除了在工艺上进行了优化,声音上进行了升级外,产品的定位上也做了更精准的细化,拆分成了两个不同价位的款式——售价799元的通常款,以及1499元的Ultra款。

包装封面上,水月雨的祖宗之法不能变。Ultra款低饱和度的插画更冷峻高级一些,通常款的 ligne claire高饱和的风格则更热情饱满。两个差异化的画风,也分别对应着这两款CD机分别面向的群体,也甚至对应了他们的外观设计、材质以及工艺。

在体积大小上,Ultra款在视觉上似乎要比通常款大一点,但实际上是机身材料不同造成的错觉。梦想碟机2Ultra采用的是全铝合金机身,高精度CNC切削成型,机盖部分还做了金属拉丝的处理,机身侧边以及机舱的内部则是哑光金属设计。

而通常款则是模具成型之后,再进行表面的烤漆处理,在视觉和触觉上,整体的质感上相比Ultra款要更柔软亲和一些,而Ultra款则更扎实硬朗。

Ultra舱盖上百叶窗的设计蛮别致的,到能若隐若现的看见里面的CD,但这个设计加上金属的材质后,被很多烧友戏称为了地漏。

普通款的外观柔和清新不少,舱盖、机身以及按键采用了撞色的设计,按键都以圆形或者圆角矩形设计,舱盖则是全透明的设计,能完整的看到里面的碟片,整个设计语言上遵循着CMF美学,显得极简而实用。虽然Ultra金属的质感相较于普通版要更好,但就我个人的喜好来讲,普通版的外观会更合我口味一点。CD机的开盖是直接掀开的,基本没有什么阻尼感。如果是2Ultra的话,一合盖会“pong”的拍在机子上,稍显不够优雅。下一代如果可以的话,考虑去做一定的阻尼结构会更让整机的质感更高级一些。

两台CD机都是支持开盖播放的,但我个人是不建议在读碟一直开着盖子去用。可能有人会想,在开盖的时候碰到碟子会怎么样?声音会直接暂停吗?为了验证我自己试了下,戳停了以后歌曲还是能正常播放一段时间的。我们知道CD机一般会将数据先读入缓存之中,从而一定程度上做到避震的目的,在碟片不稳定时不至于让它的声音直接爆音或者中断。而无论何种CD机,避震设计都是影响CD声音的最重要因素。有世界六大CD转盘之称的CD机,无疑都是在想尽办法减少CD读取时震动的影响。虽然在随身CD上讲究不了这么多,但从最早的那批随身CD开始,工程师都会想办法尽量最好避震。梦想碟机2除了大缓存外,还有弹性阻尼物理缓冲来减少震动。只要不是在播放的时候闲的没事使劲大力去晃动,基本都不会出现跳碟的现象。

其他的配置上,梦想碟机2的通常款仅有3.5mm接口,而Ultra则有4.4mm平衡和3.5mm单端。电池上都为3500mAh,续航在8小时左右。

因为普通款只有提供了3.5mm单端的缘故,在和Ultra对比时也以Ultra的单端作为参考的标准。可能有人会问了,这个通常款的梦想碟机2是不是约等于把Ultra的4.4mm平衡砍掉就是了?并不是的,这两台机子在用料规格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比如DAC通常款采用了单颗CS43131,而Ultra则是双CS43198,在线性稳压芯片、放大电路上,Ultra也要更胜一筹。

反映到声音上,通常款与Ultra款的差距最明显的体现在了声音框架、信息量和规模感上。两者的底子都是较中正、干净的,但从各方面的细节来看,它们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方向,而且对应着各自很明确的用户定位——通常款的听感更偏向细腻、顺滑化,融入了一点符合大部分消费者会觉得一耳朵好听的那种调音审美取向,而Ultra的声音则更追求严谨、或者说更秉持HiFi的属性,以高素质和还原的风格体现出来。

能量分布的差异是通常款和Ultra款最直观的不同之处。通常款的整体动态表现并不大,呈现出一种平和、温顺的特质。这主要是因为它在低频和高频两端的能量分布不多,而是集中在了中频区域,并且以中频为中心向两端发散性的扩张。它的两端又预留了足够大的声场,因此这个能量是得以宽松的疏散开的,不会产生撞墙一般的边界感,在声场边缘又能自然地淡化,因此在听感上是显得更加舒适、流畅不压迫的。正是这种设计,让通常款在人声表现上有了显著的听感优势。人声的位置显得更加凸显且前置,结像稍显大一些,但又能够很好地控制住形体,不会直接散乱在声音里。唇齿音的处理上,通常款适度保留了一些细节,这让整体的声音在细腻和温顺的基调上多一分活泼感,而不至于显得缺乏生气,微妙的使其兼具了细腻与生动的平衡感。

