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纪腰腿疼痛,不一定是骨质疏松,真正的骨质疏松有4个症状

B站影视 2024-12-29 10:28 1

摘要:李阿姨今年68岁,退休后每天喜欢打太极,身体看似健康,实则长期劳累导致腰腿酸痛。她多次听信“老年腰腿疼,一定是骨质疏松”,自行购买钙片补钙,却效果甚微,反而对生活质量造成了影响。其实,老年人腰腿疼痛的原因多种多样,骨质疏松只是其中之一。许多患者对于骨质疏松存在

李阿姨今年68岁,退休后每天喜欢打太极,身体看似健康,实则长期劳累导致腰腿酸痛。她多次听信“老年腰腿疼,一定是骨质疏松”,自行购买钙片补钙,却效果甚微,反而对生活质量造成了影响。其实,老年人腰腿疼痛的原因多种多样,骨质疏松只是其中之一。许多患者对于骨质疏松存在一种常见的误解,即认为身体一旦出现疼痛,就必然意味着患上了骨质疏松,但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老年人一旦出现腰腿疼痛,便立即联想到骨质疏松。这种将身体疼痛直接与骨质疏松划等号的观念,不仅显得过于片面和简化,还可能导致临床上出现误诊或治疗时机的延误。实际上,引发腰腿疼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肌肉的过度劳损、各种类型的关节炎以及椎间盘突出等。而骨质疏松作为一种骨骼代谢异常的疾病,它的临床表现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不能仅凭疼痛就轻易断定。

身高明显下降

随着年龄的递增,正常而言,身高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缩减。然而,骨质疏松患者的身高下降更加显著,特别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变矮,这是由于脊椎压缩性骨折导致的。研究显示,骨质疏松患者在十年内身高下降超过3厘米的比例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人群。

驼背或姿势改变

骨质疏松若累及脊椎,会导致脊椎骨脆弱,易于发生压缩性骨折,这种情况进一步可引发驼背或体态的异常。这不仅在外观上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它还会干扰到呼吸、消化等多个系统的正常功能。根据临床数据的统计,骨质疏松的患者中,出现驼背症状的比例高达60%以上,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骨折史

各位,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状况不容乐观,骨质脆弱,只需轻微外力作用,骨折便极易发生,其中脊椎、髋部与腕部更是骨折高发部位。要特别注意,脊椎压缩性骨折是最为典型的骨折类型,很多时候,即便患者没有明显的外伤史,它也可能毫无征兆地出现。这种骨折一旦发生,患者会承受剧烈疼痛,更麻烦的是,还可能引发像神经损伤这类并发症,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影响,带来诸多潜在风险。因此,针对骨质疏松患者,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其骨骼健康,密切关注,及时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手段,最大程度降低骨折风险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慢性疼痛

骨质疏松所致的疼痛与普通肌肉疼痛存在显著差异,其具备持续性与慢性特征,缓解难度较大。通常情况下,患者会持续感受到背部或腰部的疼痛,且在夜间疼痛感加剧,这将严重干扰睡眠质量,进而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此外,长期遭受这种慢性疼痛的折磨,还极易诱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我在实践中发现,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基于循证医学,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指标。

骨密度测量

骨密度是我们评估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的一项关键指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手段是双能 X 线吸收法(DXA)。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制定的标准,如果通过检测得出的 T 值低于 -2.5,那么就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了。这是一个比较明确的诊断界限,我们需要依据这个标准来准确判断病情,以便后续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影像学检查

在评估骨折情况以及骨结构变化方面,除了骨密度测量这一手段外,我们还可借助 X 线、CT 和 MRI 等影像学检查来进一步判断。尤其是当我们高度怀疑患者存在压缩性骨折时,MRI 检查往往能展现出较高的敏感性,这对于我们准确诊断病情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这些检查方法,以便为患者制定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实验室检查

骨代谢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如血钙、血磷、维生素D水平等,对于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治疗

常用的骨质疏松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降钙素和重组人降钙素等。临床用药决策应紧密结合患者个体的实际情况以及其对药物的耐受程度来综合考量,从而确定最为适宜的药物种类及剂量方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优化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非药物治疗

包括营养补充、适度运动和生活方式调整。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对于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适度的负重运动可以促进骨密度的增加。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骨折,如髋部骨折和脊椎压缩性骨折,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恢复速度。

在诊疗过程中,我曾接触过一位患有罕见骨质疏松并发症的患者。患者由于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导致严重的继发性骨质疏松,出现多处脊椎压缩性骨折。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最终通过联合使用双膦酸盐和骨形成促进剂,结合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患者的骨密度得到了显著改善,疼痛症状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除此之外,一些患者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后,不得不长期卧床休养,在此期间,深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也可能随之而来。如何在治疗骨质疏松的同时,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是临床工作中的一大挑战。

《黄帝内经》中,有“肾藏精,主骨生髓”的说法,强调了肾脏在骨骼健康中的重要性。这与西医关于钙代谢和骨密度的理论相呼应,提示我们在治疗骨质疏松时,应综合考虑整体健康状况,不能单纯依赖药物治疗。

“未病先防”,预防骨质疏松需要从年轻时就开始注重骨骼健康,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只有在预防与治疗并重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控制骨质疏松,减少其带来的痛苦和负担。

骨质疏松在老年人群体中较为常见,其症状表现多样且复杂,这就使得准确辨别其症状显得尤为重要,以免陷入认知误区。对于老年人及其家属而言,深入了解骨质疏松的真实症状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健康任务。事实上,借助科学的诊断手段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我们完全有能力对骨质疏松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进而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让他们得以安享晚年。#冬日生活打卡季#

来源:中医周的世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