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中国医疗产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群人正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书写着新的篇章。
转自:氨基观察
作者 | 郑晓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中国医疗产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群人正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书写着新的篇章。
他们不遗余力地推动制度的完善,为行业的健康发展鞠躬尽瘁;他们对科研的执着追求,成就了市值百亿甚至千亿的领军企业;他们对资本运作的精湛技艺,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
正是这些风云人物,以他们的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展现了“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的壮阔景象,成为中国医疗产业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立足产业层面,他们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突破,都可能影响着中国乃至全球医疗产业的未来走向,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
为此,氨基观察选出了“2024年中国医疗产业十大人物”。这些人中,谁是你心中的年度风云人物?
/ 01 /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
过去一年,谁始终坚定为中国创新药行业奔走呐喊?毕井泉必然上榜。
毕井泉,在食药监局任职虽然只有短短4年的时间,却通过一系列改革,开启中国医药创新时代。作为操刀过“722事件”、“44号文”、“一致性评价”的改革者,他势必对当前生物医药面临的局面有着深刻的理解。
也正因此,从年初到年尾,毕井泉在持续呐喊,并且字字见血。例如,在1月份,毕井泉指出行业矛盾:
鼓励创新是当前的主要矛盾。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增加有关产业和领域的投资,加快发展,提振市场信心,改善市场预期。
10月份,毕井泉又喊出了行业的心声:防止把一致性评价变成“一次性评价”。
虽然毕井泉的时代已经落幕,但中国医药产业应该会永远记住他的名字。
/ 02 /
百济神州CEO,欧雷强
中国药企有可能研发出10亿美元分子吗?在十年前,大部分人可能保持怀疑。
毕竟,在当时,中国是创新药的荒漠,本土需求都无法解决,更不用说产出10亿美元分子这样的荣誉。
但经过这10年的发展,创新药人才、能力、经验,甚至新模式的发展,本土药企如今在海外市场与美国厂商竞争,也是有机会的。
在欧雷强的带领下,百济神州创造了历史。2月26日,百济神州公布2023年业绩报告,公司全年总收入达25亿美元,其中,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达13亿美元,首个国产10亿美元分子由此诞生。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百济神州依然斗志昂扬,泽布替尼还会高歌猛进,远未触及上限。
在“夙愿”实现的那一刻,他们掀起的是一场产业革命,也是一场理想的升华,依然会有更大的理想等待实现。
/ 03 /
康方生物CEO,夏瑜
药王不会永远是药王。创新药行业的精彩之处在于,守擂与攻擂永远在进行,正如K药一样,如日中天,但围剿者也在持续出现。
取代者还未出现,但中国药企却在2024年告诉全世界:答案可能在东方。
康方生物在2024 WCLC中披露了HARMONi-2研究成果,依沃西单抗对比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PD-L1阳性的NSCLC取得了11.14个月vs 5.82个月的PFS优势(HR = 0.51),且安全性出众。
依沃西单抗成为全球首款在一线肺癌的III期临床中,头对头对比K药取得PFS优效的国产分子。
夏瑜说,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或许正是这种人生态度,才有了康方生物今日之成绩。虽然依沃西单抗没有OS数据,只有中国临床等争议仍然存在,但不管结果如何,过程可能比结果更重要。
对于中国创新药产业来说,释放出的更积极的信息在于:我们要做成的事情,还没有人挡得住。
/ 04 /
迈瑞医疗CEO,李西廷
前有疫情,中有集采,后有反腐,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这几年持续低迷,甚至说陷入低谷,但也有微光。
在李西廷的带领下,迈瑞医疗逆流而上。1月28日,迈瑞医疗发布公告,拟收购电生理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惠泰医疗的控制权。
就交易本身来说,可能并不令人意外。在高值耗材领域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的迈瑞医疗,希望分一杯羹,属于情理之中。毕竟,李西廷如果希望迈瑞医疗,真正成为器械行业领导者,必须在高值耗材领域取得突破。
但对于整个产业来说,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海外医疗器械巨头是如何成长起来的?答案是通过并购,不断收购、扩展版图。
而在国内,合并的趋势迟迟没有出现。因此,迈瑞医疗的这一举措,不仅打响了中国医疗器械并购的第一枪,也可能开启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并购时代。
/ 05 /
百利天恒CEO,朱义
医药行业存在鄙视链,创新药的看不起仿制药,仿制药的看不上中药。但这鄙视链真的合理吗?朱义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去年底横空出世的百利天恒,以83亿美元的交易总额,创下ADC全球第一大BD交易。人们惊讶,四川一家小型仿制药企也能打造出全球独一无二的管线?
