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丨微不足道?还是洪水猛兽?高龄老人肾性贫血10余年,如何为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B站影视 2024-12-28 21:36 1

摘要: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而贫血是CK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这主要是由于随着肾脏的内分泌功能下降,引起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合成减少,导致肾性贫血的发生。目前肾性贫血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而贫血是CK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这主要是由于随着肾脏的内分泌功能下降,引起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合成减少,导致肾性贫血的发生。目前肾性贫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促红细胞生成剂(ESA)联合铁补充剂,它可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并降低红细胞输注的风险。然而,ESA有增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及罹患肿瘤的风险,长期使用后也会产生耐药性。因此,临床迫切需要一种疗效更高、不良反应更少的治疗方案。

一、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83岁,主诉“血肌酐升高10年”。

现病史:患者10年前因胸闷就诊于急诊科,血生化示血肌酐129.7 μMol/L,尿常规大致正常,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8 g/L。后就诊于肾内科门诊,患者无颜面及四肢水肿,尿中无泡沫增多,无尿色异常,无夜尿增多,复查血肌酐117.6 μmol/L,尿常规正常,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未给予进一步治疗。

7年前患者因尿路感染再次就诊于我院肾内科,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示红细胞1~3/HP、白细胞满视野/HP,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5 g/L、血肌酐167 μmol/L,当时予口服头孢克洛(0.25 g,3次/天)抗感染,热淋清颗粒(1袋,3次/天)对症治疗,同时予养血饮口服液(10 mg,2次/天)纠正贫血,之后患者未规律门诊复查。

近2年患者于我院肾内科门诊定期复诊,血红蛋白波动在85~100 g/L,血肌酐波动在150~220 μmol/L,尿常规示尿蛋白阴性、尿潜血阴性。对症治疗给予琥珀酸亚铁(100 mg,口服,3次/天)、叶酸片(5 mg,2次/天)、复合维生素B片(1片,1次/天)、养血饮口服液(10 mg,2次/天)、包醛氧淀粉胶囊(5 g,3次/天)及百令胶囊(4粒,3次/天)。

半年前患者开始服用罗沙司他治疗贫血。患者病程中无发热、皮疹、红斑、光过敏,无多关节肿痛,无大量脱发,无口干、眼干,无牙齿片状脱落,无咯血,无黑便,无骨痛等。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陈旧性脑梗死13年,骨关节炎11年,非萎缩性胃炎10年;高血压3年,血压最高150/85 mmHg,曾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1次/天)以降压,但未规律服药,血压波动在(120~140)/70 mmHg;否认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久居原籍,无烟、酒嗜好,无疫水、疫源接触史,已婚,配偶体健,育有1子、1女,均体健。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82次/分,呼吸12次/分,血压130/80 mmHg,身高163 cm,体重63 kg,体重指数23.7 kg/m2;神志清晰,双眼睑无水肿,结膜无明显苍白;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2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异常杂音;腹平软,未见胃肠型蠕动波,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肋脊点、肋腰点、输尿管点无压痛,肠鸣音4次/分,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85 g/L,血肌酐171 μmol/L,血钙2.43 mmol/L,血磷1.28 mmol/L;尿常规示尿比重1.010,尿pH 5.0,尿蛋白阴性,红细胞阴性,白细胞阴性。肿瘤标志物(13项)、乙肝五项、丙肝抗体均正常。心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血清叶酸8.4 ng/ml,维生素B12 186 pg/ml,铁蛋白33.35 μg/L。肾脏超声示双肾实质回声稍增强。甲状腺功能正常,红细胞沉降率22 mm/h,C反应蛋白0.5 mg/dl。

入院诊断:1、慢性肾脏病4期,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2、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陈旧性脑梗死;4、骨关节炎。

二、临床诊治过程

(一)CKD的治疗

针对CKD的治疗:①低盐、优质蛋白饮食;②百令胶囊,4粒,3次/天;③包醛氧淀粉胶囊,5 g,3次/天;④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1次/天。

