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武夷岩茶,高山的岩茶会比岗上的好吗?背后藏着什么奥秘?

B站影视 2024-12-28 21:53 1

摘要:一条一条的知识点写在小白板上,按顺序讲解着,一边讲着,一边还会抽空解答公屏上的问题。

《1》

无意间刷到一个武夷山人的直播间。

正在做岩茶的知识分享。

一条一条的知识点写在小白板上,按顺序讲解着,一边讲着,一边还会抽空解答公屏上的问题。

在讲解岩茶知识的时候,会见缝插针地做些引导。

被反复提及到的是,武夷山高山岩茶如何如何好,比那些岗上的茶都好,云云。

滔滔不绝说完后,直播间立马上架了几款高山茶,示意网友们可以抢购了。

不可否认,这个直播间里有些一些干货,然,到后面要上架产品了,整体方向和话风有些变了。

不仅浓墨重彩地渲染高山茶,还有拉高踩低的嫌疑。

如果客观公正地来评价,高山茶与岗上茶究竟谁好?

孤与城北徐公孰美?

《2》

锁定一下高山茶的区域和范围。

要知道,武夷山景区的山都不高,甚至还有凹陷的坑涧、沟壑地带。

正岩范围内海拔相对高的马头岩平均海拔也只有400多米。

而那些能称得上高山且有高山特征的茶山,海拔基本要达到800米左右。

由此看来,大多数高山茶所属的区域并非正岩。

这些年,高山茶有异军突起之势,像一支小型部队,在冲击和挑战正岩茶。

茶农、商人大肆推广高山茶的目的很明显。

一是高山茶比正岩茶有量,而且范围区域比较模糊,用半岩、外山茶替代亦可。

二是打乱正岩茶统领高端市场的秩序,他们认为武夷山山场的划分应该把“高山”加入,即正岩、半岩、高山、外山。

SO,高山茶肯定是没法与坑涧茶抗衡的,于是便有人把岗上茶搬出来,不断引入高山茶比岗上茶好的说法。

以期压倒正岩。

《3》

岗上茶,它一定指向正岩茶吗?

是的!

正岩区域有细分山场形态,常见的是岗上与坑涧这两个形态。

岗上,处于坡面、向阳面,环境开阔些,日照时间长。

坑涧,地势凹陷,有山体阻挡、植被包围,日照时间短,阴森潮湿。

因为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形态,便常常被喝茶人拿来比对、参照。

比如马头岩肉桂就是典型的岗上茶代表,牛栏坑肉桂则是坑涧茶的代表。

因此,我们聊到岗上茶时,潜意识里会代入一个前缀——正岩。

正如我们说坑涧茶时,并不会刻意说“正岩坑涧茶”。

这是被大家长期默认的说法。

茶农、商人们在推广高山茶时,把岗上茶作为比较对象,是在有意无意地让消费者模糊岗上茶的概念和范围。

他们只谈山形、海拔,不谈地理位置。

比如,他们会说高山茶海拔比岗上茶要高,岗上可能就是一个小山包,从气势上都比不过耸立的高山。

为了严谨,村姑陈建议可以在前面加上“正岩”二字做为前缀,即为“正岩岗上茶”。

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认正岩之外就没有“岗上”这样的山场形态。

另一方面,避免某些商家有意混淆概念。

《4》

平心而论,高山茶的品质该如何评价呢?

高山茶,因为生长环境的海拔比较高,便具备一些与正岩茶不同的特点。

比如,高山云雾出好茶。

云雾环绕茶山,在早晨制造露珠,在午间遮光蔽日,对茶树生长很有帮助。

再比如,高山茶有“高山韵”。

主要就是一种甘醇的甜韵,因为高山茶的氨基酸多,做出来的茶自有鲜甜感。

还有就是香气,高山茶的香气和滋味感介于岗上与坑涧之间。

岗上茶滋味浓烈,香气张扬,坑涧茶滋味醇厚,香气幽远。

高山茶呢,走的是柔美型路线,属于小甜妞类型。

香气比岗上茶要收一些,但不如坑涧茶的香气有质感。

整体来说,高山茶确实可以独美一方,关键是比正岩茶要容易喝懂。

它香就是香,甜就是甜,它属于平铺直叙的内容,就像游戏关卡里面能简单通关的级别。

正岩茶讲的条条框框就多了,岩韵、山场气息、冲击力、跌宕起伏等。

要想喝懂正岩茶,喝茶人自身的水平就必须高,不然面对如此hard难度,是很难通关的。

《5》

高山无法取代岗上茶,原因在哪?

地理位置、山场、土壤方面上优势,都是难以逾越的高山。

高山的土壤,与正岩那矿物质满满的风化岩土,真没法比。

这些都反映在高山茶的滋味感、汤水的质感上了。

若是工艺做得好,高山茶的香气可能还不错,不少茶农把高山茶当做味精,往正岩茶里拼。

这说明,高山茶的香气可以做到很出彩。

但它的滋味感明显不如正岩茶厚实、饱满,汤水的顺滑细腻度也比不上正岩茶。

虽然单喝高山茶,香气很有特点,但与正岩茶一比,略显单薄,层次感不够。

其实,不同山场、不同海拔、不同区域的茶都应该有它自己的特点,和适合它的受众群体。

不应该去诋毁任何一款茶,即便它们之间存在着身份和价值上的高低贵贱。

但是我们不能苟同于那些模糊概念、误导大众的做法。

这些基于销售而使出来的障眼法,永远有失偏颇,盖不住事实的真相。

它们只会令盲目相信的人,在喝武夷岩茶的岐路上,越奔越远。

再回头已经是百年身。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来源:小陈茶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