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永新南门老街的烟火气里,史青春支起一方糖画摊,铁勺轻转,金褐色的糖汁如丝如缕,转眼便勾勒出一幅“龙源口大捷”的壮阔场景——红军战士举旗冲锋,战马嘶鸣,连此起彼伏的山峦都透着糖的光泽。路过的孩子踮脚惊呼:“看!糖做的英雄!”
在永新南门老街的烟火气里,史青春支起一方糖画摊,铁勺轻转,金褐色的糖汁如丝如缕,转眼便勾勒出一幅“龙源口大捷”的壮阔场景——红军战士举旗冲锋,战马嘶鸣,连此起彼伏的山峦都透着糖的光泽。路过的孩子踮脚惊呼:“看!糖做的英雄!”
这份“甜里藏红”的手艺,早在他童年时就扎了根。1972年,史青春出生在江西永新县龙源口镇,这里是红色故土,外公做米糖的“咔嗒”声伴着革命故事,成了他最早的记忆。“小时候听老人讲红军打仗,总觉得那些英雄就该是甜的。”他咧嘴一笑。15年前,他跑到江苏拜师学糖画,别人学画龙凤,他偏琢磨着把永新的红旗、梭镖、井冈山的杜鹃花融进糖里。“糖画是活的,得讲咱自己的故事。”
走南闯北摆摊,他的糖勺成了“红色喇叭”。在广东的庙会上,他捏出“三湾改编”的小人糖;在福建的夜市,他甩出“龙源口大桥”的糖画。有人问他:“这糖画能存多久?”他答:“故事嚼进肚里,比糖化得慢。”2024年春节,潮汕地方电视台拍下他的故事。镜头里,他熬糖、勾线、提签,一气呵成,一只糖绘的“红军小号手”昂首挺立,纪录片取名《手艺达人作糖画 浓浓年味别样甜》,街坊追着看:“这甜味儿,带着热血气哩!”
如今,史青春的糖摊前总围满人。转盘上一转,箭头指到“红五星”,他手腕一抖,五角星棱角分明;若指到“杜鹃花”,糖丝便绽出层层花瓣。有老人捧着糖画抹泪:“像回到了革命年代的集市。”年轻人举着手机直播:“这手艺,甜的是嘴,暖的是心!”
糖汁渐冷,史青春轻敲案板,一片“红色糖画”咔嚓脆响。“手艺传下去,故事才不会凉。”他说着,又舀起一勺滚烫的糖,画起了永新的山与水。(金飞飞、刘平华)
来源:芬菊美食推荐