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中国的消费者可以更好地聆听到来自Manolo Blahnik的品牌故事”——ELLE专访Manolo Blahnik品牌首席执行官Kristina Blahnik

B站影视 2024-11-22 03:22 1

摘要:ELLE:正式开始采访前,能先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心中的Manolo Blahnik意味着什么?Manolo Blahnik品牌基因的精髓是什么?以及品牌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

Kristina Blahnik,以下将简称KB

ELLE正式开始采访前能先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心中的Manolo Blahnik意味着什么?Manolo Blahnik品牌基因的精髓是什么?以及品牌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

KB:Manolo Blahnik对我而言就是“家族”。他不仅是一个品牌,也是我的舅舅,而我的母亲也是Manolo Blahnik的一份子。Manolo Blahnik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我知道这个品牌的每一段历史。可以说,我就是跟随Manolo Blahnik品牌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我们的品牌能从一个总部仅有6人的小团队,成长至如今250人的规模,使我更加坚信要为Manolo Blahnik注入更多热情和深刻的爱。

我从不简单地认为Manolo Blahnik仅仅是一家制鞋公司或时尚品牌,我们更是一家极富想法的创意企业。正如大家可以看到的店铺内所展出的产品,Manolo的每一双鞋子都有自己的故事,无论穿着人是谁、灵感来源于哪里,它背后的故事都会随着你而书写。

至于品牌基因的精髓,我认为是——品质、色彩、精炼。Manolo Blahnik执着于打造可以跨越时间的经典产品,并不是简单依靠logo打响知名度的品牌,我们更看重的是这些精髓的融合性。就像我们品牌最经典的产品,Manolo在1972年为著名设计师Ossie Clark的时装秀设计和制作的鞋子一样。当然,属于Manolo的经典鞋款实在有很多,从《欲望都市》到婚礼鞋,都是Manolo Blahnik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ELLE:此次中国之行,令您印象深刻的有哪些地方?或者谈谈您对店铺所在地恒隆广场的看法?

KB:想要分享的实在很多。其实这并非我第一次来中国,早在1995年我就和朋友一起来过中国了。那时还在读大学的我就对中国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但因为那时一切都是未知的,我们也没有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帮助,我身边更是从来没有人去过中国,我仍然决定要来中国游玩。那趟旅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去过普陀山,还坐了老式的货轮到达香港,当时这里的一切就已经令人叹为观止。

而时隔29年之后再次回到上海和中国,我看着当时用相机拍下的老照片,忍不住惊叹这座城市发生的变化,比如外滩的夜景,实在是太震撼了。我感受到了上海的无穷活力,以及城市里的灯火通明,这里的人们也非常时髦、充满生机。所以此番Manolo Blahnik选择在上海开店,在我看来是十分正确的选择。尤其是在南京西路的恒隆广场,我知道这里是奢侈品消费的圣地,犹如“皇冠上的明珠”一般璀璨。

ELLE:恒隆店铺的设计有何独到的见解?Manolo Blahnik中国大陆首店选址于此的原因有哪些?您对这家店以及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预期又是什么?

KB:这家店铺和整体空间都是我亲自参与设计的,也是我个人15年来首次“交出”的作品。店内还陈列着来自中国的家具设计师的椅子等作品。我希望Manolo Blahnik的店铺既然选择开设在中国市场,就一定要有足够纯正的中国元素。身处这样一家店,Manolo Blahnik的品牌历史可以在这里被完整地传递给中国的消费者。我觉得这不仅是一家店铺,还应该是属于消费者的放松空间,他们来到这里感受我们的产品,有种类似“起居室”的概念。

虽然眼下店铺内还没展出Manolo所有的产品线,店铺也“暂居”在快闪店的位置,但我们已经将很多经典的产品带来中国,未来店内的鞋款也会慢慢补全,店址也会在之后的2年里寻找恒隆广场里更合适的位置开设。能在这里将Manolo Blahnik的故事传达给中国消费者,是我非常乐于看到的。我也很高兴看到,Manolo Blahnik终于在这里拥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penthouse!

ELLE:您在2000年以注册建筑师的身份开启了职业生涯。那么,做建筑师和担任品牌“掌舵人”之间有何区别呢?

