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非常缺铀!

B站影视 2024-12-28 14:00 1

摘要:1905 年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式揭示了核能这一巨大的能量形式,其中光速的平方使得哪怕微小的质量亏损都能释放出惊人能量。人们坚信核聚变将引领未来无限能源时代,但目前核裂变是核能利用的主要方式。

(一)核能的巨大潜力

1905 年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式揭示了核能这一巨大的能量形式,其中光速的平方使得哪怕微小的质量亏损都能释放出惊人能量。人们坚信核聚变将引领未来无限能源时代,但目前核裂变是核能利用的主要方式。

核能在全球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不断上升,发展至今不到 70 年,已占到全球电力来源的 10%。我国核电事业也蓬勃发展,截至 2022 年底,运行的核电站有 55 座,占全国发电量的 4.98%,且在建容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核电规模持续扩大。

(二)铀资源的重要性

铀作为核裂变的关键原料,地位至关重要。一公斤铀 235 完全裂变虽仅损失约 0.09% 的质量,释放的能量却相当于燃烧 2700 吨优质煤,是全球核电的主力燃料。除发电外,铀在军事领域用于航母、潜艇的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制造以及相关副产品应用;民用领域涵盖农业辐照育种、人造元素生产、放射治疗、造影诊断等,这极大地增加了铀的消耗需求。

(一)全球铀资源分布与供应形势

全球铀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澳大利亚储量占全世界的 25%,中国仅占 4%。国际上依据开采成本将铀矿分为高成本和低成本两类,哈萨克斯坦、加拿大、巴西三国的低成本铀矿占全球 2/3。总体而言,铀矿相比传统金属矿如铁、铜等,储量稀少且开采成本高昂,其勘探、开采、提纯各环节技术门槛高,这使得全球范围内铀资源供应紧张,多数工业国面临短缺局面。

(二)我国铀资源的供需缺口

我国对铀的需求量巨大,据联合国相关机构 2021 年估算,高达 9500 吨,而自主产量仅 1800 吨,缺口明显,2021 年进口量超 13000 吨,进口额 13.1 亿美元,且后续需求还将持续增长

我国铀矿勘查起步于上世纪 50 年代,早期集中于南方的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1991 年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后,对铀资源需求猛增,勘查重点转向北方盆地的砂岩型铀矿,如伊犁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虽已探获一定资源量,但相对于每年近万吨的需求仍显不足。

(一)开采技术的复杂性

铀矿开采与传统金属矿开采差异显著。一般金属矿如铜矿,破碎矿石后经浮选即可提取铜,但铀矿开采后,需将矿石磨成细粉,再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如浸出或离子交换,从矿石中提取铀,形成黄饼。近年来发展的原位铀淋滤法,虽有进步,但技术难度依然较大,从地表钻孔注入化学药剂溶解铀并提取浸出液,对技术和工艺要求颇高。

(二)提纯过程的关键技术

铀矿中的铀包含铀 234、铀 235 和铀 238 三种天然同位素,其中仅铀 235 是核电厂的主力燃料,但其在铀资源中含量极低,仅 0.71%,而铀 238 占比 99.2%。因此,需将铀矿制成六氟化铀后送入离心机进行同位素分离,根据铀 235 的含量制成不同纯度比例的浓缩铀,用于核电的低浓缩铀要求铀 235 含量达到 3% - 5%,高浓缩铀则达 80% 以上,武器级高浓缩铀更是 90% 以上,这一过程技术复杂、成本高昂,对设备和工艺要求极高。

(一)核能发展的战略意义

在我国,核电相比传统煤电,碳排放低,是清洁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稳定性强。在双碳目标下,发展核电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我国核电占比仅 5%,与法国等国家 30% 以上的占比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核电发展潜力巨大,对推动我国能源转型至关重要。

(二)未来铀资源供应与核能发展展望

尽管我国铀资源存在供需缺口,但目前从哈萨克斯坦等国的进口渠道相对稳定,若能进一步巩固现有进口来源,并开发新的供应渠道,未来铀资源供应有望得到保障。

2021中国发电量组成

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可控核聚变和钍基反应堆等新型核能技术,一旦取得突破并实现大规模应用,将有望摆脱对铀资源的依赖,推动核能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助力我国在全球能源领域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文章来源:地球知识局

来源:翼峰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