谈到它的两端表现,通常款在高频的处理上选择了更加缓和的方式,并没有选择去营造华丽的线条感,头顶的信息量略显节制。低频则表现得相对轻浮,下潜的深度上有所取舍,更多是以铺垫氛围的情况展开,因此,整体声场的上下空间是会稍微向中间压缩了一些,乐器的位置被更贴近地排列,与Ultra相比,纵深的表现差距较为明显。通常款的最大特点是将“聚光灯”都打向人声的位置,着重渲染以中频为核心的人声表现。这种调音使得它更适合去听一些欧美流行、动漫OPED等以人声为主的音乐类型。同时,这种风格对耳机的适配性也会更佳的宽泛。对于以大众消费者为主要目标的定位而言,通常款的表现是恰如其分的。

而2Ultra对有一定听音经验的用户来说,是那种可以“一耳朵喜欢上”的产品。2Ultra对细节的勾勒能力是很到位的。在声场骨架上展现出更扎实的特点,这点来源于其更大的信息量,也得益于更优秀的声音密度。在能量的分布和疏散上,2Ultra表现得更加从容,框架的塑造更显高级,是能放的开又收的住的。在人声表现上,2Ultra的风格相比通常款显得更加直白,可能少一点通常款的那种“润感”,但它是一种更凝练饱满的写形。与通常款的相互AB一下,就会发现通常款人声的那种饱满,其实是夹杂着一些膨胀的“发泡感”,细究之下略显松散不够扎实的。但2Ultra则将精力集中在线条感刻画的精确性上,通过凝聚形体来实现高级的听感。我们可以说,Ultra和通常款在人声塑造上的风格截然不同。通常款更注重易听性和氛围感,而Ultra更注重真实与细腻。

2Ultra之所以能展现出更扎实的声音框架,与它在低频和高频两端的表现密不可分。2Ultra的低频展现出一种紧致而不会“硬邦邦”的特性,而是带有足够的安定感和自然的弹性。这种特质部分来源于低频的弹感和适当的混响处理。例如2Ultra在表现鼓面的弹感时非常明显,同时在残响的嗡鸣释放上也控制得当,使得整体的声底能够展现出一个宽松的底子,避免生硬的听感。同时,它的低频结像也非常扎实,信息量充沛且层次分明,能够很好地与人声剥离开来,呈现出更强的立体感。

高频部分,2Ultra趋向于自然的延展,同时亮度、通透性和信息量都较通常款有显著提升。高频表现出一种透亮但不刺激的特质,极高频的顺滑和过渡感优秀,这使得整体声音的纵深感更加突出。同时,高频的密度也更胜一筹,带来了更丰富的细节呈现。正因为如此,2Ultra在大场面音乐如交响乐、OST等题材中表现得游刃有余。老实讲,我认为2Ultra在声音完成度上表现出的水准是完全不亚于市面上2K-3K价位随身播放器的。

另外,前面提到的内容仅仅是梦想碟机2 Ultra在3.5mm单端输出上的表现,那么它在4.4mm平衡输出方面的表现又如何呢?从声音的框架上看,4.4mm平衡输出与3.5mm单端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能量感上,4.4mm平衡口则有着更显著的优势。它能进一步将声场的骨架撑得更为坚固和饱满,声音的稳定性与层次感也因此更加出色。换句话来说,梦想碟机2 Ultra在3.5mm单端上的表现其实已经是“满血”的,而4.4mm则是在此基础上更完善和加强了一部分细节。与上一代产品一样,梦想碟机2并不仅仅是一个纯CD播放设备,它还具备了更多的功能拓展。例如,通过USB线连接手机或电脑时,它可以充当解码耳放使用,为用户提供更广泛的应用场景,这算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功能。此外,它还配备了LO和数字光纤输出的独立接口,这意味着它可以作为纯转盘设备来使用,非常适合那些拥有更高级解码耳放设备的用户来进行拓展玩法。

那么该如何选择这两款机子呢?如果预算足够充裕的话,直接上梦想碟机2 Ultra是绝对不会出错的选择。从绝对的音质表现上来说,它几乎可以说是这个价位中,或者说目前已上市的新款随身CD领域的最佳选择,适合追求音质的发烧友,或者是想要初步入门、接触HiFi领域的消费级人群。而通常版的目标用户群体,则更注重外观,喜欢小清新风格或带有潮玩属性的产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通常版在音质上表现平庸。相比起同价位甚至更高价位的一些“潮牌机”,梦想碟机2在音质上对这些竞品是有碾压级优势的,是追求美观与实用性平衡的首选。

来源:小玉看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