KB:我最初的理解是,既然我能造房子,那么我也一定能造出优质的鞋履。而走过那么多年的职业道路,我很感激“建筑师”这个身份让我接触到很多未知的东西。另外,这段经历让我拥有了更加清晰的头脑和规划思路,让我在品牌发展的路上做出明确的计划,并加以努力使其长久目标得以实现。我的逻辑思维加上建筑背景的知识,能够在为我提供经营公司所必备的知识与全新视角的同时,也能让我在创作Manolo的产品设计时更好地获益。

ELLE2009年开始您加入了Manolo Blahnik,您的到来为品牌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KB:我不会说那是我带来的变化,但我个人的确关注到了品牌在线上的社交商务的开展,特别在中国市场。你们拥有完善的社交媒体,微博、微信、小红书,都是我们此前从未接触过的平台。截至目前,Manolo Blahnik也已经在微信和小红书上推出了我们品牌在中国的第一个社交媒体账户。同时我还利用了3D影音技术,回溯了Manolo品牌的档案历史,创建了线上档案馆的内容。

社交商务也是我们当下坚持的全球战略目标。分享和建立品牌爱好者、长期客户和尚未发现该品牌的新客户社区,将是我们在中国市场的首要任务。

ELLE:您个人对于Manolo Blahnik鞋履的搭配,有什么独特的心得吗?推荐给大家的搭配技巧是什么?

KB:我最想强调的就是色彩,一定不要吝啬对色彩的热爱和运用。Manolo Blahnik最具有标志性的设计语言之一就是各种色彩,同系列的产品可以生产出数十种色彩的款式。就比如我本人的穿着,我非常喜欢利用色彩来打造自己的形象,比如可以用绿色的裙子来搭配一双黄色的Manolo高跟鞋,即使再搭配一款黄色的手袋也无妨。

我认为大家应该意识到,色彩之于我们每个人穿搭的重要性,不要惧怕色彩之间的撞色或冲突感。色彩是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感受的元素,对于Manolo的高跟鞋也是同理。你可以试着将鞋子突显成你造型中的唯一、最大的亮点。

ELLE: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Manolo Blahnik的品牌基因是如何与当代女性消费者产生共鸣的呢?您觉得,哪种客体社群最能体现Manolo Blahnik的品牌格调?

KB:我始终认为,Manolo Blahnik致力为每一位顾客服务,致力了解他们对于鞋履的喜好。我们坚持着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发展至今我们从未遗忘过品牌的过去。

至于客户人群,我从来不给Manolo Blahnik的用户设定太多局限。无论男女,你都可以成为Manolo的目标客户。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Manolo Blahnik是以制作男鞋起家的,但是我们一直在不断扩充自己的产品矩阵,也在近年推出了主打舒适和实穿度的网球鞋系列的产品。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品牌的传统和价值观,会让消费者更加明白,他们内心深处想要的鞋履产品究竟该是什么样的。正如我们有很多客户是一代传一代地热爱着Manolo,我认为这种情感的连接是可以被传承下去的。

ELLEManolo Blahnik以精湛的意式工匠技艺闻名。当潮流更迭变化时,Manolo Blahnik的品牌基因是否会随之“进化”呢?

KB:就像我们之前提及的,我们依然会坚持Manolo的美学传统,保留手工技艺对于制鞋的重要性。

ELLE:未来,Manolo Blahnik会有扩充制鞋学徒人数的计划吗?

KB:我们的确有这样的想法。Manolo Blahnik想以“制鞋学院”的形式培养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手工制鞋的队伍中。对于这批年轻人,我们还推出了奖学金计划,以更好地鼓励他们参与其中、完成学业。我始终认为,制鞋是一门需要时间来积淀的艺术,手工技艺应该被传承下去,这不是机器可以简单取代的。而“制鞋学院”的形式可以帮助年轻人更沉浸式地投入学习。他们可以完整地从绘图开始学习,一点一点积累起来并成长为独立、成熟的工匠。

Manolo Blahnik在中国旅途才刚刚开始,身为品牌第二代“掌舵人”的Kristina Blahnik对于自身的职责和品牌的构想非常明确、坚定。相信未来在Kristina Blahnik的带领下,Manolo Blahnik的制鞋传奇还会继续讲述更多精彩。

来源:捷宇时尚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