(二)贫血的治疗

患者基线血红蛋白85 g/L,体重63 kg,遂给予罗沙司他100 mg,3次/周。4周后患者的血红蛋白从85 g/L上升至103 g/L(较基线值提升了18 g/L)。根据罗沙司他的剂量调整原则,患者的血红蛋白仍10 g/L,故维持原治疗剂量。在罗沙司他治疗第8周时,患者的血红蛋白上升至117 g/L,已经达到靶目标值,且上升幅度>10 g/L,故此时罗沙司他的治疗剂量需要降一个阶梯,也就是由原治疗剂量100 mg、3次/周降至70 mg、3次/周,但考虑患者高龄,且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轻度胃肠道不适症状,故将罗沙司他的剂量从100 mg、3次/周减至50 mg、3次/周。

患者本应在第12周来院复诊,但因个人原因,患者未及时于门诊复诊。第16周时,患者于门诊复查血红蛋白117 g/L,保持稳定,故维持罗沙司他原治疗剂量(50 mg,3次/周)。第20周时,患者复查血红蛋白122 g/L。第24周时,患者的血红蛋白为121 g/L。从患者应用罗沙司他的整个治疗周期(共24周)可以看出,罗沙司他可以有效提升血红蛋白,并维持血红蛋白水平稳定。患者应用罗沙司他前后共6个多月,血红蛋白水平从85 g/L升至121 g/L。应用罗沙司他治疗后,患者整体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使用罗沙司他后8周后出现了轻度胃部不适,药物减量后不适症状消失。

三、讨论

本例患者有贫血病史10余年,血红蛋白波动在80~105 g/L,排除了红细胞丢失、红细胞破坏及骨髓抑制,也排除了慢性炎症、肿瘤等情况,结合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10余年,考虑为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减低,口服铁剂、叶酸、复合维生素B等造血原料效果不佳。我们考虑患者高龄、行动不便(骨关节炎),且血红蛋白多在90~100 g/L,故没有给予患者骨髓穿刺等有创检查,也没有频繁地给予抽血化验。患者对注射药物有抵触情绪,不愿频繁到医院注射药物,故在贫血治疗过程中未应用静脉铁剂、EPO等治疗。1年前患者因胃部不适停用琥珀酸亚铁。

我国肾性贫血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及达标率低。无论是透析还是非透析CKD患者,血红蛋白不达标均会加速CKD进展,增加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和死亡风险。传统肾性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注射EPO、补充铁剂等,但这些治疗会受炎症、铁吸收、EPO抗体产生、患者依从性及远期用药安全性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性。新型肾性贫血口服治疗药物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可以模拟人体的缺氧状态,稳定HIF1α亚基,影响其下游靶基因编码蛋白(包括EPO、EPO受体、血红素生物合成酶、促进铁吸收和转运的蛋白等),从EPO和铁这2个关键要素上协调促进红细胞生成[2,3]在CKD患者的贫血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还应该进行贫血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除血常规外,还有铁代谢指标(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脂、网织红细胞、甲状旁腺激素(PTH)及粪便隐血试验等检查。按照罗沙司他药物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起始治疗时应每2周检测1次血红蛋白,根据血红蛋白的升高程度调整剂量。但本例患者高龄、行动不便,故每4周复查1次血红蛋白,在治疗第12周时因个人原因未能复查。在具体用药治疗过程中,医师还应该合理选择用药人群,确定治疗目标及药物剂量,进行个体化治疗[4]。

本例患者为高龄CKD合并贫血患者,其贫血治疗需要综合考虑依从性等因素,施行个体化治疗方案:①患者有长期CKD病史;②患者存在铁缺乏,口服铁剂、叶酸等造血原料难以使血红蛋白达标,而rHuEPO多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不易自行操作,且患者存在骨关节炎、行动不便;③罗沙司他为口服给药,方便、易携带,可促进铁吸收,避免铁过载造成的机体损害。

本例患者采用罗沙司他治疗,在临床上需要注意:①贫血治疗的靶目标值为血红蛋白110~120 g/L。②按照说明书给予患者起始剂量,本例患者为非透析CKD患者,体重63 kg,起始剂量应为100 mg,3次/周,4周后因血红蛋白上升了18 g/L,但仍

参考文献:

[1] Cases A, et al. Aten Primaria. 2018;50(1):60-64.

[2] Cases A, et al. Nefrologia (Engl Ed). 2018;38(1):8-12.

[3] Ogawa C, et al. Int J Mol Sci. 2023;24(3):3037. Published 2023 Feb 3.

[4] Li QY, et al.Biomol Biomed. 2023;23(3):354-363. Published 2023 May 1.

来源:快来聊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