今年,这个叙事还在加速推进。12月20日,百利天恒的联席保荐人收到香港联交所发出的信函,指出香港联交所已审议公司发行上市的申请,标志着百利天恒在实现“A+H”两地上市目标的过程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过去市场质疑规模较小的传统药企转型,最大的论据就是:国外新药研制动辄耗时十年,花费十亿美金,一个仿制药企,一年利润只有几千万人民币,凭什么去做真正的创新药?
客观来说,这样的质疑是合理且正常的。但也正是这种固化的思维方式,增加了创新药领域的割裂感和颠覆感。
朱义的职业生涯也“不同寻常”,本科学的无线电,后来是复旦大学生物物理硕士、川大企业金融博士。做过房地产,成立百利药业走仿制药路线后,带着销售队伍在一线拼杀。
这样的履历在创新药领域不够亮眼,但早在2008年,朱义已开始涉足创新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才有了黑马的诞生。
本质上,这也扭转了市场的一个预期:即便是三流的药企,也能拥有一流的药物。
/ 06 /
恒瑞医药CEO,孙飘扬
中国创新药企如何出海?BD、被收购,还是其他方式?老将孙飘扬带领恒瑞医药,在2024年给出了新答案:NewCo。
由资本牵头成立NewCo,药企将管线剥离给NewCo,获得授权费用及股权。这种模式定位介于借船出海和自主出海之间,其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能拿到实实在在的首付款资金,还能通过股权锁定后期收益,避免中间商赚差价。
同时,相比于直接授权给MNC,重视程度取决于MNC的管线布局,NewCo会集中资源推进管线,加速研发进度。
出海从来不只是诗和远方,无论是否存在争议,一个事实是,行业领头羊给市场带来了新思路。在恒瑞之后,国内NewCo模式迎来了爆发,尽管后续发展如何还有待观察。
但无论如何,对中国创新药来说,这仍是一个重要时刻。
/ 07 /
不屈服的绝症患者,蔡磊
患上了绝症怎么办?没有标准答案,但蔡磊在告诉市场:不要屈服,持续战斗。
作为渐冻症患者,蔡磊是不幸的。渐冻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会逐渐影响患者的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逐渐衰弱,最终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但他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面对这一绝症而广受关注。尽管面临巨大的挑战,蔡磊依然积极地与疾病作斗争,并致力于提高公众对渐冻症的认识和关注,甚至全身心地推动渐冻症创新药的研发,仅在2023年就推动了十余条管线进入临床。
蔡磊的故事激励了许多人,他展现了人类面对绝症时的坚强和勇气,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他的经历也提醒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寻找希望是非常重要的。
在渐冻症创新药的研发历史上,蔡磊的名字也应该被记住。
/ 08 /
华润医药CEO,白晓松
作为国内四大央企之一,华润系的业务布局遍布各行各业,尤其在医药领域更是重中之重。
华润医药作为其医药主体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大非处方药制造商、第二大医药制造商以及第三大医药分销商,年总营收额超过2000亿元。
但其在医药领域的合纵连横远未结束。2024年,在白晓松的带领下,华润系俨然成为医药产业的并购王者:
以62.1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天士力28%的股份,进一步增强华润医药子公司华润三九在中药创新领域的实力;
以18.2亿元收购绿十字香港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展现了华润医药在血制品领域的雄心;
……
过去一年,华润医药无论是在内部整合还是外部并购方面的速度都在悄然加快。这位隐秘的并购大王,未来可能会成为中国医药行业的搅局者之一。
/ 09 /
海尔生物总经理,刘占杰
一出手就是重磅,海尔生物的跨界,玩的就是刺激。
12月22日晚间,海尔生物发布公告,拟吸收合并血液制品龙头企业上海莱士。消息发布前,海尔生物市值约112亿元,上海莱士市值约479亿元,妥妥的“蛇吞象”。
若收购完成,这将成为“并购六条”及“科创板八条”指引下行业加速并购整合的标志性案例。
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刘占杰的果断和效率,也体现了其跨界并购的战略眼光。
这不仅是海尔生物的一次胜利,更是中国医疗产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一大胜利,标志着中国医疗产业的并购大戏,注定会精彩至极。
/ 10 /
复宏汉霖CEO,朱俊
复宏汉霖的发展轨迹总是“出人意料”。
市场未曾预料,在生物类似药这一许多人并不看好的领域,朱俊却能够让复宏汉霖取得极高的成长性,并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率先实现盈利的创新药企之一。
更令人意外的是,复宏汉霖打响了私有化的第一枪,预计私有化将在2025年2月7日完成并退市。
这是对资本寒冬的一种反击。复宏汉霖上市后股价未达预期且交易量较小,自上市以来也未能通过股权融资筹集到任何资金,上市公司的优势未能充分体现,反而因为维持上市地位而带来了额外成本。
这次私有化可能成为复宏汉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刻。
海外市场上私有化案例并不鲜见,而在国内,这样的事件也正逐渐增多,反映出企业对资本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响应。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