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 A 股市场的广袤版图中,医疗医药行业作为攻守兼备的黄金赛道,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刚需的代名词,更是潜力股的代名词,进可攻、退可守,兼具消费与科技双重属性,是 A 股市场上确定性最高的投资方向,没有之一。
在 A 股市场的广袤版图中,医疗医药行业作为攻守兼备的黄金赛道,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刚需的代名词,更是潜力股的代名词,进可攻、退可守,兼具消费与科技双重属性,是 A 股市场上确定性最高的投资方向,没有之一。
一、兼具消费和科技属性,奠定投资价值
1、需求稳定增长的消费属性
医疗医药行业,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消费属性极为突出。无论经济繁荣还是衰退,人们对药品和医疗服务的需求都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它就像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是维持生命健康的必需品,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微乎其微。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为医药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往往需要长期服药和定期医疗护理,这使得医药市场的需求持续攀升。
以中国为例,截至 2023 年底,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2.8 亿,占总人口的 19.8% ,预计到 2030 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对医药的需求无疑是巨大的,从常见的慢性病药物,如高血压、糖尿病药品,到各种康复护理用品,市场空间广阔。
以医美为代表的消费医疗近三年复合增速达24%,屈光手术渗透率突破0.8%,隐形正畸市场规模突破400亿元。医疗消费正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健康管理",打开10倍量级市场空间。
同时,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也为医药消费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预防保健,愿意在疾病预防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各类维生素、保健品的热销,以及体检市场的蓬勃发展,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健康意识的驱动下,人们对医药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治疗疾病,更拓展到了预防和保健领域,进一步推动了医药消费市场的扩容。
2、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属性
科技属性贯穿于医疗医药行业整个产业链。从新药研发到医疗器械的升级,从基因检测技术到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每一次科技的突破都为医药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创新药研发,无疑是医药行业科技属性的核心体现。
创新药研发是一场与病魔的赛跑,也是一次对未知领域的勇敢探索。每一款创新药的诞生,都需要科研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历经无数次的实验和失败。
以抗癌新药的研发为例,从最初的药物靶点发现,到化合物的合成与筛选,再到漫长的临床试验,整个过程可能需要 10 - 15 年的时间,投入高达数亿美元。然而,一旦研发成功,不仅能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也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推动行业向前迈进一大步。像 PD - 1 抑制剂的问世,就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的格局,为众多癌症患者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医疗器械的不断升级也是医药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
从传统的听诊器、血压计,到如今的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如核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科技的进步让医疗诊断更加精准、高效,治疗手段也更加多样化。例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出现,使外科手术进入了微创、精准的新时代,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二、历经寒冬,价值洼地凸显
1、抱团瓦解,漫长下跌历程
从2021年2月医疗医药行业抱团瓦解到现在,医疗医药已经连续下跌4年。
在过去的 4 年里,医药行业的股价走势如同一部充满悲情色彩的纪录片,记录着市场的残酷与无情。许多曾经高高在上的医药白马股,股价纷纷腰斩,甚至脚踝斩。
以长春高新为例,作为国内生长激素的龙头企业,其股价在 2021 年5月一度攀升至515.9元的高位,市值超过1000亿元。然而,随着抱团的瓦解,长春高新的股价开始一路下滑,到 2024 年9月,股价跌至77.5元。
如果一名投资者2021年5月买入100万长春高新,坚持四年,只剩下15万了,可以说是血本无归。
类似的情况在医药行业比比皆是,迈瑞医疗、爱尔眼科等行业巨头,股价也都经历了大幅下跌,市值大幅缩水。
这 4 年的下跌,对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曾经被视为稳赚不赔的医药投资,如今却让许多人损失惨重。许多投资者在高位买入,原本期待着股价能够继续上涨,实现财富的增值,却没想到等来的是一场漫长的熊市。在这期间,市场上弥漫着悲观的情绪,投资者纷纷抛售手中的医药股,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形成了恶性循环。
2、泡沫挤尽,估值触底反弹
然而,祸兮福之所倚,这场漫长的下跌虽然带来了痛苦,却也为医药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经过 4 年的持续调整,医药行业曾经因抱团而形成的巨大泡沫已经被彻底挤光,估值也大幅下降,处于历史低位,成为了 A 股市场上的价值洼地,投资性价比极高 。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中证医疗指数动态PE已回落至25倍历史分位点,估值水平较2021年峰值收缩68%。全行业平均市销率(PS)跌至3.2倍,低于过去十年均值1.7个标准差。在老龄化加速的确定性趋势下,当前估值隐含的长期增速预期仅为5%,远低于行业实际复合增长率。
低估值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安全边际和更大的上涨空间。
回顾历史,每当医药行业的估值处于类似的低位时,往往都是投资的绝佳时机。比如在 2018 年底,医药行业同样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随后在 2019 - 2020 年迎来了一轮强劲的上涨行情,许多医药股的股价翻倍,甚至数倍。如今,历史似乎又在重演,医药行业再次站在了估值的底部,等待着新一轮的价值回归。
三、多重利好,前景一片光明
1、政策支持,指明发展方向
近年来,政府对医疗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继出台。
在医保谈判方面,国家医保局通过与药企的谈判,将更多的创新药和优质仿制药纳入医保目录,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可及性,也为药企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据统计,经过七轮谈判,已有 835 种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惠及 8.3 亿人次,平均降价幅度为 63% 。这一举措,让更多患者能够用上好药,也激励着药企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创新产品。
为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对研发费用实行加计扣除,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设立专项产业基金,为创新型医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大在创新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2、市场需求,持续稳步增长
医药市场的需求增长,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这一驱动力正变得越来越强劲。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60岁以上人口突破2.8亿,慢性病治疗需求每年新增超3000万人次。医保基金支出连续5年保持8%以上增速,2023年总规模达3.2万亿元,刚性支出特性构筑行业安全边际。
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也使得医药市场的需求持续攀升。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些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对药物和医疗器械的需求巨大。以糖尿病为例,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 5 亿,预计到 2045 年将达到 7 亿 ,相关的降糖药物、胰岛素、血糖监测设备等市场前景广阔。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也促使医药市场需求不断升级。
如今,消费者对医疗服务的品质和药品的疗效有了更高的要求,愿意为更好的医疗体验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支付更高的费用。这推动了高端医疗服务、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的快速发展。例如,质子重离子治疗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癌症治疗手段,虽然费用高昂,但因其疗效显著,受到了众多癌症患者的青睐,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3、技术创新,注入发展动力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编辑等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医药行业,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正悄然改变着新药研发的模式。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快速筛选大量的化合物,预测其活性和毒性,大大缩短了新药研发的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
大数据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对海量医疗数据的分析,医疗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病规律、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健康状况,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药企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市场调研、药物监测和精准营销,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通过分析电子病历数据,药企可以发现潜在的药物适应症,拓展产品的应用范围;通过监测患者在社交媒体上的反馈,及时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策略。
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为攻克一些疑难杂症带来了新的希望。
CRISPR - Cas9 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使得科学家能够对人类基因进行精确的编辑和修改,为治疗遗传性疾病、癌症等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目前,全球已有多款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获批上市,为患者带来福音。
四、投资策略,把握财富机遇
1、基金投资,分散风险
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投资医药主题基金是参与医药行业投资的明智之选。
医药主题基金最为突出的便是能够有效分散个股风险。通过投资多只医药股,基金将风险进行了分摊,避免了因个别股票的突发不利因素而导致的重大损失,就如同将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降低了篮子打翻的风险。
市场上的医药基金类型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主动管理型医药基金,会根据对行业和个股的深入研究判断,从新药研发的前沿趋势,到医疗器械的技术创新,再到医疗服务的市场需求变化。基金经理主动出击,灵活调整投资组合,力求获取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
被动指数型医药基金则如同一位忠诚的跟随者,通过紧密跟踪特定的医药指数,力求复制指数表现。
被动指数型医药基金的优势在于费用低、透明度高,投资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基金的投资组合和运作情况。常见的医药指数如中证医药指数、沪深 300 医药指数、中证医疗指数等,都是被动指数型医药基金的跟踪标的。以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 ETF 为例,它紧密跟踪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让投资者能够便捷地分享创新药产业的发展红利。
2、个股选择,关注龙头
对于那些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丰富投资经验的投资者来说,直接投资医药个股或许是一个更具挑战性但也更具潜力的选择。
对医药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进行深入了解,从新药研发的前沿趋势,到医疗器械的技术创新,再到医疗服务的市场需求变化,每个部分都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无比的艰辛。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可以先投资医疗医药基金,然后逐步扩大自己的能力圈,待条件成熟后再加大个股投资的比例。
五、把握机遇,布局未来
当前,医药行业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经过 4 年的深度调整,曾经的估值泡沫已被彻底挤出,投资性价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却不重复。
2012年白酒塑化剂危机、2018年医药集采风暴,那些敢于在至暗时刻布局的投资者,最终都获得了时间的厚赠。
当医疗板块的估值锚重新对接老龄化社会的确定性未来,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增长和技术创新等多重利好因素,又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无论是选择投资医药主题基金,还是直接挑选优质个股,对于投资者来说,现在正是布局医药行业的绝佳时机,此刻的播种或许正在酝酿下一个五年的财富传奇。
来源:对对趣味财经分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